“一带一路”视阈下外警培训跨文化交流研究论文

“一带一路”视阈下外警培训跨文化交流研究论文

【公安理论与实务研究】

“一带一路”视阈下外警培训跨文化交流研究

程 洁1,欧阳旭2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0; 2.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北京 100052)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保护我国国家及国民的海外利益,急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国际警务合作。为沿线国培训警察是加强国际警务合作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外警培训中,由于存在跨文化障碍、误区、冲突、休克等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制约了国际警务合作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外警培训中要进一步完善跨文化交流政策,健全交流机制、加强交流管理、优化交流措施、做实交流保障,以提升外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从而进一步强化国际警务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 “一带一路”;外警培训;跨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统筹国内国际形势作出的重要战略布局,对我国政治经济、内政外交、国家安全等全方位的发展与规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推进,需要沿线各国提供安全保障,安全保障需要通过加强国际警务合作来实现。加强外警培训中的跨文化交流研究,有利于完善外警培训政策、改进外警培训方法、提升外警培训效能,有利于增进互信、凝聚共识、增强友谊、积累人脉,有利于加强国际警务合作互动,进一步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全面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参与度,提升中国在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实现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

式中:I(i,j)为(i,j)点的原始图像灰度值;Y(i,j)为(i,j)点的恢复图像灰度值;MN为图像的像素个数。

一、“一带一路”视阈下加强外警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联络互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加大,由此产生的各类违法犯罪问题逐渐增多,开展国际警务合作日趋频繁和重要,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尤其是开展外警培训已成为世界警务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针对我国海外人员实施的人身财产犯罪也逐渐增多,从中国人在利比亚、伊拉克、乌克兰、叙利亚、缅甸等国家屡遭投资困境和风险损失就可见一斑。国家利益覆盖到哪里,警务安全合作就要跟进到哪里,警务工作阵线就要延伸到哪里。“一带一路”视阈下,我国加强和沿线国之间的国际警务合作已势在必行。

“一带一路”建设周期长,覆盖地域广,影响人群多,各沿线国的国家制度、风土国情差异很大,民族宗教文化多样,很多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突出多变,出现了政局动荡、武装冲突频发、民族种族宗教矛盾尖锐、恐怖活动多发等问题。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国内矛盾将发生转移,相应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针对中方人员的恐怖袭击、侵犯人身财产和生产安全等犯罪必将高发。我国必须未雨绸缪,加大对沿线国警察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及早介入开展宣传、预防、侦办、查处等警务工作,切实保护我国海外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外警培训体制及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外警培训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外警培训理念共赢性不足。外警培训理念受限于公安院校培养国内学生的传统理念,未能根据国际、国内及外警所在国的安全形势变化而与时俱进动态调整培训项目,缺乏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视角,外警培训中缺乏以人为本、互学互鉴和合作共赢的培训理念。

2.外警培训模式精准度不够。比照公安院校固有惯性培养模式,多采取统一“圈养”或“放养”模式开展培训,缺乏对外警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背景经历和工作、学习、生活等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分析,外警培训中很少做到因国而异、因人而异和“一对一”精准培训。

3.外警培训内容实战性不强。外警培训内容与外警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很多院校在尚未明确外警培训对象,未开展外警跨文化差异分析和外警培训需求分析的情况下,就已制定好外警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主题和培训内容,培训课程的设计缺乏专业团队把关,培训课程的主讲老师或者聘用的课程翻译人员缺乏跨文化内涵和跨文化交流沟通技巧,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的内容不能紧密联系并应用于外警所在国的实战。

2.跨文化误区。外警培训中由于双方对彼此的时间观念、自我认同、个人隐私、生活习俗等文化背景不了解,日常学习、生活交往中又习惯于从自身文化背景去理解对方的思维行为,很容易产生跨文化交流误区。如中方人员时间观念较强,认为不遵守时间规定是不礼貌的;但一些非洲人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认为生活自由随性更重要,双方在交往中会因为理解不一样而产生误解。

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满足实现控制的要求,选择西门子小型系列PLC S7-200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

5.外警培训机制科学性不够。一方面,外警培训实施中,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中计划多于落实、部署多于组织、管理多于服务、传授多于接受,培训成本和培训成效不成比例。另一方面,外警培训效果多由外警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自我检查、评估和考核,未引进专家评审团或单独设立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未将外警在培训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程度纳入考评范畴,缺乏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估体系、公正客观的评估标准和细化量化的评估措施。

(二)外警培训中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个群体的显著特征[1],包括语言、习惯等表层现象,科教文卫体等中层知识,以及逻辑思维、法律规范、价值取向、道德信仰等深层态度理念。外警来华培训中由于双方文化背景不一致,在培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逐步建立资产考核制度,并与科室绩效挂钩。运用信息化手段,执行定期盘点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奖优罚劣。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媒介必须准确把握好转型和变革的机会,与时俱进,积极地做出相应的改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进步,我们迎来了媒介融合时代。媒介融合时代主要是将各种媒介形态合理地融合在一起,然后产生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媒介融合不仅仅能够很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并且还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资源,使得信息资源更加便捷以及高效。

1.强化跨文化交流意识。中方人员要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提升对外警培训中跨文化交流特殊性、复杂性的认识,加强对外警文化习俗、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学习了解,制定政策、考虑问题、处理事情要从跨文化角度出发,避免基于自身文化视角去开展交流沟通,防止心理上出现文化优越感,当好跨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4.外警培训文化传播力不足。外警培训重点未放在通过跨文化交流来有效展示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树立推广中国文化品牌方面,未能发挥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外警心理进而影响外警执法行为的作用。

3.跨文化冲突。语言、风俗习惯和禁忌、民族性格等表层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产生冲突,价值观、道德理念等深层文化更是容易爆发冲突。外警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每个人的思维逻辑和行为倾向不同,且每个人自身文化背景具有很强的惯性不易改变,交往中如以自己文化的解读方式去解读对方文化,甚至基于文化中心主义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别人的文化而表现出文化优越感,很容易产生跨文化冲突。尤其遇到外部强加影响的情况,更是会使之产生逆反甚至抵抗心理,跨文化冲突将升级甚至引发外交问题。如培训中有一些参训人员宗教信仰意识浓厚,认为礼拜、斋戒是伊斯兰教神圣不可侵犯的仪式,有人如不自觉或是非本意地冒犯了参训人员,很容易导致跨文化冲突,并进一步形成“如果你批评我的国家,你就是在批评我;如果你批评我,就是在批评我的国家”升级版的矛盾。

4.跨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美国人类学家奥伯克提出来的,是指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出现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3]。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在《文化休克与跨文化学习经历》一书中描述了“文化休克”的接触、分裂、再整合、自动化适应、文化独立五个阶段[4]。外警来华参加培训尤其是参加长期培训,也将面临五个阶段的“文化休克”。第一阶段,来华后感觉中方文化充满魅力,中方人员亲切和蔼;第二阶段,由于两国文化差异逐渐显露,自身心理出现混乱、消沉和窘迫,感到紧张、沮丧和无助,对中方文化、人员开始排斥,进而寻求与本国人保持紧密联系;第三阶段,对中方文化采取防卫、抵触甚至敌视态度,个人会觉得容易受伤害,人际交往中容易发生摩擦和冲突;第四阶段,随着语言知识的增加,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能够从跨文化视角去解决问题,与他人关系变得缓和,情感放松,逐渐接受并真正欣赏中方文化;第五阶段,开始重视文化间的差异,并表现出有创造力的行为来适应中方文化,甚至被中方文化所同化。针对外警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休克”现象,培训时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干预,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引导外警从抵触排斥、置身事外、被动参与中方文化阶段向接受同化、融合维护、传递推广中方文化阶段逐步发展。

三、加强外警培训跨文化交流的路径

(一)完善跨文化交流政策

1.跨文化障碍。邦纳(Barna)在他的《跨文化交往中的阻碍因素》中指出,人们在语言、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造成彼此的误解甚至敌视[2]。外警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教育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来华培训过程中首先将面临这些跨文化障碍。

1.对外警培训开展战略管理。承办单位要就外警培训项目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开展SWOT环境分析,就培训内容开展定性和定量衡量评估,就培训措施开展宏观和微观比较分析,在综合考虑国内可用培训资源、我国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等因素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制定外警培训战略,做好外警培训的顶层设计;遴选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员执行外警培训战略,并根据执行推进情况及时动态评估修正调整,确保圆满实现外警培训目标。

1.加强外警的跨文化交流培训。培训承办单位在外警来华后,首先要对外警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就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气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交娱乐方式、商业行为及商业习惯、衣食住行用安排、看病就医、报警求助、政治、经济、法律、时事等跨文化概况进行培训提示。外警培训期间,尽量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和中方人员一起学习、生活,引导外警积极参与、尽快适应并融入中国文化环境。

(二)健全跨文化交流机制

3.对外警培训开展绩效管理。公安部国际合作局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外警培训绩效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中要重点考核评价外警受训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融合度。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机制,依托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的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各驻外使领馆在外警培训结束回国后,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抽样走访等形式,邀请受训外警填写培训评价调查表,获取外警的真实意见建议,收集汇总后开展绩效评估,并将外警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外警培训项目承办单位,以帮助承担单位扬长避短,进一步做好外警培训工作。

2.建立闭环运转机制。外警来华前,培训承办单位要加强和外国政府的交流沟通,开展详细调研,充分了解外方国情、培训目标、培训需求以及外警的语言水平、教育背景、工作职责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和跨文化差异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好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找准需要注意的跨文化交流问题。外警来华后,要加强和外警的跨文化交流沟通,尊重和照顾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个人生活习惯,适时安排心理专家介入,减轻外警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不适应和挫败感,及时消除各类跨文化误区、冲突,阶段性解决跨文化休克问题。外警培训结束后,要对外警培训效果开展绩效综合评估,查找工作问题和不足并整改。外警回国前,要详细介绍其本国发展情况,让外警尽早了解国内的情况,防止和国内脱节,并帮助他们规划好回国后的职业生涯。外警回国后,各驻外使领馆、培训承办单位要依托公安部国际合作局交流平台,和外警定期联系开展跟进回访工作,及时了解外警的感受、意见建议和升迁变动等情况,也可适时安排培训课程主讲人、院校管理者到外警所在国进行回访。通过多措并举,进一步巩固跨文化交流成果、构建人脉资源、深化国际警务合作。

3.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外警培训中,双方在交流互动时要做到自觉接受并承认文化的多元性,放弃文化本位主义以及先入为主心理,以包容宽广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以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方式,采取定期座谈交流等方式听取彼此意见建议,共同参与文体娱乐互动活动,建立起良性互动的跨文化交流沟通机制,加强跨文化的融合,引导双方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体系。

(三)加强跨文化交流管理

2.创新跨文化交流理念。中方人员要与时俱进、拓展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包容、求同存异、互学互鉴、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跨文化交流理念,培训中要以服务外警实际需求、应用警务实战为导向,针对外警不同文明、文化和民族特点,找准个性化、差异化特征,组织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和按需培训,改变“一刀切、一锅煮”培训政策,提升外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消除跨文化误区等问题,促进跨文化交流融通。

2.对外警培训开展项目管理。承担单位对外警培训的项目申报、方案制定、课程设计、后勤保障、跟进回访等每个环节,对培训项目的立项、启动、实施、监督、完成、评估、推广等每个阶段,对外警招生、接送机、衣食住行用安排、购物换汇、就医、翻译、应急处理等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安排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员,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和规范来实施和操作,确保外警感觉宾至如归,有效减少乃至消除跨文化障碍。

复色紫薇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王 昊,刘 博,蔡卫佳(110)

1.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外警培训是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外交、文化、国际政治等诸多领域,要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统领下,发挥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的牵动作用,通过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加强外交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单位和各驻外使领馆、各省公安厅、各公安院校的协作联动,在外警培训的前期调研、招生、培训、绩效考核、跟进回访等方面,做到互动互联、协调配合,形成外警培训整体合力。

(四)优化跨文化交流措施

3.完善跨文化交流制度。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行为契机,充分考虑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等跨文化差异,消除外警培训中一些容易导致跨文化冲突的制度,尽快制定出台具有前瞻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外警培训标准、规定、措施等文件,为外警培训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并根据培训工作需要进行适时动态调整,最终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系统、完整的外警培训管理体系。

2.加强中方人员的跨文化交流培训。培训承办单位要采取理论教育、座谈研究、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对中方人员就外交礼仪、跨文化交流沟通方法技巧、容易引发外警产生跨文化误解冲突的事项、如何宣传展示推广中国文化等内容进行培训提示,进一步增强中方人员跨文化敏感性,提升跨文化管理服务能力。

辐射制冷量是衡量辐射供冷顶板的重要指标之一,制冷量越大,实际应用的价值越高.但辐射板提供的供冷量与辐射板供冷量的实际利用率不同,因为辐射板的总供冷量一方面要维持辐射板本身的温度,另一方面提供室内降温[10].根据式(5)~式(7),即可由室内环境参数得到辐射板不同工况下的供冷能力.图9给出了室内热源变化(室内壁面温度AUST由26 ℃到28 ℃)和室温变化(24 ℃到26 ℃)时,在相同供水温度14 ℃下,辐射板实际供冷能力的变化.

3.丰富跨文化交流沟通途径。培训承办单位要在来华外警中寻找有影响力的权威人物,辅助中方开展跨文化交流沟通;要采取安排中国饮食、表演中国功夫、考察中国风土人情、为外警过中国生日等多种途径,加强跨文化交流;要依托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开展跨文化交流,随时了解外警的想法、意见、建议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并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最终通过建立起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和有形的、无形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载体与渠道,提高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和技巧,以及处理跨文化冲突的能力。

(五)做实跨文化交流保障

1.加强跨文化交流组织保障。政府要建立起多层级、多部门参与的跨文化协调沟通机构和联合协调小组,及时解决跨文化交流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定期组织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跨文化学习交流,提升外警培训能力水平。要宣传发动具有跨文化交流经验能力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外警培训,鼓励公众各尽所能,投身外警培训工作。要做专做强外警培训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从事外警培训工作的管理团队,在管理团队中要配备兼具有公安业务、教育培训、外交背景的专家。要在外警培训项目承办单位中发现、树立、推广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功典范,进一步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取l0=0,li=li-1+|Pi-Pi-1|,i=1, i=1, 2 …, n;规范化处理L=ln,li=li/L, i=0, 1 …, n;节点值u0=u1=u2=u3=l0;ui=li-2,i=4, 5 …, n;un+1=un+2=un+3=un+4=ln;取t2=l1,t2=ln-1。

2.加强人、财、物保障。要加强外警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引进有跨文化交流经验能力尤其是外警所在国经历的教育、培训、翻译、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以及能开展外警培训战略、项目、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要加强外警培训科研投入和经费保障,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心理研究、外警培训课程设计、跨文化交流情景模拟等工作。要组建跨文化交流沟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政治合格、业务精湛、文化底蕴深厚的外警培训人才。

品比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无重复,4行区,面积20 m2,每6个品种设置1个对照品种。同一排首、末小区必须是对照品种,并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区。全区收获计产,产量比较时以参试品种与两个相邻对照的平均值比较,计算增(减)产百分率,所有品种以增(减)产百分率的高低排序。

3.打造中国特色文化品牌。国际援助中政治援助是短暂可变的、经济援助是效果有限的,唯有培训类的文化援助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是影响深远的。所以,在外警培训中要突出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跨文化交流,融入仁爱、和谐、友善、重义、轻利等中国文化因素,依托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剪纸、中国功夫、茶艺、书法、音乐、舞蹈、艺术、电影、历史名胜等载体,采取艺术交流、旅游交流、业务比武交流等方式,利用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邀请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的机会,加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交流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先进文化感动人、感染人,形成中国核心文化品牌,有效培育外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霍夫斯泰德.跨越文化发展的障碍:多元文化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

[2]Barna LM.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Areader.Belmont 1991:32.

[3]Oberg K.Culture Shock: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J].Practical Anthropology,1960(02):177.

[4]Adler,Peter5.Culture shock and the cross cultural learning experience[M].In:Hoopes,David S.(ed.):Reading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II.Pittsburgm,1972.

Research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foreign police train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

Cheng Jie 1,Ouyang Xu 2

(1.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0,China ;2.Xicheng Branch of Beij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Beijing 100052,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in order to protect the overseas interests of China and its citizens,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police cooperation with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Training police officers along the route is one of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police cooperation.However,in the training of foreign police,problems such as cross-cultural obstacles,misunderstandings,conflicts and shocks have affected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ce cooperation.In the training of foreign police,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cy,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optimize the communication measures and implement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guarantees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foreign police training,thereby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 police cooperation to prot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foreign police training;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简介〕 程洁(1981—),女,河南安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商务部培训中心(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联络办干部,主要从事跨文化研究;欧阳旭(1979—),男,湖南邵阳人,北京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干部,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1-28

〔中图分类号〕 J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416(2019)02-036-05

【责任编辑:李英霞】

标签:;  ;  ;  ;  ;  

“一带一路”视阈下外警培训跨文化交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