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点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论重点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论重点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工大学论文,学科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来,各重点理工大学纷纷制定本校的规划,致力于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但要保障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重点理工大学健康发展,必须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重点理工大学的发展路线和原则,采取科学的发展策略,本文将就此阐述管见。

一、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重点理工大学发展的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许多理工大学也曾是人文荟萃之地,产生过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这些学校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学校人才培养创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今天,重点理工大学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重点理工大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1.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根本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理工科大学培养的科学家、工程师不仅懂科学研究和技术,而且能够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是一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重点理工大学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意义有:

首先,有利于扩展理工科大学生的视野。理工科是经验学科,研究客观事实或人为事物;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价值学科,研究事物对于人和社会的价值或者人自身的存在价值。科学技术要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发挥正面的作用和影响,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智慧。许多科学大家对人生、对社会、对统一宇宙、对物质与精神具有深切的洞察与非凡的见解,这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在他们身上的集中表现,昭示了科学本身的整体性。世界发达国家的著名理工科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MIT)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视文科的建设,致力于让学生同等地关注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并努力克服传统的科学与人文教育相互分裂的局面。

其次,有利于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想象一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科学家或工程师,不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能够熟练应用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流畅的阅读、思考和表达,不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对艺术缺乏必要的了解,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不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没有开阔的视野……避免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来完成。

第三,有利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现代工程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工程,现代工程师不仅要懂得科学、技术和工程,还要懂得科学、技术与人及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便使科学、工程、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同时善于在诸多的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地域、人口、心理等条件限制下正确处理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可以使一个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能够正确处理工程本身的问题,还具有把工程问题同社会问题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善于从诸多因素出发综合解决工程问题。

第四,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人文的客观知识,包括关于人的需要与人性的知识,人类情感与体验的知识,人的理想与信念的知识,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知识等,帮助学生掌握人类价值和精神的表现方式、形式,从而铸就大学生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超越现实、热爱人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的心灵更充实,精神更圆满,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位和生活格调,重点理工大学更是如此。

2.优化学科结构和学科生态环境是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目标。

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发展状态,在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其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应该是平衡合理的。相反,如果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失衡,则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是不平衡、不和谐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院校调整时形成的单科性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理工科大学是全面模仿前苏联的产物,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模式对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性人才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层次较高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都在积极强化理科基础并大力发展文科。一方面继续优化学科结构,另一方面,致力于培育优良的学科生态环境,为重点理工大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现实需要。

纵观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其学科体系几乎都十分齐全和综合化,既有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具有浓厚文化底蕴或长期研究积累的传统学科,也有生机勃勃、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学科。学科门类齐全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新学科的产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为通才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样,我国重点理工大学在其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也要借鉴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经验,先实现学科的尽量齐全和综合化,以优良的学科生态环境为土壤,逐步形成各自学科特色,成长若干个举世公认的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4.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关键举措。

校园文化在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可以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优良的校园环境。

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重点理工大学的发展路线

综观世界以理工学科为主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其文科发展基本都走过一条为工科院系服务——独立发展——实现一流文科的发展路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我国重点理工大学的文科学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之后大致走过了如下发展阶段。

1.服务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我国理工大学经过院系大调整,遍布全国的是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林学院、地质学院、石油学院等单科性学院。哲学社会科学仅仅保留了作为公共课的政治理论、写作、外语(俄语)等课程,完全服务于单科性学院的人才培养中对于政治等素质的要求。

2.依附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几十年重理轻文、文理割裂的办学是造成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新的需要,理工大学纷纷开设了大学语文、法律基础、创造学等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并成立相应的系、教研室,补充教师。这一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重点理工大学的地位仍然主要是为理工科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服务。依附理工学科发展。

3.独立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重点理工大学认识到传统的工科院校所培养的人往往是满足某个行业、某一生产过程甚至某一生产环节所需要的人,除了标准化的要求外,很少考虑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需要,也很少考虑除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以外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样造就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为了实现某种功利目的的“工具人”或“经济人”,这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的。而没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支撑和营造的人才培养氛围,理工大学培养的人才绝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必须从狭隘的专业教育走向全面素质教育,把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教育融为一体。于是,各重点理工大学开始摈弃单科性、专门化的办学模式,寻求创办更适合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开始追求设置完备的理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等教学院系,先后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文学、法律等本科专业,并率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申报了硕士点,以学科专业的单独设置和学位点的申报成功为标志,重点理工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独立发展阶段。

4.创造品牌、形成特色阶段。

自从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来,各重点理工大学更加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纷纷研究制定本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致力于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许多重点理工大学为了统筹规划文科发展,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为:制订学校文科发展总体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文科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负责学校重点研究机构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并协调学校有关方面负责文科重点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负责科研管理工作,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学校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等各级项目的申报、经费管理和成果管理方面的工作,负责文科研究机构的管理及科研人员业绩核查等。相信,在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各重点理工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将在学校的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下,以已有的文科学科专业点为基础,结合自己学校强大的工科学科优势,选准主攻方向,积极努力,强化内涵,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学科特色,进入一流文科的行列。

由上面分析可知,我国重点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路线将是:服务——依附——独立——创造品牌、形成特色、实现一流。

三、重点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策略

重点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首先要按照“四个同等重要”和“五个高度重视”的要求在经费投入、科研条件、科研队伍等方面切实保证文科研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此前提下,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发展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研究机构(组织),改革管理观念,才能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

1.遵循特色、应用、融合交叉、服务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

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走与综合性大学和文科大学不同的道路,遵循特色、应用、融合交叉、服务的发展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

特色原则。是指与综合性大学、文科大学向以文科著称、人文资源丰富、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不同,重点理工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还处于独立发展阶段,其研究水平、研究队伍还与综合性大学、文科大学有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下,重点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不能走“人有我优”的发展道路,更不能跟在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后面亦步亦趋,必须独辟蹊径,要从本校长期形成的学科特色出发,充分发挥已有的学科优势,创办出各自有特色的文科学科,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若干个特色学科,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出奇制胜。

应用原则。是指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不能走纯理论研究的道路,这是综合大学的研究优势,要实现重点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结合工科院校的实际,走应用文科的发展道路。应用文科比较容易实现与理工科的对接和渗透,社会对应用文科也有比较广泛的需求。如大力发展以工商管理和经济、法律为核心的应用文科,既可以为社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又可以增进工科大学生的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大力促进科学技术哲学、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等,对于开拓师生员工的视野,以便能够从哲学高度重新审视工程技术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融合交叉原则。是指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必须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在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发展策略之间寻求一些可能的、新的增长点和交叉点,积极发展文理交叉融合学科,这样的学科在重点理工大学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形成特色,获得一种良性的交叉、互渗和互动,才能把后发的劣势变成灵活的优势,在占领新的学术领域和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多下功夫,多做探索,走创新之路,培植与工程、科学及数学直接相关的特色文科,发现和创造出有特色的文科发展道路,使文科与工科产生互融互补、相生相利的效果。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在管理方面的成就不是在传统的管理学、市场学、财会学、国际贸易等学科,而是与工业生产、工程科学联系紧密的生产运行管理、运输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房地产管理等新兴学科。

服务原则。是指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必须牢记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不能仅仅为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要在服务中获得支持与发展。要积极发展那些与本校的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校发展所需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学科,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不可或缺,成为学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库、思想库、智力库。

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是指重点理工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要把优先发展与重点发展扶持结合起来。学科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便世界一流大学也不能把所有学科建设成一流学科,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工科院校发展文科一定要优先发展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条件、有可能发展壮大的学科,同时要重点扶持那些国家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急需且有利学科结构调整的学科,加大投入,刺激一些学科超常规发展,并通过已有文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来生长新兴边缘学科,以交叉占领学科前沿、形成学科特色。

2.建立相应的管理、研究机构(组织)。

重点理工大学要很好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首先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全校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机构,以便把文科发展纳入学校整个发展的战略性高度考虑,让这种全校性的职能部门负责研究制定相应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有利于本校文科发展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制定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建设、重大课题和创新团队建设政策等等,实现学校对文科发展的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经常化、常规化。

其次是建立尽可能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特别是那些有交叉和联合性质的研究机构和组织,使之成为新学科生长点的温床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土壤、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

3.确立适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管理观念,尊重文科的发展规律。

在理工大学,管理层特别是学校领导基本都是理工专业出身,在管理中都有理工科重实际、重功效和强调严谨、严格的特点,难免出现站在理工科角度看文科的现象,对文科的价值估计不充分,甚至用获得科研项目、取得重大成果、争取科研经费、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工科的标准来衡量文科,这种理工科的管理模式势必难以理解文科的学科价值,不利于文科的发展。

每个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其发展都需要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因此,必须确立适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管理观念,尊重文科的特点和生长发展的规律,创新理工科院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评价标准、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4.大力发展文科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重点理工大学要很好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也必须重视文科学报的发展,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文科学报向着高质量特色化发展的政策,使文科学报在自身获得更好发展的同时,既为本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平台,又能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现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更好地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服务。

5.建立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梯队。

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在人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重点理工大学要很好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特别要注意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科梯队。把他们推向前台,为他们当好后台,努力营造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良好学术环境和工作、人际环境,使之有归属感、成就感和不断进取的动力。让学术带头人及其学术梯队发挥出学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以超常规的速度向前发展。

【收稿日期】2005年4月

标签:;  ;  ;  ;  ;  ;  

论重点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