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蒋勇

怀化市中医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0.0% 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骨折处的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临床根据位移方向和受力的不同将其分为伸直型、粉碎型和屈曲型,并以伸直型最为常见占90%以上。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5-12岁的儿童,由于此年龄区的儿童肱骨髁上的部位较为薄弱,受外界暴力,容易发生骨折。该病治疗不当容易引发肘内翻和缺血性肌痉挛,造成后遗肘内翻或爪形手畸形。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7.64±3.12)岁;将8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

1.2.1手法复位:病人仰卧适当麻醉,患肢外展,两助手分别握住前臂和上臂行对抗牵引,矫正重叠移位。术者两手四指和拇指分别握住骨折近远两段互相挤压,矫正尺偏和桡偏移位。骨折为尺偏型移位时复位时保持轻度桡偏位;骨折为桡偏型位移复位时需达到解剖复位。复位后按预先准备的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伸直型固定于屈肘90-110。,根据肿胀减退情况,加大屈肘角度;屈曲型骨折固定于半屈肘40-60。。

1.2.2手术治疗 对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及手法复位达不到功能恢复要求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在臂丛麻醉下,患肢外展,在患肢肘后正中央作纵向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进行复位。用两枚固定克氏针交叉固定,交叉点位于骨折线上方0.5cm处,将针缓慢穿过两侧骨皮质,剪断针尾。检查固定牢靠后,常规缝合切口,用石膏托维持屈肘90°。

1.3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辅助治疗 早期内服中药方剂由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成:当归6g、桃仁6g、红花4g、生地g5、赤芍6g、川芎5g、延胡索6g、天花粉6g、薏仁5g、桑枝6g、甘草3g,一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中期口服续骨活血汤加减:当归6g、白芍6g、赤芍6g、生地6g、骨碎补9g、续断9g、桂枝3g、甘草3g,一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后期口服独活桑寄生汤加减:桑寄生6g、独活6g、杜仲6g、牛膝9g、防风6g、人参6g、当归6g、甘草3g,一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中药熏洗:羌活10g、威灵仙10g、桂枝15g、当归10g、丹参10g、木瓜10g、海桐皮10g、透骨草10g、伸筋草20g、乳香10g、没药10g、桑枝15g,将中药材加入1000ml水中,煮沸30min后,虑去药渣,先使用蒸汽对患肢熏洗,到水温到合适温度时,用药液洗患肢,一天一次。

1.4疗效评判标准[1] 优:治疗后骨骼断裂处完全愈合,患者的肘伸屈功能不受限制;良:治疗后骨骼断裂处明显愈合,患者的肘伸屈功能不受限制,肘内翻小于10。,关节功能不受影响;可:治疗后骨骼断裂处有愈合,肘伸屈轻度受限,肘内翻10-20。,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差:骨折愈合较差,肘伸屈受限,肘内翻大于20。,关节功能明显受限。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 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24.3±2.3)天,对照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35.6±3.2)天,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率较高,在儿童期由于该部位的解剖结构较为薄弱,肱骨髁上处于骨密质和松质的交界处,前倾角30-50。,携带角10-15。,骨质相对薄弱,如受到暴力因素容易出现骨折。肱骨髁上骨折首选治方法为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为主,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手法复位失败者采用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方法改进提高,各种治疗方法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能达到骨折的愈合及肘关节的功能恢复的治疗目的[2],并且使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由于肱骨髁上特殊的解剖结构,肘内翻畸形仍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0%左右,肘内翻虽然是一个局部解剖学的变化,但长时间的肘内翻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尺骨鹰嘴窝变浅,存在不规则变形;肱骨小头的前倾角变小甚至消失;滑车或肱骨内髁变形,外髁变大,表现肘内翻症状;长期肘内翻畸形,会造成肘关节的生物力线异常、肱三头肌和尺骨鹰嘴向内侧位移,对尺骨产生外旋力矩,进而导致肘关节的外侧韧带松弛,肘关节外侧旋转不稳定;由此可见肘内翻会影响到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重视。

中医认为骨折后,经脉受损,出现离经之血,瘀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气血不通,诱发肌肤肿胀,本研究观察组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骨折早期阶段,服用的内服中药主要起到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效果,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中后期服用的中药主要起到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搭配适量的舒经活血药,促进骨骼愈合。在骨折后期,夹板或石膏等外固定解除后,此时关节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炎性介质,预防肌肉敬痉挛和筋膜粘连,缓解患肢症状,能缩短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3]。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 65.0%,并且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荣玉,吴东敏,莫贤跃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21):128.

[2]尚天裕.中国接骨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1-108.

[3]苏风兵.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9):64-65

论文作者:蒋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