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课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政治论文

在思想政治课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政治论文

政治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培养学生论文,思维能力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思维的重要性。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爱因斯坦也说过:“人们解决世间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可以说,思维能力在任何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包括思想政治课在内的中学各学科都应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青少年趋于成熟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发生到发展的过程。乳儿只有较为复杂的概括的知觉,婴儿则有了感知动作思维,幼儿又发展起具体形象思维;到了小学时期,开始发展起抽象逻辑思维;进入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趋于成熟,而辩证逻辑思维也有了初步发展;到了青年中晚期,辩证逻辑思维才趋于成熟。这就是说,青少年时期是思维发展的成熟时期,它最终完成了思维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过度,并使青少年的思维具有多样性。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应顺应思维发展规律的要求,发掘教材本身的潜力,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

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各种能力的核心是思维的能力。据专家分析,人脑的潜力是无穷的,但是人的一生中只动用了大脑的5%,还有95%成为潜在资源有待于开发。怎样才能把它们发掘出来,这就需要对大脑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使潜在资源成为“露天煤矿”。

(三)培养思维能力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本身的要求。

首先,思想政治课本身便设立了思维能力目标。如初二《思想政治》便设立了如下目标:(1)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2)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的能力;(3)比较鉴别的能力;(4)历史地、本质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其次,思想政治课各项教学目标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认知目标、觉悟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思维能力为基础,只有具备了科学思维方法,才能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难设想一个只会死记硬背的人会具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思想觉悟。最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增强政治课内在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重在“说教”,学生则习惯于重复和背诵,而恰恰忽略了关键的“思想”二字。有的老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课堂上一再降低思维难度,填平思维的深度,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没什么可学的,平日不必花时间,考试时背一背就行了。教育学告诉我们,学习的内容、形式过于浅显,反而会从根本上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造成学生对政治课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思维训练的“强度”远远不够。布鲁纳曾说过:“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因此,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把大部分课都上成“思维训练课”,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内在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查思维的种种条件上。”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培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一)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媒介,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兴趣作向导。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师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运用事例、故事、录音、录像、投影、挂图,乃至名言、谜语等教学媒介展示出来,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我在讲“爱国主义”定义时,结合新闻热点人物——阿拉法特,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先出示阿拉法特的照片,学生很熟悉,齐答“阿拉法特”。“你们看,阿拉法特总是围着一块头巾,而且将左耳露出,你们知道是什么含义吗?”学生虽然经常在电视中看到阿拉法特的这种装束,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注意力空前集中。此时教师饱含激情地做出解释:“阿拉法特所围头巾上的白格代表居民,红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黑格代表农民,他把左耳故意露出,使头巾呈不规则的巴勒斯坦地图形状。阿拉法特将代表其国土的围巾日夜顶在头上,以示不忘复国之志。”在学生震惊之余,我将问题引入深层:“阿拉法特出身富商家庭,三十岁时便成为百万富翁,是什么力量使他放弃了享乐的生活而投身于充满流血牺牲的中东战场呢?”经学生回答后归纳整理得出爱国主义的含义——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生动形象的事例外,电教手段的恰当使用,也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播放雄浑悲壮的《命运》乐章引出《发扬顽强拼搏精神》一课;用“嘀哒、嘀哒”秒针摆动的录音唤起学生“珍惜时间”的情感;讲《热爱科学》播放《迎接挑战》录像;讲《热爱人民》播放周总理、徐洪刚、叶乔波等人的感人录像,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高质量的疑问,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当有了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大脑才能活跃起来。当然,高难度并不等于高质量,关键在于设计的巧妙。一个精心设计的巧妙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争论和启发中得以拓展。如讲“公民的基本义务”时,我便设计了“劳动义务等于义务劳动吗?”的问题,顿时引起学生的激烈争论。经过争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极大地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对学习材料精心组合,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学生在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思维往往处于积极状态,而恰恰在这积极的思维中,智力、能力才得到发展。学习材料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样的材料,给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既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又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如对各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不同的组合,便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能力。

第一种排列:培养归纳思维

例如: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特点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特点

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特点

……

结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种排列:培养演绎思维

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

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

……

第三种排列:培养辩证思维

例如:对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进行对比。

结论:1.是历史的进步。

2.出现了残酷的剥削和惨无人道的统治。

(四)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激励中得以强化。

市场的激烈竞争能使经济发展迅猛,而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强化刺激认知手段,设置辩论、演讲、知识抢答等适度紧张的课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大脑的思维活跃而敏捷,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维竞技场得到锻炼和强化。如围绕初三所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演讲题目《假如我是市长……》。在演讲台上,同学们都不甘示弱,争先恐后,任思维随意发挥,使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强化。知识抢答也不失为一种好形式,它尤其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在学完了法律的五个方面的作用后,我出示了五个事例,进行知识抢答,判断它们分别属于法律的哪一个方面的作用。在紧张的抢答中,死记硬背再也派不上用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思维的高速运转和能力的集中强化。

(五)通过活、巧、新的形成性检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及时的反馈补偿。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教学原理,应对学习的内容及时检测,并“对没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教师设计的形成性检测题应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活”、“巧”、“新”。“活”是指题目灵活多样,避免直问直答的单一思维方式;“巧”是指题目设问角度巧妙,能检测出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深度;“新”是指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出现的“新面孔”。因为学生做过的题目重复出现,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从未见过的题目才能检测出学生的知识迁移、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

标签:;  ;  ;  

在思想政治课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