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总结论文_周英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总结论文_周英娥

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模具制造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模具制造业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模具企业对模具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模具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1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依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直接服务模具设计、制造、各种成型设备的选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由目标岗位定工作范围,由工作范围规范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要求,并考虑专业的拓宽,设计教学过程,编制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2 教学内容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社会模具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设置教学内容,突出了模具加工制造及冲压和注射塑料制件生产,而在模具制造方面又以模具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操作)、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模具设计方面,以目前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多的塑料模具设计和冷冲压模具设计为培养方向。

3 课程体系

由公共基础必修课、职业基础必修课、职业技术方向限选课、任意选修课、实践教学活动五大教学模块构成。理论教学以“必须和够用”为度。实践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形成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在拓宽就业口径的同时,注重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专业强项。将技能证书考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的始终。

4 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具CAD/CAM等课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达1:1。在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模具制造工艺等主要专业课程中均安排有专门的实践教学周。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的教师,使教学内容更接近生产实际。加强直观性教学。在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中采用带有助学课件的高职高专教材,以利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

5 考试模式的改革

在考试模式改革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考核:课程设计、综合训练以设计成果和实际操作为主评定成绩。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实习报告、实习鉴定书、毕业设计成果和毕业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除要求完成学校正常教学组织的考试外,还要求学生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等级考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 改革计划和配套措施

6.1 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方面

计划在毕业设计与实习期间除完成课题规定的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任务外,还要将自己设计的模具由自己动手加工出来。以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以上计划的实施,主要需要足够的实习设备与更多的实习指导教师。从管理体制上要求教学机构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实习设备(这里主要指模具加工设备)。另外,要求教师有较多的小型模具设计资料。

6.2 教学与生产结合方面

利用教学设备,为生产服务,既创造了价值,也节省了实习费用,同时使学生受到了更为直接的技能训练。以上计划的实施,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较为先进的设备且我们教职工与社会有较多的联系,同时也取决于我校模具专业的学生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同行赞赏。而从学校的制度方面主要要有合理的分配制度。

7 教学中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

新技术向模具工业的渗透,改变了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理念,引起模具工业的一场革命,CAD/CAM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使模具工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目前该专业开设的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CAD/CAM等课程均反映了模具生产的先进技术并能和社会的急需相吻合。在现代的模具制造中,数控铣床是使用最广泛的设备。学生在数控机床及应用课程及该课程的实习中可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生要取得毕业证书及数控铣床操作中级工等级证书(或模具制造实际操作相应的其他中级工等级证书),体现了职业岗位资格要求。

8 创新特色

在模具制造方面又以模具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操作)、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模具设计方面,以目前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多的塑料模具设计和冷冲压模具设计为培养方向。

9改革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与硬环境,软环境是指师资力量、学习氛围、校园文化等,硬环境是指校园基建、教学设施设备等。

9.1 师资培养

按照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的要求,技校教师绝大部分应该是“双师型”的教师,所以技工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把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兼职教师(企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适应现代技工教育的需要。

9.2 学习氛围营造

学习氛围的营造涉及方方面面,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责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笔者学校的做法是实行分级考核,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即:学生从进校开始先进行初级阶段的学习,经考核合格后,升入中级阶段的学习,中级阶段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升入高级阶段的学习;升入高级阶段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国家高级工的考试,中级阶段的学生只能参加中级工的考试,没有进入中级阶段的学生要延长一年的学习时间,而且只能参加初级工的考试。实行分级考核后,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来了,同样也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师生互动达到良性循环,学习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 校园文化要引入企业文化,实行企业化管理。比如笔者学校的实习工厂就引入了企业的6S管理,学生在校实训期间可以亲身体会到企业的管理过程,这样毕业后到企业就能马上适应企业,真正融入企业。据笔者学校的调查反馈,企业对学校学生的反映良好。

9.3 实训环境建设

一个风景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的配备,它是学生锻炼技能,实现实训场景与工作场景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对接的有力保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至少拥有一个模具拆装测绘室、一个CAD/CAM模拟设计室、一个钳工技能实训室、一个普通机加工车间、一个数控加车间、一个电加工技能实训室,最好还拥有一个冲压生产车间和一个塑料成型加工生产车间。当然就冲压车间和塑料成型加工车间来说,一般的技工学校达不到这个要求,解决的方法是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车间引入学校,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只有达到这样的硬件环境,才能将课堂搬入车间,才能实现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对接,才能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也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现代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现在的模具企业要求模具专业人才不但能识图、会操作、能编程,而且还能运用AutoCAD、Mastercam、Pro/e、UG等现代绘图软件,企业需要的是模具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实用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工业出版社) .

[2]《先进刀具和工夹具选辑》.(上海科学出版社) .

[3]《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上海理工大学).

论文作者:周英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总结论文_周英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