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论文_李璐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论文_李璐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疾病(CRF)时中西结合法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64例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以同样的西医治疗为基础,配合中医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肾小球过滤下降状况明显延缓、血尿素氮也显著降低、血肌酐上升得到有效抑制,与对照组患者各方面疗效相比,效果明显较好,且观察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疗效,使肾衰竭问题延缓,得到对于肾功能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慢性肾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综合症,发病于患者存在的原发或者继发性的慢性肾脏疾病,体现为肾功能遭受损害的各类症状与代谢紊乱问题,此病症病情极其复杂,且变化多端,临床治疗工作难度较高,且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对患者与其家人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1]。目前,临床工作者普遍面临着为CRF患者找寻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避免尿毒症的发生,延缓肾衰竭终末期到来的时间,为患者争取健康的课题。我院为总结治疗CRF疾病的有效方法,选取64例患者进行了单纯西医与中西结合的对比治疗,在下文中报告具体的治疗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治疗的64例CRF患者,诊断标准为《实用内科学》中“慢性肾衰竭”疾病的诊断规定,排除慢性肾衰竭的急性加重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以及存在合并心、脑、肝、肺或造血系统等合并性原发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有经过血液透析、肾移植、腹膜透析的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划分,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处于35岁-69岁之间,平均为52.38岁,病程6个月-24个月,平均为18.13个月,其中,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患者各19例、10例、3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病程方面的一般资料,P>0.05,无显著差异,可实施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首先接受常规的治疗,即:使用ARB或ACEI进行血糖与感染控制;保持对于盐、脂肪、磷元素及低蛋白的低量适当摄取,以供给患者对热量、维生素、叶酸、氨基酸等的需求;维持适当休息;血压偏高的患者还接受适当的降压治疗,使其血压不高于130mmHg。然后,以药用炭片为主药进行治疗,8片/次,3次/d。观察组患者各项治疗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另外接受对照组患者未曾实施的中医治疗,治疗方法为肾衰方合并灌肠治疗、穴位注射、灯盏细辛的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观察在治疗一个疗程(1月)之后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具体如下:①肾衰方,药物为党参、麦冬、赤芍、当归、白术、丹参、仙灵脾、北芪、生大黄、生牡蛎,水煎服,1剂/d,若患者出现血瘀症状加入红花、桃仁、川芎及益母草,若出现阳气虚甚症状加入鹿角胶与巴戟天;②灌肠治疗,大黄、蒲公英、煅牡蛎、郁金、丹皮,水煎200ml,灌肠,每日1到3次;③穴位注射:肾俞穴、足三里,药物为鱼腥草注射液,每穴2ml,交替用药,隔天1次;④注射20ml灯盏细辛液,加入250ml0.9%的Nacl注射液,每日1次。

1.3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为显效,Scr降低在30%以上为显效,在20%到30%之间为有效,与显效和有效判定条件均不相符者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以SPSS12.0进行,组间比较实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显效为6例,有效为22例,无效为4例,而对照组患者显效为4例,有效为13例,无效为15例,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比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更高,P<0.05,统计学差异存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3讨论

CRF疾病作为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阻碍患者家庭幸福的疾病,在目前,尚未研制出全面彻底的临床治疗方法,肾移植方法和透析方法,虽然可以使CRF晚期患者病情得到延缓,生命延长,但其费用极其的昂贵,且容易诱发并发症,并非临床治疗的良方[2]。医疗卫生人员研制出非透析与移植的治疗方法,在新时期极其必要。

慢性肾衰竭期患者血液多高凝高粘,浊毒壅盛,湿热蕴结,正气耗伤。有研究表明在慢性肾衰竭时肠道内的代谢产物肌酐、尿素氮等含量较高,正常人每日摄入蛋白质,其代谢产物及毒素75%由肾排出,25%进入肠道,因此使肠道加速排泄可有效减少代谢产物的堆积。结肠透析利用直、结肠粘膜自身半透膜的渗透原理而设计,方中大黄具有攻积导滞、荡涤污浊、活血祛瘀的功效[3],由此祛除浊毒、巩固正气、活血化瘀、新血再生,而使患者获益。但在治疗中要注意大黄要后下,只煎10 min。因为大黄短煎泻下,久煎止泻,大黄炭止血。灌肠要用导尿管,外涂石蜡油,放入肠内30公分,以避免对肛门的刺激,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药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面积。牡蛎和附子要先下30 min,久煎有利于牡蛎中碳酸钙释出,为患者补钙,从而减轻肾性骨病的发生和发展,并破坏附子中的乌头碱。黄芪补脾益气,养阴利水,扶正祛邪,养心通脉,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医治疗CRF将其归为虚劳、水肿、肾劳、肾风与溺毒等范畴,古代医家以从病因及病机方面,为此病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当前时期,将其与西医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作为临床治疗该病症的方法较为有效[3],值得进行推广,我院对64例患者实施的对照治疗,正好验证了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1]司圣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2,v.28;No.16505:35-36.

[2]华秀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v.408:126-127.

[3]朱良伟,黄雪红,许文娟,陈继兴,李秋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v.903:32-34.

论文作者:李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论文_李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