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任学琴

(华蓥市人民医院内科 四川 华蓥 6386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肝衰竭患者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3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HBV-DNA转阴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BIT、TC、ALT、PT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衰竭患者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明显,可以防止肝组织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 肝衰竭;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159-02

肝衰竭是指肝脏因酒精、病毒、药物等众多因素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使肝脏代谢、分泌、解毒等肝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导致患者出现黄疸、腹水、凝血机制障碍[1]。患者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该病具有发病急骤、转化迅速、病因复杂等特点,且合并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预后差,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有效抑制病毒方法是病情控制的关键。本文就对肝衰竭患者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35~65岁,平均(48.3±4.2)岁,病程0.5~3年,平均(1.3±0.6)年,其中ACLF24例、CLF18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0例;患者年龄35~62岁,平均(47.2±4.6)岁,病程1~3年,平均(1.6±0.5)年;其中ACLF22例、CLF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影响学检查确诊为肝衰竭;(2)均为初次使用抗病毒药物;(3)血清HBsAg呈阳性时间>0.5年;(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抗病毒或糖皮质激素过敏;(2)HCV、HIV重叠感染者、合并肿瘤、肝肾功能障碍者;(3)因酒精、免疫代谢功能障碍引起的肝损伤患者;(4)哺乳期女性、孕妇。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对症治疗,将胰岛素在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补充消化酶、维生素B,给予保肝药、退黄药等进行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均给予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观察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对照组17例、观察组22例给予0.5mg恩替卡韦片口服,1次/d,治疗3月。

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醋酸泼尼松片40~60mg于早晨起床后口服。待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时,每周减10mg剂量,减至20mg/d时,每周减5mg剂量,治疗3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HBV-DNA转阴率及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T)、胆固醇(T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生化指标恢复接近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黄疸较治疗前下降50%,生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死亡、接受其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0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χ?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转阴率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肝衰竭患者人数持续增多,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肝衰竭病因众多,主要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或毒物、代谢疾病等几大原因相关。据统计,肝衰竭病死率高达69.3%,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患病早期给予有效治疗方法减少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次对肝衰竭早期患者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效果突出。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均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是临床治疗肝衰竭的首选治疗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起效快、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少的优点[2]。能抑制病毒多聚酶的活性及转录,迅速抑制HBV病毒复制,减少血清及肝细胞中病毒数量,防止再生肝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减少肝细胞坏死范围,恢复肝脏功能。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毒性,阻止机体过强的免疫反应损伤肝功能;对白细胞介素等炎性介质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炎性因子,减轻肝细胞组织炎症、坏死,改善肝内循坏;能稳定肝细胞膜作用,保护线粒体、溶酶体酶,延缓肝细胞坏死、恶化,促进细胞再生,为肝细胞再生赢得充足时间[3]。经研究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HBV-DNA转阴率(92.8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BIT、TC、ALT、PT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突出,能强效抑制HBV病毒复制,减轻炎性损伤,加速肝组织修复、再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肝衰竭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香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3):297-298.

[2]李惠珍,杨生义,李淑霞等.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5,24(3):139-142.

[3]丁雷,韩永峰.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12):1505-1508.

论文作者:任学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任学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