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命题的概念_升学考试论文

浅谈命题的构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构思论文,命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习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并加深所学的知识,而且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同学习数学与物理等学科相似,学生需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才能提高巩固学习成果,但是片面追求习题数量,陷于“题海”,忽视习题质量,往往会走向反面。目前各种复习资料甚多,难度适当、构思精巧、耐人寻味的习题确实不少,但重复、平庸的习题也不少见,偏题、怪题也时有出现。例如“俯视看滴定管液面上的读数是偏高还是偏低?”“写出CuCO[,3]和K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诸如这类习题,对加强双基、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智力,恐怕是弊多利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编选习题,或者说,提高命题的构思,是值得探讨的。

对于编写每一道化学习题,总是要包含一个或二个以上的化学概念,这是十分明确的原则,特别重要的是,要通过习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笔者依据三十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看法,与同行商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做习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是分析能力,而审题能力是分析能力的前提。题目未审清,胸无成竹,仓促解题,必然抓不住要领,费时繁复,甚至答非所问。

例如,1molCO和1molH[,2]O(气)在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生成2/3molCO[,2],当H[,2]O(气)改为4mol时,在上述条件下,CO[,2]的摩尔数为下述数据的哪一个:①0.50 ②0.05 ③3.00 ④2.50 ⑤0.95 ⑥1.20。

不少学生,一拿到题目,未作仔细审题,就不加思索地先求出平衡常数的值,然后求出CO[,2]的摩尔数,再确定哪个答案,实在费时又繁复,还容易算错。反之如果根据所给条件,考虑到1molCO和1molH[,2] O(气)能生成2/3(0.66)molCO[,2],当H[,2]O(气)改为4mol 时,转化率必然增大,则答案不可能小于0.6,故①②即可排除, 但由于CO仍为1mol,故尽管转化率增大,CO[,2]不可能超过1mol。这样,又可排除了③④⑥,则正确答案只可能是⑤。两种解法对比,说明了审题在解题中意义十分重要,当然审题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平平的学生,他们的审题能力必然是不高的。因此,在编写习题时,有时就一定要故设疑难,让学生弃误择真,培养审题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巧设疑难,层层推理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关系的反应,是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实现的,要使习题富有思考性,就要采用上述的一些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编写习题就要巧设疑难,层层推理,使学生在解题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即逻辑推理,从而求得正确答案。

例如,元素A形成的氢化物分子中,使A具有10个电子,元素B 形成的氢化物分子中,共有18个电子,这两种氢化物溶于水后的溶液,都具有强导电能力,试问A和B各是什么元素。

律和相互联系所造成的。当然表达能力差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编写说理题目时,应以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为原则,同时要考虑答题时应层次清晰,言简意明,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化学概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例如,学生对氧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是容易混淆的。按照中学课本的深广度,我们从下面两个角来理解,①从两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看,氧在同周期氟的左面,氯在同主族氟的下一个周期,其非金属性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它们生成气态氢化物(H[,2]O)和(HCl )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是相似的。②从原子结构来看,Cl的电子层数比O多一层,即Cl的原子半径比O大,故氧的非金属性比氯强。主要表现在:O的电负性(3.5)比Cl的电负性(3)要大, 在形成氯的氧化物分子(Cl[,2]O[,7])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氧,使氧显负价, 氯显正价。氧的气态氢化物H[,2]O能形成氢键,而氯化氢难形成。与Na反应,氧可形成Na[,2]O、Na[,2]O[,2]而氯只能形成NaCl。对此,可编写这样一道习题:依据氧和氯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说明其性质的相似性,依据氧的电负性(3.5)大于氯的电负性(3)。试用两个事实来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并用原子结构理论加以解释。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编写一些习题,要求每个习题能复习、巩固加深所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找到一种最佳解题思路,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命题的构思、命题的方法、命题的诀窍、命题的艺术是无止境的,上述所列举的一些习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

标签:;  

论命题的概念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