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谢启兵论文_谢启兵

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谢启兵论文_谢启兵

摘 要: 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而无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都可以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加以避免。目前在我国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与不足, 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 因此, 要从根本上预防煤矿安全事故, 确保我国煤矿安全生产, 必须从多方面加强煤矿安全管理。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非均衡国家,特殊的能源格局特点决定了煤炭资源在3大化石能源消耗结构中占到70%左右,据相关专家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煤炭资源仍会占到50%。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4的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煤炭产量占到当年世界煤产量的47.4%,煤炭消费量占到当年度世界消费总量的50.3%。由此可见,煤炭资源在我国工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而,保持煤炭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显得尤为的重要与迫切。

一、安全管理的内涵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指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它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包括从战略到战术、从全局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做出周密的规划协调和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对职工的安全要求、作业环境、教育和训练、年度安全工作目标、阶段工作重点、安全措施项目、危险分析以及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事故灾害的预防等。从安全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包括宏观安全管理(战略安全管理或全局安全管理)与微观安全管理(战术安全管理或局部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宏观安全管理是从战略的和全局的角度进行管理,是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保障企业朝良性发展,这是煤矿决策层的责任和管理范围。微观安全管理是从战术的和局部的角度进行管理,是从企业的眼前利益出发,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管理,主要属于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和管理范围。微观安全管理是宏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然而,要真正预防煤矿安全事故,从根本上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以全局性的、战略性的眼光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即做好煤矿的宏观安全管理。因此,本文所论述的煤矿安全管理侧重于宏观安全管理。

二、我国煤炭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粗放式的管理与操作

(1)粗放型的管理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形式主义,使得管理浮于表面化。口号喊的再好,不如实际行动做好。煤炭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往往片面追求建立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将精力过度集中于空泛、高深的理论上,缺乏对具体管理方法的研究,使得企业缺乏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思想。(2)从员工本身来讲,缺乏标准化、定量化的作业程序,使得作业习惯粗放,做事不细致、不精致,对待具体的岗位作业不认真、不落实,办事拖拖拉拉、我行我素、不自责自省,粗放式的操作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2安全监察部门不独立

煤炭企业监管部门与生产部门联系紧密,甚至某些煤企同一个部门既负责生产工作又负责安全监查,造成“查产不分家”,片面追求高产量而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置之不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部分煤企安全监督检查形式呆板、方法单一、以罚代管,检查当中偏重罚款,但对严抓细管预防事故奖励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好安全奖罚的激励作用,企业内部安全监察流于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超前预控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然而,部分煤炭企业却没有正确处理好事故预防预控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有些安全设备、设施,只见投入,见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被忽视,如便携式瓦斯检测仪、井下移动避难仓、自救器等。调查显示,中国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欠账曾高达689亿元。煤炭企业领导对事故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门心思搞生产,只注重眼前利益。事故发生后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经常是预防事故安全投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之多。事发后的“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2.4企业部门责任权限不清

我国一些新筹建煤矿单位,基础设施以及部门职责还不完善。职能部门以专业划分,在企业中形成一个个的利益中心,部门之间的边界极为明显,工作流程往往在部门内完成,一旦涉及其他部门,则要通过上级领导甚至公司老总来协调。一些业务能力较强的员工从一个部门调动到另一个部门后,其原来的工作也随之转到现在的部门,即“事随人走”。致使部门业务流程繁琐,与其他部门交叉部分多,“扯皮”现象经常发生,导致责任权限不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使得上级的安全指示不能及时传达,诱发安全事件。三、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途径

3.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要从根本上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关键在于煤矿企业能否真正利用好安全文化这个有效的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的一种软实力和无形资产,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是安全最持久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文化力是一种导向力、影响力、激励力和约束力,一种优秀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将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润物细无声”,不仅能对企业员工个人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塑造,而且又可以为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把企业中的“社会人”变为“安全人”,把企业员工塑造成安全员工,就能够实现生产的本质安全,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煤矿安全事故。

3.2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是优秀员工成长的摇篮,是企业发展的先行。所有煤矿企业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是煤矿企业的大事,它关系到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发展与前途,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敷衍了事,要把安全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对安全培训进行全面统筹,合理规划,形成一套完备的制度。在进行培训之前,要首先全面分析各类需求,制定安全培训计划,然后针对各类培训计划,科学确定培训内容。

3.3加强企业制度建设

煤矿管理制度是煤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煤矿生产就不可能正常运行。规范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和查处力度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保证。要保证煤矿的规范化运作,必须从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入手,建立一整套,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职责说明、工作流程以及各个专业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安全检查、激励机制,将检查活动规范化、日常化,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健全风险抵押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违章和事故的代价,为本质安全化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四、结 语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在安全文化、安全培训、安全制度和安全投入四个方面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才能共筑安全防线, 建立起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2] 唐黎标.感受日本的煤炭安全管理[J].湖南安全与防灾, 2009,Z1:56- 57.

[3] 王振平,陈安明.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管理方式[J].煤矿安全,2009,12:119- 123.

[4] 聂启胜.结合德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浅析如何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92- 293,296.

论文作者:谢启兵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谢启兵论文_谢启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