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分析论文_李琼霞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分析论文_李琼霞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本文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并针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几点合理的措施,供高职院校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素养 培养状况分析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和教学结构需要优化,要根据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应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调整其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择业观、价值观等观念的教育,构建校企联动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目前,我国相关文件还没有对职业素养给出明确的定义。学术界对职业素养的定义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工作中体现的符合职业要求的综合品质,是社会对于人类的职业要求之一。第二种概念将职业素养分为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也有人称之为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这两种职业素养合二为一构成了人类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第三种概念较为具体,职业素养是一种职业素质,内容广泛,包括诚实守信、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不同的岗位对工作人员有不同的职业要求,培养人类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在现阶段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学生就业的水平和质量。

1.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1)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淡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学生学习很盲目,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没有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水平缺乏认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不了解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不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2)部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学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业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是他们主要考虑的问题,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3)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学生认为在高职院校读书低人一等,学习缺乏动力,个别学生自卑心力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就业竞争压力下表现不好。

2.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开展不力。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教育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理论联系实践较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职业素养培养的具体规划,对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不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其次,部分院校只重视重点专业培养和学生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失,不注重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最后,部分学校的校园建设不到位,职业素质培养缺乏一个优质的环境,校园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待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1.将职业素养培养列入常规教学计划。高职院校要重视职业素养培养,要将职业素养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计划和科研计划,定期聘请专家、企业家到学校兼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学校要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教师要围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学校要研究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的举措,增强职业素养培养的实效性,对职业素养培养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将其列入教学计划,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将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在一起,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2.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企业的需求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依据,归根结底高职院校是要为很多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模式,要与企业接轨,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得到实际锻炼,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3.高职院校要做好就业和创业教育。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关键,职业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合理的就业指导,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对有创业欲望的学生进行创业锻炼,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其创造条件。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创业教育队伍,组织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考察、到社会进行实践,增加认识,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件长期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为社会输送具备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宁怡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智能城市,2016,(05)。

[2]肖润花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涵体系构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论文作者:李琼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分析论文_李琼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