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治疗意义分析论文_陈福强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治疗意义分析论文_陈福强

陈福强 讷河市中医院 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 要】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5.3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5周,平均9.7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0~100分,平均90.3分;其中优20例,良11例,可1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疗效较好。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肱骨小头;内固定术;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06-01

肱骨远端关节面剪切骨折通常累及肱骨小头和滑车前部,是一种少见的肱骨远端关节内损伤。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观察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收治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15岁~64岁,平均38.9岁;地面摔倒2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摔落1例;骨折位于左侧26例,右侧6例;合并肘关节脱位3例,尺骨鹰嘴骨折1例,桡骨头骨折1例;Bryan-Morrey分型:Ⅰ型16例,Ⅲ型5例,Ⅳ型11例;Dubberley分型:1A型13例,1B型8例,2A型9例,2B型2例。受伤至手术间隔3-10d,平均4.3d。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对不合作或麻醉效果差者采用全麻,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患者均选肘关节外侧入路,切口起自肱骨外上髁近侧5cm,向远侧经肱骨外上髁,延向前臂前外侧约5cm。显露肱骨外侧缘,由切口远端向近端分离,后侧为肱三头肌,前方为桡侧伸腕长肌及肱桡肌的肌间隙。在切口的近端要注意防止损伤桡神经,此神经在该处进入肱肌和肱桡肌间隙。向远侧翻转伸肌总腱,显露肱桡关节。保护好进入旋后肌的桡神经深支。骨膜下剥离肱桡肌和桡侧伸腕长肌的起点,切开关节囊,显露肘关节的外侧部分。复位肱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块,克氏针临时固定;22例单纯肱骨小头及滑车骨折,分别从肱骨小头外侧至滑车方向以及肱骨外上髁后方至前方打入2~4枚空心钉导针,拧入空心螺钉;4例因经济原因用克氏针代替部分空心钉固定;10例伴有肱骨外上髁粉碎骨折,空心钉固定的同时在外上髁后方置入支撑钢板固定。3例肘关节侧方脱位伴有外翻不稳定的患者在肘关节内侧取切口,用铆钉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术,其中1例同时行超肘关节支架固定。

1.2.2疗效评价方法

影像学评价:依据随访的X线片评估患侧肘关节的表现,评估骨折是否解剖复位、是否愈合、内固定是否在位、是否存在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肘关节半脱位等异常表现;BrobergMorrey肘关节炎分类法评估患肘创伤后关节炎情况,Brooker分类法评估患肘异位骨化情况。临床评价: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主要包括疼痛、活动度、稳定性以及日常功能4部分,肘关节活动度包括伸屈活动度和前臂旋转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MEPS≥95分为优,75~94分为良,60~74分为可,<60分为差。

2.结果

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5.3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5周,平均9.7周。MEPS70~100分,平均90.3分;其中优20例,良11例,可1例;肘关节伸屈度80°~150°,平均125.9°;前臂旋转度140°~180°,平均174.3°;X线片随访提示解剖复位27例,非解剖复位5例;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3例,创伤性关节炎Ⅰ度4例、Ⅱ度2例,异位骨化Ⅰ度3例、Ⅱ度1例,均无肘关节不稳以及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术后随访6个月肘关节伸屈约50°,未行二次手术,经理疗及康复锻炼12个月后伸屈活动度升至70°,肘关节无疼痛,MEPS评分80分,X线片评估提示Ⅱ度创伤性关节炎和异位骨化。另外,1例1B型患者持续性轻度疼痛6个月,12个月X线片提示骨愈合,无关节炎、异位骨化、缺血性骨坏死表现,内固定取出后症状好转。

3.讨论

肱骨远端关节面剪切骨折女性较男性多见,可能与女性肘关节提携角较大有关。本组大部分患者为女性,有媒体报道说大于60岁女性本病发病率是20-59岁女性的2倍,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关。本组骨折多发于左侧上肢,可能与非惯用肢体骨密度更低有关。若采用外侧入路复位和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关节面剪切骨折,效果良好。外侧入路创伤小,但切口和骨折均位于额状面,不易看到折内侧缘,手术操作空间小,从矢状面置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肱骨小头的难度较大,修补前侧关节囊也相对较困难[。本组患者均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手术固定螺钉均由侧方或外上髁外后方置入,不涉及从前方固定的困难问题。若骨折延伸至肱骨滑车内侧,单纯外侧切口显露或者固定困难时,可通过剥离外侧韧带起点,使肘关节半脱位,增加手术显露范围。但剥离外侧副韧带可能会影响肘关节稳定,甚至有学者认为有可能影响肱骨小头血供,不利于骨折愈合。目前,临床多主张采用螺钉固定,可选用的螺钉类型包括松质骨拉力螺钉、普通空心钉、无头加压空心钉、可吸收钉等[11~13]。本组中18例选用单纯空心钉固定,4例因经济原因采用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钉道感染等并发症,骨折均愈合。采用螺钉内固定时,螺钉植入的方向尚存在争议。本组螺钉均由外上髁后外方向前方肱骨小头关节面打入,固定效果可,无螺钉失效者。对骨折块较薄的肱骨小头骨折,若螺钉从后方置入,螺纹将很难完全通过骨折线而起不到拉力螺钉的作用;当骨折块过小时,螺钉从后向前植入可能损伤关节面或使骨块劈裂,且很难将螺纹埋于软骨面以下。由后向前植入螺钉,虽可减少对软骨面的损伤,但需要剥离入钉点周围软组织,可能影响肱骨小头血供。而前向后置入螺钉对小骨折块,特别是软骨下骨质少的骨折块有很好的加压作用;然而,有学者认为由前向后置入螺钉有可能损伤关节软骨,导致软骨坏死或骨溶解,影响肘关节功能。本组中3例有肘关节脱位史,外翻不稳定,术中螺钉固定骨折,并用铆钉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术后2例石膏肘关节功能位固定,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伴有肘关节不稳的患者,目前主张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在外固定支架的保护下早期活动。外固定支架的牵开作用可减轻关节压力和剪切力,有

利于受损韧带的修复,特别适用于伴有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文基,梁小军,张霖.肘前入路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9,26(1):17-20.

[2]崔冰,李奎,宁宇,等.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1):62-63.

论文作者:陈福强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治疗意义分析论文_陈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