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李继权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受到社会不同群体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及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对于生活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安全意识的认知得到了全面的提升[1]。为此,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鉴于此,本文以高层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在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1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高层建筑管理的体系的发展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发展,总体上滞后于建筑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建筑物的质量并未能达到其施工要求,引起发生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如建设过程中楼房的突然倒塌等问题普遍存在。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明文规定了诸多的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规范手册等,用来约束建筑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安全管理的现象。即使如此,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仍然不够,且我国的监管机构在监督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现象,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较为混乱。

管理是高层房屋建筑以及其他行业发展中亘古不变的主体,每个行业要想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做好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证每个环节与各个阶段都可以有序进行。首先对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之上,建立与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填补制度的漏掉,为高层建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支持。要及时更制度的内容。根据不同时期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制度内容,剔除无法满足管理工作需求的内容,弥补制度上的漏掉,保证制度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约束力。其次,细化制度内容。为了保证管理人员认真落实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筑企业要实行责任制。

众所周知,高层建筑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利润大的工程项目,建筑环境和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选用、安全监管等均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也使得建筑工程具有了明显的不安全性[2-3]。基于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总结了高层建筑建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等,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2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2.1 安全管理意识欠缺

安全意识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效率高低的关键,是保障高层建筑建筑安全施工的基础。如果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的认识不到位,在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忽视、轻视,导致存在较多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而引发更多的安全事故。此外,对建筑企业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安全管理工作也坚决不容忽视,但是,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为建筑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忽略了施工材料是否合格,施工周期大量缩短等带来的威胁,均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健全的安全制度是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督促安全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的关键。一个行业、企业若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则会导致安全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导致管理职能失效,极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3-4]。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从施工图纸的设计、施工材料的选取、施工材料的进场、施工后期检查过程中保质保量的完成,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的目的(表1)。

表1 高层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原因统计表

2.3 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是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明确的责任到人制度,才能督促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安全监管工作,才能杜绝相互推诿等现象的发生。虽然说,现阶段各个建筑企业中各领导阶层中均配置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但是这些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落实安全责任主体,大多数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导致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各阶层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将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效率低下的现状。

2.4 安全管理维护措施不当

安全管理维护措施是确保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和防护能力的重要基础措施,是高层建筑发展和壮大的重要保障,是高层建筑企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维护措施,才能有效的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才能提升高层建筑的有效防护能力。在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如若不能采取最适宜、最恰当的安全管理维护措施,就可能造成安全设施的损坏、老化和不可维修等失效现象,更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安全设施被强行占用、私用或改用,不仅可能失去安全防护能力,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更严重的安全问题发生,继而对相关人员造成严重影响。

2.5 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差异加大

施工人员是高层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的高低影响着高层建筑物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其主体是农民,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导致接受专业技术学习的能力差异较大,使得在建设过程中因专业技能不到位等出现错误建筑、不安全建筑现象频发,极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2.6 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监督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其不仅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正常、有序开展,还影响着各个项目的准确进行,保障着所有施工工艺都符合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和作用要求的关键工作。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部分人员无法将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到位,常出现监管不力和无人监管的现象,致使高层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失去了监督保护,施工人员为节省材料,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更有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导致安全隐患不断上升,不仅降低了高层建筑的安全保障,更可能造成人员安全事故,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3 基于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是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筑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操作培训等作为主抓环节,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交流学习和突击检查等形式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防范意识,并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考试检查,使得工作人员从心里认识安全防范的重要性[5]。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对出现违规建设、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做出惩罚处理等。建筑企业要根据本单位人员配置和岗位特征等进行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特殊培训,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而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要坚决做到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对未经过考核的培训人员也坚决不让其上岗,可有效的保障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3.2 加大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

加大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意味着建筑企业加大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最为建设单位,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前提需要编制建筑经费预算,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各种安全保护所需经费,并将该部分经费汇总到总建设经费中,坚决=杜绝拖欠安全管理经费现象的发生。此外,对施工单位来说,安全管理经费坚决不能私自挪用,要确保安全用品、安全设施、安全培训等费用是充足的,并要接受相关单位的检查与督促。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大不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日常安全检查和专业性安全检查等,同时督促并监管安全资金的使用状况,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建筑企业有权利进行处罚。

3.3 加强施工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应配置有从事安全管理的专职技术人员,如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不仅要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还要加强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安全工程师不仅要对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还要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不仅要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工作,还要对施工材料、建筑结构等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检查,更好防范自然灾害等的发生。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防火、防坠、防爆等防护措施。

3.4 加强施工现场班组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当前阶段建筑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直观表现,在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场地按照施工进程清晰划分、施工场地内办公区域、休息区域等整洁美观,各类建筑材料堆放整齐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标志,在醒目的地方树立标识牌、警示牌等。施工现场班组是施工中的最小组成单元,在上岗前应接受安全施工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应接受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争取做到零事故率[3]。此外,在施工现场必需有明确的应急方案,一旦事故发生,根据事故发生种类启动应急方案,救援物资必需齐全且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救援队伍要参加定期的配合和不定的集训检查,提高救援队伍的反映能力和应急能力。

3.5 加强安全监督机构的建设工作

安全监督机构是督促建筑企业狠抓安全管理工作的最有力措施,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监督机构的建设,加强建设过程管控,借助法律的制度约束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机构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消除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此外,严格监督安全管理费用的使用情况,杜绝挪用安全管理费用现象的发生,要做到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的目的。

3.6 加强安全资料管理工作

通过分析早期阶段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安全技术资料交底不到位,即建筑企业忽略了安全技术交底问题,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只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安全技术资料交底工作,才能及时的检查出潜在安全隐患,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从细处着手,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坚决抵制“形式主义”的走过场;(2)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教育的学习,使得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交底工作的重要性;(3)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安全资料,做好安全管理过程中“留痕”工作。

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当按照安全资料档案建设要求进行相关工作,建筑企业应配置相应的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安全资料的搜集与管理,在施工阶段尽可能的不更换安全资料员,便于安全资料管理的系统化[3-5]。安全资料员在搜集安全资料过程中必须做到及时性和全面性,要确保所收集的安全技术资料是齐全的、合法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事故责任到人。此外,在搜集安全资料时要尽可能的与建设工程进度保持一致,并按照国家相关档案管理资料分类管理,避免安全资料搜集及管理工作与施工进度脱节等问题的发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层建筑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安全管理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完善监管体制,强化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高层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学习。建设单位应加大安全管理费用的投入,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做到“安全是最大效益”的认知,把安全施工当做企业形象建设的重中之重,促进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2):16-19+100.

[2]白凤美,谢应鹏,许金伟.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200-201.

[3]白凤美,谢应鹏,许金伟.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200-201.

[4]叶贵,陈梦莉,汪红霞.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04):131-137.

[5]陈大伟,赵晨阳,田翰之,李丁.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1):72-78.

论文作者:李继权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浅述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李继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