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选择”:困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透视_大学论文

“双向选择”:困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透视_大学论文

“双向选择”:两难选择——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透视论文,双向选择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1997年,过去以省市行业为主的西安毕业生洽谈会就化整为零,在许多大学校园里悄悄展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纷纷赶到古城西安,向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们招手,欢迎他们去自己单位大显身手。据悉,今年相当一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的“双向选择”,这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尝试。在洽谈会上,作为昔日“不愁嫁的皇帝女儿”的大学生突然发现自己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得凭自己的实力向用人单位自荐。用人单位的代表也如一个个伯乐,想挑选千里马到他们那去就职。由于专业冷热,成绩优劣,男女性别,单位好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纷繁复杂。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几所大学,访问了一些用人单位和求职学生,就洽谈会上双向选择中的几对矛盾进行了分析。

冷与热

所谓冷热是指专业所需的长线、短线而言。自从迈进大学校门后,不少学生就发现自己大门进对了,小门(专业)选错了。果然,这个预感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了印证。西安各校的洽谈会上,热门专业的需求门庭若市,冷门专业的需求则门可罗雀,少人问津。西安公路交大路桥专业的学生在洽谈会上的需求量竟达到需十供一,该专业的优秀学生抢手得很,就是成绩平平者也是挑三捡四,去寻求心中的“白马”单位。有些外系统、地理条件差的单位甚至不惜重金,连热门专业愿意到他们那去的学生应该交纳的地区行业的违约培养费也愿出。而文秘、管理、机械等冷门专业的学生就难了,成绩好的还凑合,差一些的几乎惶惶不可终日,到最后也很难找到签约单位。这些冷热专业在就业市场形成的强烈反差不禁给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疑问:既然毕业分配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实行用人单位与学生本人的双向选择,那么专业设置为什么不能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呢?

优与劣

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选中的人才是优秀的,就如喜欢购买名优商品的心理一样,因此在人才洽谈会上,除了有冷热专业的先天之分外,又有了学习优劣的后天区别。成绩优异的尖子生仍旧保持着昔日“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风采,在洽谈会的双向选择中掌握着主动权。即使专业冷门的优秀学生,就业机会也比其同门师兄弟要高得多。看到这种情景,昔日高呼“60分万岁”的同学懊悔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更给前来参加“预演”的低年级的师弟师妹们敲响了警钟。毫无疑问,通过人才市场上优劣学生择业难易的反差,双向选择的实行一定会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良好学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男与女

女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大学生毕业分配中的一个难点,现在人才走向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后,这个矛盾更加尖锐突出了。在各校举行的洽谈会上,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接受女生都不感兴趣。许多男女都能干,甚至女同志比男同志干得好的工作,如学校、财会部门等,也将女生拒之门外。成绩优异的女生就业难度大于成绩不好的男生。苍天造人,自有男女之别,而且为了维持人口发展的均衡,社会上也存在着男女各半的比例。在西安高校中即使女大学生的比例稍微小点,也接近四成。如果这一部分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的话,不但会极大地挫伤女大学生们的积极性,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在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实行而进行的毕业生就业改革中,如何保障女大学生的权益,使她们的就业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也是应该引起各方面足够重视的问题。

好与坏

这里的好坏是指用人单位的效益及地理位置而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人之常情。所以洽谈会上效益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单位就成了众多学生追逐的热门。洽谈会上还有这样一个倾向,大学毕业生对单位好坏的关注程度要大于对自己专业是否用得上的关注。大学生们的盲目追高,就形成了最需要人才的效益一般和边远地区的单位少人问津的局面。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培养大学生为的是让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尽其用。只追求舒适享受,而不惜将自己辛苦所学的专业抛到一边去的作法,实在是一种浪费。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怎样在大学生中开展注重实际,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有所提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高与低

这里所谓高低是指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而言。近几年来,随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的形成,用人单位也对学生的学历层次挑剔了起来。与以往比,前几年人才市场上非常抢手的专科生已成了昨日黄花,而以前较受冷落的硕士生则成了热门。各用人单位好像事先串通好了似的,不论单位性质如何,几乎没有要专科生的。学历层次越高越抢手。每个单位的工作都有复杂简单之分,工作性质不同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要求也有区别。如果用人单位不顾工作实际,盲目攀高,就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用人单位也应从实际出发引进适用于单位各种工作的人才。我们的学校,也应根据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学历层次需求的变化情况,适时地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的计划,以保证人才输出的渠道畅通。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我们国家在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各级主管领导和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对上述人才市场中的各种矛盾进行认真的分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改革更为完善,也为将来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能够人尽其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铺平道路。

标签:;  ;  ;  ;  ;  

“双向选择”:困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透视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