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施工中的基坑降水技术论文_鲍吉祥,黄春

试论建筑施工中的基坑降水技术论文_鲍吉祥,黄春

鲍吉祥 黄春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沙,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下面将从建筑施工中如何排水,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技术的分类,应用基坑降水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和基坑降水技术的受限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基坑降水技术;建筑工程;方法分析

经济在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稀缺,人们对于地下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比如城市中正在兴建的地铁工程,摩天大厦的地基越挖越深等。有效的基坑降水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施工工地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避免因为地下水过多带来的流砂、管涌、坑底失稳、坑壁坍塌等问题出现,以此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1基坑降水理论综述

基坑降水就是把工程施工地区的地下水通过井点的方法引流至他处。一共需要做到两点:①处理地下水,使得基坑能够一直保持干燥的状态,创造有利的施工环境。其中,处理地下水在基坑降水工作中十分关键。如果地下水处理妥当,整个工程就不会出现流砂现象导致的工程塌方问题,可以处理好土质和积水,工人也可以更加高效率地施工,而不用担心土体移位等状况发生,安全系数也因此得到保障。②稳定边坡,防止坡面上有水渗漏。基坑降水工作处置妥当,可以有效防治基坑基地和坡面上有水渗漏,这样就可以稳定边坡,防治沙土的流失,还能够改善土质,让土壤承载力和支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方法

2.1明沟加集水井降水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是指在基坑的四周设置排水沟,然后沿着基坑每隔20~30m设置一处集水井,使地下水从不同的方面都汇入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出基坑的一种排水方法。通常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要低于挖土面的0.5m左右,而集水井又要比排水沟低0.5~1m,并且一侧排水沟应该设在地下水的上游。除此之外,集水井的井壁还应该用木板等加固防止井壁滑落。这种降水法通常适用于土质比较好且地下水位不是很高的的基坑工程。

2.2轻型井点法

轻型井点法基坑降水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真空,让土壤中的水分成为水气混合物,经过管道系统进入到水气分离器。之后再做出进一步的分离,空气进入真空分离,水分进入离心泵水管中。这个方法使用的范围比较大,同时由于施工流程简单、相对经济适用,使用关于地下水水位不深、基坑面积不大地施工场所。所以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就是轻型井点法施工技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壤渗透系数很小的情况下,要采用适当的气密性措施,才能保障轻型井点法有效实施。

2.3管井井点法

管井井点法一般是以钻孔成井,然后每个井中都分别使用离心泵抽取地下水,这种办法适用于其他方法不容易解决的,渗透系数超过0.1的沙土、碎石块等环境中。该方法能够产生很好排水效果,同时设备简易、方便更换维修。在实际施工中往往采用管井井点法。

2.4喷射井点降水

喷射井点降水是在井点管内部安装喷射器,采用高压水泵或者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管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还或者压缩空气形成高压气流,使地下水通过井点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排走。这种方法所需要的设备简单,但是排水的深度大,可以排出地下8~20m深的水,比轻型井点降水法开挖的土还少,施工简单快速,费用低,既省时又省力。一般情况下,基坑工程会将其运用于地下水位较深,土质偏砂土的地段使用。

2.5深井井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井深深度大于15m的,井内用抽水泵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深井井点法一般用于水量很大的基坑环境,特别是渗透系数较高,透水厚度较大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深井井点法的实施可以把设备放置于基坑之外,这点对于施工来说是个优势。

2.6电渗井点降水

电渗井点降水是指利用井点管本身作阴极,布置在基坑外围,以钢管或者钢筋做阳极,垂直埋在井点内测,用电线连接阴阳两极,并对阳极施加强直流电电流。应用电压原理,使电渗与真空双管齐下,将土中的水汇集到井点管中,并由井点管排出基坑。这种降水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所需工具较多,比较费事,而且由于与电连接,操作起来也比较危险,需要专业人士操作,成本较高。但是这种降水法使用于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土层,这种土层含水量大,压缩性高但稳定性又差,只适合用电渗井点降水。

3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3.1基坑降水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基坑工程的施工极其复杂,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一点失误都会对整个工程起到重要的影响,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甚至给建筑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基坑降水施工前,相关建筑方及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施工方案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做好技术交底,为施工做好准备。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确保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当遇到突发状况时,施工人员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3.2基坑井点的布置

在布置基坑井点时,通常要根据基坑形状及面积的大小、地下水流方向、目标降水的深度以及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来确定。一般,当基坑的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在4~5m时,可以采用单排井点,将井点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当基坑宽度大于6m,且图纸质量差时,可以采用双排井点,将井点布置在基坑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过大时,可以在间距为10~20m井点的转角处设多吃走廊,并采用多边封闭或环境布置井点。另外,在布置井点时,要注意井坑与基坑壁之间的距离,一般在2m之内,否则容易发生塌方。

3.3基坑井点的施工、制作

基坑井点的施工、制作中,施工人员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利用测量仪器定位,根据定位控制点,按照降水方案设计图定出井点的位置,注意基坑井点的深度,一般其深度在基底的1~2m上,当达到一定的深度后,严格按照设计井位在基坑壁四周打孔,打孔时钻机必须对准所定孔位,将误差值控制在10cm以内。随后清孔,并将井管垂直置入井坑中,将井管过滤部分放置于含水层的适当范围内。基坑井点制作完成后要盖上井盖,以防异物进入。

3.4基坑井点的使用

在井管埋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前,相关建筑单位必须对其进行充足的检查。用吸水胶管连接井管和总管,并用铁丝绑牢,随后将其与抽水泵连通,接通电源,检查有无出现淤塞或漏气等现象,检查出水是否正常、畅通。井点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连续不断的抽水,相关人员每天要定时观察水位及水量,确保水位与设计降水深度趋于一致,并绘制水位下降深度与时间过程、水量与时间的曲线图,以便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从而预测达到设计降水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如水质发生变化或抽水不连贯,则要及时检查设备并查明原因,根据观测记录及时检修或重新埋设。

4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基坑降水工作中,一般采用的是井点降水方法。沿着基坑四周或者两侧埋入深于基坑的井点滤水管或是管井,然后连接总管进行抽水工作。使得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之下。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要对工程地块内的土壤进行分析,同时计算基坑涌水量,以此确定井点管的布置数量,精心组织施工,高质量地完成施工,同时确保施工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鹏飞.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2016(21):9~13.

[2]吴军.浅谈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科技,2014(2):228~231.

[3]黄瑞.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新材料新装饰,2014(5):287~290.

论文作者:鲍吉祥,黄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试论建筑施工中的基坑降水技术论文_鲍吉祥,黄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