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几点认识论文_王玲玲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几点认识论文_王玲玲

甘肃省招标咨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产业转移是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呈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是区域间经济联系紧密度的重要标志,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就成为比较典型的国际经济现象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趋势逐步增强,产业转移的研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内外企业;产业转移;梯度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内涵与外延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研究,产业转移的内涵大致有以下3种观点。

1.条件变化论。学者陈建军认为,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者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1陈计旺认为,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比较优势转化的必然结果,是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不断转移已经丧失优势的产业的过程。2这种观点认为产业转移是区域间某种禀赋、或者优势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的。

2.空间转移论。魏后凯认为,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其重点是生产设施的空间扩张或者移动。3郑燕伟认为,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通过跨区域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转移向发展中区域的现象。4这种观点认为产业转移是企业在空间上对资源的整合,以提高利用效率。

3.市场调试论。王先庆认为,产业转移是进与退的统一体,一方面要引进来,即将一些新兴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引进来,另一方面要退出去,即将一些落后的传统产业淘汰掉和转移出去。5陈刚认为,产业转移是扩张性产业转移和撤退性产业转移的统一。前者指产业在其原区域仍然属于成长性企业,主要出于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的动机而进行的空间主动转移;后者指区域的衰退性产业主要由于外部竞争与内部的调整压力而进行的战略性迁移。孙华平、黄祖辉认为,产业转移是在市场机制运行条件下通过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和利用,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最佳效益的现象。

二、产业转移的动因

一般而言,学者关于产业转移的动因有以下几种解释:

1.经济效益论。认为产业转移是由于一种或者多种元素禀赋发生变化,经济效益降低导致产业转移。比如马子红认为,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区位选择主要是考虑成本因素。因此,分析中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应主要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制度成本等方面来考虑。穆建新认为,国际经济环境、沿海地区发展积累的矛盾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和产业升级规律三个因素是现阶段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李泽民认为,技术进步、国家竞争、社会进步三种因素是引发产业转移的宏观动力机制,而微观动力机制主要指企业对利润的追逐、企业应对竞争的需要和企业扩张市场的需求三个方面。

2.区域合力论。认为产业转移是移出地的推力和移入地的拉力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张进龙认为,扩大市场的需要、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以及追逐政策的需要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动力源;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工业化需要是落后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源。易鸣、张伟认为,发达地区随着产业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以及欠发达地区为吸引投资形成的拉力,是发达区域衰退性产业进行转移的主要动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产分工论。认为产业转移是生产过程的分工引起的。刘友金、胡黎明认为,现阶段的产业转移以产品价值链为纽带,通过部分生产工序的转移,将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功能分散于各地区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通过中间产品的交换在各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间形成一种产品内分工的新格局。因此,产品分工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

三、当前产业转移的特点与效应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资源禀赋结构上的差异,在政府的推动下,出现了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比较差,产业基础薄弱,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转移方向来看,主要是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一定区域内,也体现出中心城市向边远城市、城市向乡镇转移的倾向,就近转移偏好明显。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强。

2.从转移方式和行业来看,资源利用型的企业受制于资源和环境约束,以被动的方式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因成本压力主动向中西部转移,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转移有所加强。

3.从产业转移的推动力来看,企业自主转移的动力不断增强,但受当地政府产业调整政策,以及中西部地区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影响比较大,政府力量不可忽视。

四、产业转移的效应

在市场机制自由调节下的产业转移,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移出地和移入地都会产生多种效应。具体包括:

1、推动技术革新。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是由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指向较低的区域,具有梯度性。因此决定了欠发达区域移入产业的技术水平一般要高于本地产业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这样,移入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发生作用。一方面,先进技术将被本地企业消化吸收,引起技术的普遍提高,以及在新的水平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技术的提高将导致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推动经济的高增长。

2、促进产业升级。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技术层次低的传统产业比重大,先进产业比重小。与此相对应,比较优势主要以资源、能源等传统要素为依托,外部先进产业的移入,为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升级创造了机会。先进产业的移入必然带动着资本、技术等稀缺要素迅速积累,引起本地的要素迅速变化,这种变化将有助于新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形成,从而推动产业比较优势的转移升级,逐步提高地区产业整体的技术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

3、延伸经济链条。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复杂而密切的联系,移入产业的发展将带来复杂的关联效应,从而使整个经济链条得到延伸。一方面移入产业的发展会对各种要素产生新的投入要求,从而刺激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移入产业的发展会引起周围的一系列变化,比如对劳动力技能素质的要求,将会促进培训机构的发展;市场行为的活跃,将会增加法律、营销等专业服务的需求;基础建设,则会带动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等。

4、扩大就业规模。就业问题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带有长期性、艰巨性的问题。一方面城镇就业供需矛盾突出,存在工业结构转换过程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就业、再就业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以甘肃为例,每年需要输转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达500万人以上。凭借本地的产业发展速度很难实现充分就业。而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将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给扩大和稳定就业带来新的机遇。

结论:

综上所述,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转换

升级的有效方式,通过将落后产业向西部逐步有序转移,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市场扩张,为产业结构升级腾出了空间。同时带来产业成长效应,有助于吸收本地发展稀缺的资金、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加快资本创造、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步伐,推动工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37.

[2]陈计旺.区际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1999,(3):67.

[3]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11.

论文作者:王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几点认识论文_王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