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鉴定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论文_殷权练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股 广东河源 517000

【摘 要】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人们进行跨区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愈发频繁,虽然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带动社会的发展,但是站在医学的角度分析,细菌及疾病的传染几率也会逐渐增大。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背景下,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逐渐强化,有效的细菌鉴定及微生物检测也在各种类型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以下本文将围绕某医院的API鉴定实验展开详细的分析,重点就API鉴定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及注意问题展开相应的论述。

【关键词】API鉴定系统;临床;微生物检验;应用;注意问题

疾病预防及控制是我国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医学研究工作也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外来设施及方法的引进,我国针对临床微生物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API鉴定系统与传统的鉴定技术相比优势更加明显,通过该系统检验出的结果可以有效的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患者治疗,API鉴定凭借其检验时效性及准确性获得了医学工作者的认可,但是在具体的检验工作中应做好相应的调整及控制,这样才能发挥出该技术的整体优势。

一、API鉴定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1、应用背景

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患者的体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了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排泄物、呕吐物等共计六百多例,医护人员通过质控菌株及培养基来进行处理,同时通过API鉴定系统进行检验,其检验的流程都严格的按照既定的方法来进行。

2、检验结果

患者感染所致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1.58%);大肠埃希菌(9.97%);铜绿假单胞和洋葱假单胞(11.58%);酵母样真菌(9.89%);其他(G+菌占5%,Gˉ杆菌占44%)。总趋势是Gˉ菌占主要地位,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也占一定比例,真菌感染显示增高趋势。从微生物的种类可以看出,该院微生物感染从以往的典型致病菌(如:伤寒、痢疾、链球菌等)变迁为条件致病菌感染,这些菌呈多样化,治疗困难,易引起院内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见表1。

(3)耐甲氧西林检测[1]:用苯唑青霉素纸片法。结果1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为58.5%。

二、API系统在微生物鉴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成功的定向试验是所有鉴定试验的基本条件

应用API系统人员必须对微生物常规双歧索引鉴定有较好的基础。但不要机械使用API系统,过度依赖数码分析会使检验人员的微生物学知识逐渐萎缩。实验人员要养成良好的按照科、属、种顺序鉴定方法的习惯。成功的定向试验是所有鉴定试验的基本条件,尤其在使用API鉴定系列时显得更为重要。如革兰染色反应[2]、形态、动力、氧化酶、触酶、OF等,是定到科这一步骤不可缺少的常用试验项目,这些实验看似简单,也是较为容易出现偏差的试验,从而导致选择API系列不符。当一旦确定相应鉴定系列,挑选的接种原不宜太老,最好在做定科一级生化反应时同步移种1支(皿)纯培养用于API接种。菌液浓度不同系列培养温度要符合操作规程,否则可能会有所偏差。

2、重视补充试验

应重视做好检索表提示的补充试验,任何鉴定组合系列总有一定局限性,需要通过补充其他试验进一步证实。API检索编手册把鉴定结果分5个类型;即:极好的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可接受的鉴定、低分辩率。通常判结果为可接受的鉴定、低分辩率时,同时有几个菌名并不在一个属内时,均会按提示补充试验加以鉴别,必要时作相应的双歧索引法重新鉴定。而容易疏忽判断结果为好的鉴定时,仅有1个菌名,但检索表还提示补充试验,对同属内的几个种加以鉴别。因为该结果类型只能认为这一菌名所归的属是可信的,不按提示做补充试验直接报结果,就有可能产生偏差。

3、API系统的应用价值及限制

API系统使微生物有一个标准的鉴定标准,不会因为所使用生化培养基不同而鉴定出不同的菌名。由于基层实验室无法准备各类培养基而不能详细鉴定,但只要使用现成API系统,就可以增加检验对细菌的鉴定能力。尤其弥补解决对一些鉴定难度相对较大的非发酵菌、念珠菌属、隐球菌[3]属等。常规双歧检索法对非发酵菌分属采用鞭毛染色时,遇到无鞭毛的不动杆菌属有时很难确定染色是否成功,由于鞭毛染色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这时采用API20NE显示了极大便利,只要革兰染色、氧化酶、OF初定非发酵菌后,接种到API20NE板条上即可解决。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的常规鉴定,同化试验培养基的准备对一般实验室是有难度的,应用API-CAUX系列[4]体现了简便、快速的优势。

三、讨论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人数是该阶段医院病患的五分之一,通过当前各医院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现状来看,过于倚重该类药物的现象较为普遍。一般来讲,医院的微生物鉴定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且鉴定的过程较长,缺乏经验和系统性学习的医护人员无法很好的完成该项工作,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关于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进度。相较而言,API鉴定系统优点较多,从实用性、性价比、时效性等角度上分析都有利于病患的治疗。

通过上述研究及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API鉴定系统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予以重视,不能固步自封和盲目的相信现有技术,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方能有力的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玲,刘静.新民市公用物品微生物检验报告[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6)

[2]高坤.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6(04)

[3]章志建,潘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5(03)

[4]曾志鸿.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

论文作者:殷权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API鉴定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论文_殷权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