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论文_余锦文

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 350001

【摘 要】目的:了解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说明这项技术应用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83例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来说明。结果:在聋哑儿童(1~12周岁)组检查出4耳Mondini畸型I型2例、6耳Mondini畸型II型3例、未发现内耳结构畸形5例;语后聋成人(12.5~78周岁)组检查出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1例、2耳蜗硬化1例。结论: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中综合应用螺旋CT扫描、MR三维重建像技术、X线检查技术可以全面的评估患者全耳聋的病因、病况及术后结果,该种检查技术能够避免医师在治疗前出现判断误差,提高术后评估的质量。

【关键词】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影像学检查技术;螺旋CT扫描;MR三维重建技术;X线检查技术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能帮助一部分双侧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恢复听觉,这对全聋患者来说是一种医学福因。因为人耳的颞骨结构复杂,耳蜗植入的手术部位在耳内深部,为了了解患者耳聋的病况,评估术后的结构,需详细了解患者耳部结构的信息,影像学信息是为这类手术提供客观准确信息的依据。本次研究以我院83例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说明这项技术应用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83例,患者最低年龄1岁,最高年龄78岁,平均年龄7.46岁。患者的资料如表1:

表1: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患者资料

1.2治疗方法

对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性耳聋患者作术前影像评估,应用螺旋CT颞骨三维重建及MR成像技术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述前评估;应用MR三维重建技术及X线检查技术进行术后评估。

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64机型。嘱患者取仰卧位,两耳对称。让未成年的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5-10mm,图像绘制软件为CT-inner。常规行高分辨率横断面薄层扫描。层厚0.6mm、螺距0.9、间距0.6mm,选骨重建算法,部分以多平面重建(MPR)行冠状位重建。

MR机型为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T,处理软件为syngo MR B19。选用参数如下:应用头颅线圈、选择T?/spc、必要时选择水成像技术,视野为20×20、矩阵384×384、层厚0.5mm。应用MIP法重建,获得内耳迷路三维重建图像。

术后耳蜗植入电极的评估方法应用X线检查技术,应用SIEMENS AXIOM Aristos VX Plus机型,常规摄取DR内听道像。取改良的斯氏位投照,在X线片上观察耳蜗的轴像位置。摄影方法为嘱患者俯卧位,患者植入侧的前额、颧骨及鼻尖位于台面,并与台面的夹角约50?,眼眶下缘与外耳道连线垂直于探测器中心线从枕部射入并垂直台面,选择参数为球管垂直、小焦点、小照射野、高电压放大影像。

2结果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将电蜗电极自圆窗植入,走行在耳蜗底周的鼓阶内,在术前应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获得足够的治疗信息,确定耳蜗电极植入的位置、深度等,在术后评估中使用可以了解植入的深度、电极有无扭结或滑极及其它相关的信息,了解手术治疗的效果。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数据统如表2:

表2: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数据统计

3讨论

全聋患者听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为内耳毛细胞病变所致,虽然患者的内耳神经已经受到了较大的损伤,但是耳蜗的部分听神经纤维还较为正常,只是患者内耳其它的神经损伤,导致获得的信息无法有效的传递。耳蜗植入装置是模拟人耳蜗功能的信息传播及转换机器,它能帮助患者接受正常听神经纤维获得的信息,将之转入植入的耳蜗电极中,耳蜗电极重新组织信息材料,帮助患者将信息送入听觉神经。耳蜗植入手术可以有效的利用患者现有的听觉神经,准确的传导各种频率信息。一般电极植入的理想深度为最好达到距圆穿的20-25mm,这一位置是最佳的信息传递位置。电极载体的外形必须与鼓阶相符,避免电极载体与患者的听觉传递系统异步。

应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耳聋的病因及病况,如果患者已患慢性中耳炎、内耳骨迷路结构严重畸形、内耳的纤维骨化,便已不适合做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患者需接受其他的治疗。

螺旋CT扫描具有把患者轴位的二维原始图像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像的功能,即使非专业的医师,也能根据螺旋CT扫描的结果了解患者内耳的构造。结合螺旋CT勾画出详细的内耳结构图,专业的医师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已患急慢性中耳炎、内耳骨迷骨化等病症。螺旋CT扫描不能描绘出迷路内淋巴液的容积。

MR三维重建像技术能够在扫描时去除骨结构的成份,直接观察内耳结构中的水份,了解内耳骨迷路系统中是否存在内淋巴或外淋巴,专业医师可结合螺旋CT扫描与MR三维重建像技术的结构判断出患者先天性耳聋病症的程度。MR三维重建像技术将先天性耳聋分为内耳结构异常,胚胎受侵12周以前的;内耳液容积异常、结构正常,受侵在受孕12~25周之间;内耳液体容积与结构无异常,受侵在受孕25周以后。MR三维重建像技术能进一步观察感音性耳聋的受侵时间、严重程度,它将CT扫描的结果进一步细化,为医师的治疗提供了判断的依据。

X线技术可以了解电极植入的位置是否准确,是否存在滑脱、扭曲。据实践了解,应用X线平片技术来拍摄患者前后位穿眶、颏顶位、侧位,均可能会产生误差,应用耳蜗位X线技术,通过判断X线与电极相交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电极位在耳蜗内或电极脱出耳蜗外。

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中综合应用螺旋CT扫描、MR三维重建像技术、X线检查技术可以全面的评估患者全耳聋的病因、病况及术后结果,该种检查技术能够避免医师在治疗前出现判断误差,提高术后评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包杰,闫昆. MR内耳水成像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06)

[2] 刘毅勇. MRI内耳水成像对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04)

[3] 陈治白,邱建新,张标新,吴俊. 磁共振水成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 2014(02)

论文作者:余锦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  ;  ;  ;  ;  ;  ;  ;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中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论文_余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