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使用的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对电网的负荷曲线进行修正,使其均衡变化,使电力供需均衡化,尽量使电网供电的平稳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化,延长电力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力供需双方的经历利益,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效益及负荷响应资源。
关键词: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效益;负荷响应资源
1、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定义
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负荷管理一方面与电力供应企业效益有直接联系,同时对于负荷侧用电设备安全、设备工作状态有直接影响。进行电力负荷管理对于改善电网负荷情况、均衡电力负荷工作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是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性、确保电网经济性的主要手段。通过需求侧管理能够实现对用户用电的经济杠杆调节,通过按时间段进行电费计费,鼓励用户在低谷段用电而尽量避开负荷高峰期用电,借助这种间接的调节手段能使供电单位实现需求侧的削峰填谷的用电特征调节。
负荷管理常用的方式主要有:
(1)降压减负荷。用电高峰期由于电网负荷接入量较多引起负荷过量,通过调节供电线路电压减小电网负荷;(2)加强对用户可控负荷的控制能力。在用电高峰期对用户可控负荷进行中断供电,低谷期则恢复供电,并引入分时间段计费的方式鼓励用户规划用电时间,达到对用电负荷曲线的合理调节目的;(3)紧急状态下将用户可控负荷直接中断供电。以强制中断供电的方式确保电网核心用电设备的稳定运行,提升供电网可靠性。
2、电力负荷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2.1环保因素
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减少环境的污染,这是人们在最近几年环境的变化过程当中所意识到的一个现象,因此,在效益分析中应该考虑将该作用进行量化。就算环境影响量难以进行量化处理,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定性的分析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进而帮助负荷管理项目获得更多的支持。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考虑程度和电力企业所推广实施的项目是成正比的,考虑多则项目多进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益。
2.2公众参与率
政府、环保单位、电力企业规划者和地方纳税人机构等合作伙伴是推广负荷管理项目的可靠保障。人们在合作规划时也更加重视对负荷管理方案的进一步分析,这样做就可以降低仅仅考虑电力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两方面所引发的不确定性。进而也能降低其他方面的不确定性,例如负荷管理效益。
2.3零售竞争
最近这几年,零售用户之间的相互竞争在部分国家是受支持的,这样一种现实也会导致负荷管理方案难以进一步扩大实施。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在该项目上的成本和费率是随着该项目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的,因此,电力企业在这样一种竞争激烈的市场下推广负荷管理项目的难度就更大。进而也会对该项目带来的效益产生消极影响。
3、电力负荷响应资源的措施
近些年来,大多数国家都接受和认同了电力负荷需求响应的相关理念,并从将需求响应资源定位与发电侧资源同等地位。随着经济用电、工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不断增加,电力需求响应的发展潜力很大,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响应将为地区的发展和环境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
现阶段在我国还没有完全针对负载控制装置违规控制系统出台的明确法律、法规,出现相关事故后,情节轻微的一般使用《治安管理出发条例》进行处理,情节十分严重的采用刑法。为了保障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调度响应的相关工作,要避免出现少数用电客户采用自行切断控制线、停止给使用终端控制设备通电等方式拒绝当地电网的控制。由于有效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是发电生产侧企业受益,所以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关分时电价试验经验,出台与电网销售侧的分时电价政策,减少电网出现的经济损失,提高电网公司的劳动积极性。
国家政府机关应一该主动积极调集电力需求侧建设的相关资金,并监督配合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夏季空调负荷时,电力负荷管理是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采用为使用节能空调产品、蓄冷技术等电力用户进行资金补贴或电价补贴。政府和电网公司在推广一电力负荷管理相关政策时,对于电力公司的损失进行一定的售电补偿,并给予一定的节点效益分享。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可以采用电力附加费的方法向电力用户征集、由受益发电方在售电时征集或者可以调拨专业财政管理资金。
3.2电力需求响应技术
(1)在政策引导下,有步骤、分重点地建立需求响应市场。相关部门的决策与政策对需求响应的实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针对大客户建立需求响应能量市场与容量市场,其次建立需求响应的辅助服务市场直至期货市场。在各种市场中,要针对各种用户的特点制定各方受益的需求响应项目,待市场条件逐步成熟时,一再推广至中小用户。(2)完善电价与激励机制,建立技术支持系统的资金投入与回收机制,推进需求响应的有效实施。通过电价规制来提高电网企业对执行分时电价的积极性,并且在合理设定峰谷平时段的基础上优化分时电价差,加速分时电价的用户响应。(3)综合规划发电侧与需求侧资源,以时间尺度为基准一协调和整合各类资源。在兼顾发电侧和需求侧各自特点的情况下,促使二者进行公平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需求响应成本效益评估体系,以促进需求响应的有效实施。(4)开展多样化的电力负荷管理项目示范应用。在有条件的省(市、区),适时推广“避峰补贴需方响应实时调度”,适时开展“电价引导需方响应实时调度研究和示范”。
3.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
(1)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和监管作用。电力系统本身复杂的特点和我国电力市场作为自然垄断市场导致的市场失灵决定了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只能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有序用电的监督和管理。(2)调动电力企业的积极性。供电企业具有强大的营销网络,且拥有配电系统一批技术人员,特别是系统运行、负荷管理等领域佣有丰富的经验,且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供电企业应按照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做好市场调研,编制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发电企业应积极制定各种措施保障发电机组的出力,按照电网调度指令,加强日常维护,并及时上报发电计划,做好发电预测工作。(3)确保用户侧有序落实。用电客户是电力负荷管理的直接实施主体,用电客户落实有序用电方案措施的程度直接影响有序用电工作的效果。(4)加强电力负荷管理技术宣传和培训。加强对电网公司专业人员“需方响应拜发、调度”等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电网企业相关人员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总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不仅涉及到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的经济利益,还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全自动化水平的综合监控系统,来建设完善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节能减排,合理利用电力负荷,促进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谭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与研究[D].重庆大学,2003.
[2]庞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终端及通信规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董高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4]周丽欣,尚厚刁.新形势下负荷管理系统功能的整合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1
论文作者:傅文进,余莹,刘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负荷论文; 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需求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电价论文; 用户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