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整合的一些想法论文_冯建青

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整合的一些想法论文_冯建青

中山市三角镇中心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45

摘 要:由于地域的原因,全国各地并没有统一使用同一种教材,但每种教材本身却有着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如果能结合各种教材的优点,集思广益,用于自己的教学,将会收益不少。不但如此,要是能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这样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 数学教材、整合

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每位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等状况对教材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生机勃勃有活力。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一、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

由于地域的原因,全国各地并没有统一使用同一种教材,但针对现行几种版本的教材研修,通过对各种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发现几种版本都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编排方式。虽然如此,但每种教材本身却有着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如果能结合各种教材的优点,集思广益,用于自己的教学,将会收益不少。

以混合运算为例

北师大版在混合运算内容编排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的情境是小熊购物,提出的问题是“我要4个面包合1瓶饮料该付多少钱?”但给出的条件却有5个。这样的编排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并在解决完一个问题后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呈现出来的计算和问题“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都紧抓着这节课的要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人教版在混合运算内容编排上提供游乐园的场景,提出的问题是“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样的情境主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问题“还可以怎样算?”将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这里很容易让老师把重点放在算法多样化而忽视了混合运算顺序这一要点。

苏教版在混合运算教学的编排上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的情境是购物文具,提出的问题是“小军买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但给出的条件也有4个。这样也是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并在解决完一个问题后还可以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这样的要求难度相对其他教材就要高一些,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去进行处理。本教材在呈现递等式格式的时候使采用了填空式,这样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递等式的写法起着关键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最后呈现结论:算式中有乘法合加、减法,应先算乘法。这样能帮助学生抓着这节课的要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沿海版在混合运算教学的编排上创设的情境也贴近生活,但明显对发展学生思维就没多大的空间,但它能很好的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和体现出乘法的根基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且很注重递等式格式的书写,这对学生第一次接触递等式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正确解读手上那套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吸收多种教材的优点,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备课,做到灵活运用教材,尤其在同样的内容上可以把各种教材融会贯通,相信我们的数学课也能魅力无限。

二、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独立的,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这样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策略”是很有必要的。我在课前播放生动有趣的《乌鸦喝水》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完后让学生说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司马光又是怎样救出小伙伴的?然后明确地告诉学生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乌鸦用石子放进瓶子里使水升高这些办法其实就是解决问题中的一种策略。结合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的课文,运用生动的故事演绎方式再现学生眼前,让学生去理解“策略”的含义比单纯的解释更深刻,又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整合

事事德育,处处德育!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比如学习完圆周率这一知识后有一个介绍祖冲之的小知识等等,教师可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与学生分享数学家们在学习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仍顽强拼搏、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最后在数学史上创造辉煌成绩的故事,鼓励学生做事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的数学课也能以某一个道德教育为主线,可以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是感恩教育,可以是珍惜时间的教育,还可以是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学会如何去做人。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时,我以三位小朋友在母亲节来临之时做一张“感恩卡”送给妈妈做礼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为整节课的主线。三位小朋友找来了小花、星星、中国结、树叶等材料,让学生在帮助三位小朋友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等把材料进行分配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认识简单的分数。这样,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时懂得感恩父母。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我以欣赏大自然的圆到学习圆的特性到欣赏我国人民利用圆的相关知识创造出世界文明的剪纸、陶瓷等为主线贯穿全课,不但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新知,还能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数学教学研究永无止境,但我相信只要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都将如此的精彩!

参考文献:

[J]. 范艳.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07期

[J]. 张卫星.教育科学论坛 2011年04期

[J]. 黄丽环.考试周刊 2015年71期

论文作者:冯建青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整合的一些想法论文_冯建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