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对策论文_杨学斌

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对策论文_杨学斌

洱源县茈碧湖镇畜牧兽医站

摘要:现阶段,牛适度养殖实践开展较多,与此同时,牛疫病也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有所蔓延。在牛适度规模养殖的背景下,要保障牛肉食用安全,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需要对适度规模养殖下的牛疫病防治策略加以总结梳理。本文从牛疫病产生及传播的制约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常见的疫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养殖用户提供借鉴。

关键词:牛养殖;规模化;疫病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发展,在牛养殖环节现已呈现出规模化及集约化趋势。在牛养殖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牛疫病发生的频率也同步增长,并严重损害了牛养殖用户的经济效益[1]。因此,探究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策略,其现实意义重大。

一、牛适度规模养殖中疫病产生及传播的主要因素

在牛适度规模养殖中,导致牛疫病产生及传播的主要因素及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牛场是牛疫病产生及传播的主要载体,其环境质量状况与牛疫病的传播及防治关系密切,如牛场的空气流通性较差、牛舍消毒措施没有跟进、牛群喂养的水源及水质洁净度不高、牛群及猪、狗等混养、防鼠灭鼠工作开展不力、牛粪便清理不及时等,都会加大牛群罹患疫病的几率。其次,在牛场管理环节,如第三者随意进出牛场,其携带的细菌病毒会在牛场中扩散,外加车辆、设备、喂养饲料等没有及时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也会间接引起牛疫病的传播及扩散。

二、牛适度规模养殖中疫病防治措施方法

(一)对购入的肉牛进行必要的检疫

做好肉牛购买环节的检疫工作,是发现及消除牛疫病的重要保障。具体地说,在牛养殖中的肉牛购买环节,对肉牛应委派兽医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检疫,在对牛只的健康状况加以详细检查及了解后,再进行购买。在检疫环节,要重点检查肉牛是否已注射5号病防疫疫苗,并对常见的牛病,如牛结核,布病等情况进行核查,观察肉牛30d左右,如无病状,再将其放置牛场加以养殖。

(二)对牛场及牛舍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在牛适度规模养殖过程中,由于牛场是疫病产生及传播的主要区域,应对牛场、牛舍、饲养用具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必要时也应对牛体开展相应的消毒。在消毒的频率及次数上,一是要保障每日清理及打扫牛舍2-3次,对牛粪便及时清理,确保牛舍环境清洁;二是要每隔10-15d,对牛场及牛舍进行大规模的消毒处理。在消毒剂液的选择上,可以选用苛性钠溶液(比例为2-3%),漂白粉(比例为10-20%)等。当牛舍内肉牛售出或转走后,要将牛舍用具用浓度为3-4%的碱水进行消毒及清洗,然后用清水洗净,并喷洒消毒喷雾,最后将牛舍空置15d,当牛舍内空气得到净化后再进行牛只养殖[2]。在牛舍食槽处理上,应在肉牛每日饲喂结束后,对食槽进行清理,避免食槽不卫生而滋生细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及时开展牛群防疫疫苗注射

在牛适度规模养殖中,除了对牛场、牛舍进行定期消毒外,还要对牛体进行消毒及清洗,消除牛病细菌。在做好牛体清洗及消毒的基础上,要定期对牛群进行防疫疫苗注射,重点注射的疫苗为牛5号病防治疫苗。在疫苗注射环节,要根据牛只的年龄合理确定注射量,如2-4岁之间的牛只,可以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量为2ml;如牛只大于4岁,可以酌情增加注射量,以3ml为宜。在疫苗注射时节上,应以春季及秋季为主。

(四)驱虫、观察及检疫

在牛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中,春秋季节疫病病菌及寄生虫扩散较快,在这两个时节的防疫工作中,应及时开展牛群药物驱虫措施。在牛群的观察及检疫环节,主要是指在春秋季针对牛群常见疫病,如结核病及布氏杆菌病,要进行2次检疫,如发现牛场内有疑似疫病感染牛只,要通过将其隔离观察,如疫病属实,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也可以视情况对牛只进行淘汰。经过治疗后的治愈牛在进入牛舍前应再次进行消毒处理。

三、牛适度规模养殖中常见疫病的防治手段

在牛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中,除了做好以上几点外,如牛只感染了常见的几种疫病,应注重通过多种防治手段对其进行治疗。下面简要加以阐述。

(一)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现阶段,在牛群养殖中较为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病主要是牛疥癣、丝虫病、牛皮蝇蛆等。其中,牛疥癣主要发生在牛只的颈部、咀嚼肌、牛眼等部位,严重时会导致患病部位出现肿块。在对牛疥癣进行防治时,首先要将患病牛加以隔离,然后对牛舍进行消毒,对牛疥癣发病部位采用敌百虫进行清洗及擦拭,每2-3d清洗一次,连续清洗2-3次。丝虫病的发病几率不高,但如牛只感染丝虫病,极易对犊牛构成危害。在牛群丝虫病的防治上,可以在春季及秋季集中进行,防治药物为虫克清。牛皮蝇蛆在发病概率上呈逐年递增趋势,如牛只罹患此病,既会造成牛只精神不振,又会对牛只进食构成影响,导致牛只出现重量下降,牛体消瘦[3]。在防治牛皮蝇蛆时,可以采用皮蝇磷及虫克清进行春秋季注射防治。

(二)牛只内科及群发病的防治手段

牛只内科病一方面制约影响着牛只养殖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是导致牛疫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常见的牛只内科病主要有前胃膨胀、迟缓、胃积食、肠炎等,在这些内科病的防治上,主要应从牛群饲养喂养方面加以完善,通过对喂养饲料用量的控制,抑制牛体细菌的生长及发酵,强化其胃肠功能。牛只群发病主要有牛只群体性肺炎、流产等,在这类疾病的防治上,要在做好牛舍环境清理及消毒的基础上,着重对妊娠母牛的生产条件,如光照、温湿度等进行控制,当母牛剥离胎衣后,要做好消毒、后期给药及营养补给,以保障牛群群体健康。

结语

随着牛适度规模养殖实践的开展,在牛群养殖中,要保障牛群健康,提高养殖的效益,应注重做好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措施,通过牛只购买检疫、牛舍牛场消毒、牛只疫苗接种、牛常见病防治等多个途径,做好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工作,从而保障牛养殖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钟宇豪.畜禽的规模化养殖[J].农村新技术,2014,(11):20-22.

[2] 朱业霞,杨森,王继豪等.肉牛适度规模养殖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5,(2):17-18.

[3] 王雅平.疫病防治在适度规模养牛中的问题[J].中国畜禽种业,2015,(8):109-110.

论文作者:杨学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对策论文_杨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