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理念的养育启示论文

游戏力理念的养育启示论文

游戏力理念的养育启示

蒋宜宏

摘要: 每个家庭都会存在养育难题。由于儿童的表达方式特殊,父母通常将他们的一些需求表达理解为无理取闹,而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进行情感联结,能够达到良好的育儿效果。这种用游戏的方式去与儿童沟通的能力称为游戏力。基于游戏力的理念,在家庭养育中运用游戏的方式与儿童交流,可以及时准确地“翻译”需求,由浅及深地“建立”联结,简单易懂地“表达”支持,同时,父母应当坚持“角色转换、适当身体接触、及时自我调整”等原则,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游戏力;家庭教育;儿童立场

一、游戏力对于儿童的意义

儿童天生爱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基本需要、正当需要。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能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养成遵守规则和创新规则的习惯,更能获得无比幸福的体验[1]。可儿童是稚嫩的、是处于发展中的,对于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有一种探索的冲动并尽自己所能去进行认知,缺乏对事物好坏的识别力、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以及对自己想法的表达力。尤其在游戏当中,游戏的时间被幼儿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扮演打针的医生、生气的爸爸以及无所不能的超人等等,探索自己的力量、寻求自己的权力。但不是所有儿童都会游戏。有些儿童不知道嘲笑、破坏或者伤害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们在好奇心驱使下跃跃欲试,从而带来一些无意识的伤害行为。在生活中往往也会有一些“不游戏”的儿童,他们要么安静地自己呆着,要么选择静静地旁观。如果不是生理原因,也不是被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等电子设备所牵制住,那么这时候成人的干预就显得有研讨的价值了。

游戏力(Playful Parenting)一词由美国劳伦斯科恩博士提出,在他担任成人心理治疗师的时候,发现成人的许多心理疾病或多或少都与自己的童年或者早期受到的伤害有关,从而开始关注父母利用游戏在儿童早期能够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游戏力指的是成人运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与沟通,进行情感联结,从而达到良好的育儿效果的一种能力。成人通过掌握“游戏”的能力,不仅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也能帮助治愈自身的一些消极情绪。拉夫科斯特将游戏定义为“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佛洛依德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改正不良习惯;而认知结构主义则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是一种学习方式。所以,游戏可以视为一种工具,儿童可以通过游戏习得新本领、改正不良习惯以及学习新知识。

颠覆潮流,打破“长”规,全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A级轿车以实力向世人揭示—这才是新生代豪华轿车该有的样子!此次上市车型包括全新A 180 L轿车及运动轿车、全新A 200 L轿车及运动轿车,以及全新A 200 L运动轿车先型特别版共 5款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格区间为人民币21.69万元至29.99万元。

二、游戏和养育的关系

帮助儿童进行游戏的成人的角色被称之为“游戏工作者”或者“游戏领导者”[2],角色的主体可以是幼儿教师,亦可以是家长。随着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以及学前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已经从“监管者”转向“共同玩家”,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亲密的、友好的伙伴关系。反观家庭当中的游戏,却一直未得到重视与支持。

从字面上看,游戏与养育似乎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养育是指父母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系列行为和互动,养育不是父母日复一日影响孩子的单方面行为,它是两者之间互动的一种过程[3]。游戏是儿童热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这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直以来普遍认同的观点。父母通过和孩子玩游戏,不仅能让孩子认识自己和感知万物,也能在玩中建立起孩子的自信感和自重感、增进亲子间的关系。因此,游戏被教育界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是亲子沟通的另一种“语言”。游戏可以促使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两者间互动更加有效。这里的游戏,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游戏时间、空间,而是充斥在孩子与家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

对于父母来说,游戏似乎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繁重的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已经将成人的世界安排得明明白白,他们更愿意将难得的空余时间用来小憩一会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想要和孩子间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就需要父母将自己的工作、生活角色转换过来,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成为孩子的伙伴,或者孩子游戏里的角色。放下身段、放下成人已有的固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生活中,就会发现游戏并不是想象中的麻烦和无趣,并且借助游戏还可以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相对于呵斥和命令更为有说服力。还有许多父母会以没有时间来作为推脱与孩子游戏的借口,仔细回想在与孩子的许多“斗争”中,时间正在无意义的流失,那么不如游戏。就如科恩说的那样,游戏带来笑声,笑声化解矛盾[7]。许多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许换一种解决方式就迎刃而解了。

三、游戏力理念下的养育优势

儿童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但因为其与生俱来的活力与强烈的好奇心,需求的表达方式通常不符合成人世界的“规则”,而这种具有儿童特性的方式往往容易成为成人眼中的无理取闹。游戏力的理念就是将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都翻译成亲密或孤独、自信或无力等情感,这样将会帮助问题的解决[5]。例如,孩子不会用语言直截了当地问你有多么爱他,为什么不像以前一样帮助他,他现在需要依赖,需要关心与帮助等等,而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告诉自己“孩子需要我的帮助”。然后试着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孩子需要帮助解决问题吗?他表现出来的恼人行为是因为太累还是太饿?还是因为仅仅需要发泄一些不好的情绪或者多余的精力?……最后换位思考,“他这样做或许是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成人常说孩子的一些捣蛋行为只是为了引起关注而已,那些需要被注意的孩子常常想尽办法来获得注意,成人可以通过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来充分理解他们的需求[6]

(2)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一,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相较于孔隙水和裂隙水,具有分布不均匀,流态更为复杂的特点,其水文地质条件严格来说并不符合稳定流抽水试验的假设。但是在抽水试验过程中能够形成稳定水位时,表明其降落漏斗外形成了稳定的补给,地下水流动状态可视为稳定流,含水介质可视为无限延展的含水层,可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的裘布依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例如,一位母亲在学习了游戏力理念之后,回到家与平时不怎么主动黏她的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这位母亲简单直白地告诉孩子:“我们不够亲近,我们总是分开的,你在玩耍时我却想要休息,你在寻求我的关注和回应时我却忙着做饭和做家务,可是我还是爱你的,我想要和你呆在一块。”孩子听明白了母亲的表述,在与母亲的协商后,两人进行了愉快的游戏而变得逐渐亲密起来。这位母亲认识到了孩子和自己疏离背后的原因,由于自己总是以工作、家务为理由去逃避她认为的无聊而费时的游戏,从而导致与孩子之间的联结断裂,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同理,当我们需要孩子的帮助和支持时,也不能指望孩子能按我们期待的那样“乖巧”。受较为保守的社会文化氛围影响,父母并不擅长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其实对于儿童来说,隐晦的表达是不够清楚的,不如简单直白的交流。放下成人的身段,以儿童的立场出发,与他们交流、游戏,不但可以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无形的情感支持,也能帮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及时准确地“翻译”需求

从游戏力的理念出发,对于游戏的理解有以下三层意义。首先,孩子通过游戏尝试成人角色以探寻自身的力量;其次,孩子通过游戏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包括游戏的愉悦感、情感的亲密感;最后,孩子通过游戏能够自我治愈遭受到的一些困难与挫折,治愈那些在不经意间受到的同龄孩子或者成人无意识造成的伤害。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提出的依附理论,揭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联结的重要性,旨在探讨两或多个个体间的感情纽带、人际关系,尤其是婴儿和母亲之间。儿童因为社会与情感需求,而至少与一名主要照顾者发展出亲近关系,否则将造成其心理与交际功能长久的不健全[4]。对于孩子而言,情感的依附是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二)由浅及深地“建立”联结

在早期目光联结结束之后,孩子开始可以嬉戏玩闹时,联结就会逐渐出现断裂,大人不能再以躲猫猫这样轻松的游戏来与孩子建立联结,会开始出现距离和尴尬。而父母通常在孩子有自主能力的时候开始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认为自己的工作比孩子的游戏重要得多。于是,儿童就会出现许多“行为问题”。此时,父母是否具有游戏力去化解眼前的“无理取闹”,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有心的成人总会抓住机会和孩子呆在一块,进行一个简单的拥抱游戏,一起演绎或表演故事,或者只是询问孩子可不可以一起游戏,此外还可以和孩子来一场枕头大战,帮助孩子释放出他不会表达的情感。联结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儿童感受到成人的陪伴和支持,治愈儿童因为联结断裂而产生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最早始于胎儿时期,通过母体的联结,胎儿与母亲共同呼吸,体验着喜怒哀乐。从出生那一刻起,婴儿就在寻找联结,比如像母体般温暖的环境、熟悉的声音、有呼吸的怀抱、轻柔的抚摸以及食物。当婴儿在襁褓中的时候,与成人的目光交流是婴儿期最重要的联结方式。如,躲猫猫游戏是婴儿期最典型的联结游戏,从看得见到看不见,再到看得见,分别在联结的断裂和重建间达到微妙的平衡。成人会以流淌着爱、喜悦之情的眼神注视婴儿,此刻的联结是稳定和充满幸福感的。

儿童需要挑战的机会和独自探索的空间。在满足孩子基本的情感需求之后,父母无需过多地干预与介入,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表达关怀与表扬、鼓励与期望。当然,是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儿童永远都需要独自游戏和与同龄孩子游戏的时间。但是如果儿童需要,成人的适当参与会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参与儿童游戏,不仅仅是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或者喝水,支持性的参与对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已经忘记如何游戏了,所以对孩子表达支持的第一步就是放下身段而加入到他们的游戏频道中去。

(三)简单易懂地“表达”支持

耿车镇规划建设“一园两中心三淘宝村五示范点”,制定出台了扶持政策,在培育创业主体、创新载体、放大效应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全镇持续掀起了网络创业热潮。截止2017年,全区网店总数超1.7万家,其中涉及家具的网店1.1万家,带动相关就业5万多人。因为电商产业易复制性和低门槛,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这对耿车镇的电商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当前该镇也努力培育自己的品牌,以期通过创新使耿车模式能够得到长效发展。

孩子需要与父母沟通感情,在孩子自发地通过游戏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时,可能不需要父母的实时监控和保护,但需要父母给予支持,通过眼神交流、言语鼓励以及适当参与。当前,家长们通常会以语言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讲道理、说规则。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说教的方式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在一个孩子情绪不稳定而大哭大闹或是兴奋得手舞足蹈时,家长的说教是否还有意义?相对于言语交流的有效性,游戏语言的交流或许更胜一筹。

四、游戏力理念下家庭养育的原则

(一)学会角色转换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儿童要尝试社会中的成人角色时,可能需要一个参与对象,而参与对象如果也是儿童,那么伤害可能就避免不了,因为他们都在尝试探索。对于一些言语或者行为还不能较好地把握、衡量的儿童进行的游戏,成人的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偏远、交通不便的村民办证和投诉不方便等情况,依托在乡镇、村委设立“便民服务点”,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实行上门服务。

(二)适当身体接触

适当的身体接触是一种表达爱的有效方式,日常的拥抱和亲吻是亲子间表达情感最常用的肢体语言。但不仅仅局限于此,在游戏中就有许多能增进亲子关系的方法,且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身体接触更能够传达出父母的爱。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过这样的回忆,坐在母亲的腿上一摇一摆,口中还哼着小曲调;或是被父亲高举起来越过头顶,坐在父亲的肩上以便看得更远;睡前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一起阅读绘本或共同演绎童话故事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间的身体接触,无一不流露出温馨愉悦的情感和爱的相互表达。

如此有效的亲子间爱的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却没有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很多父母只在必要时才碰孩子。例如,当他们替孩子穿衣脱衣、带上车或上床时。他们似乎不了解孩子多么需要触碰,也不了解用这种方式能轻易地使孩子的情绪箱子充满无条件的爱。身体的接触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且比语言的表达更富有体验性、情感性与真实性。在游戏的帮助下,身体语言的表达更能给儿童带来一种无形的亲密和安全感,以维持父母与孩子间建立起的情感联结。

(三)及时自我调整

在这么多被称之有效的教育技巧或建议呈现在父母面前时,那么理所应当,下一步就是学习并应用。可是父母也会在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一些让人头疼的难题,也会出现失落、疲倦、生气等消极情绪,此时再谈论如何参与孩子的游戏,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在父母能够真正应用有效的游戏力养育法之前,父母也需要为自己充电,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学会彼此倾听、释放情绪,让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也就是说,在游戏力中反复强调的满足需求和建立情感联结都适用于父母自己。

首先,为自己充电的第一步就是父母要承认自己在开始游戏时的各种消极情绪,比如觉得游戏无聊且幼稚、厌烦等。父母经常会说道,“孩子得到的关心爱护可比他们小时候多的多”“很想陪孩子玩,也很想睡觉”“孩子们玩的游戏太无聊了,还会影响工作的完成度”“孩子一直纠缠着我,我就会很生气”……这类话语。正是在这种感受和情绪下,父母往往会选择放弃与孩子进行游戏而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呵斥孩子别来打扰,于是他们就很难享受到游戏的乐趣,更难关注到孩子的需求。对于习惯隐藏情绪的成人来说,与孩子游戏是个巨大的挑战。成人应该像孩子一样,把没有哭出来的眼泪哭出来,把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把恐惧和担心放下来后才有可能游戏,才更有可能与孩子游戏。所以当父母觉得自己状态并不好时,可以去找人倾诉、放松,及时调整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与孩子游戏,用儿童的方式来游戏。

4k技术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更加高质量的视听体验,在电视业界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阶段,世界各国都致力于4k技术电视基础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对4k技术的研发探索力度也在持续加强,4k技术电视播放实践一体化则是其中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钱林.陈钱林说家教(四)[J].中小学德育,2012(4):15.

[2]弗罗斯特,沃瑟姆,赖费尔.游戏与儿童发展[M].唐晓娟,张胤,史明洁,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126.

[3]简·布鲁克斯.为人父母[M].包蕾萍,李秀芬,马明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4.

[4]金莹莹.基于支持家庭的留守儿童照顾与教育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3:6.

[5][6]劳伦斯·科恩.游戏力[M].李岩,译.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2016:42-46.

[7]劳伦斯·科恩.游戏力Ⅱ[M].李岩,伍娜,高晓静,译.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8:237.

Implication of the Idea of Playful Parenting for Education

Jiang Yihong
(College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Every family has its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for their special ways of expression, children’s demands are considered as troubles out of nothing by their parents at times. Yet, parents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ir children by way of games to achieve a good effect of education. The way of gaming and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ng with children are called playful parenting. Based on the idea, parents can adopt the method of gam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children in family so that they can immediately translate children’s accurate demands, build the connections little by little, and simply express their supports. Meanwhile, parent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role switching, proper body touching, and timely self-adjustment to help children grow healthily and happily.

Key words: playful parenting; family education; children position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9094(2019)06A-0012-04

收稿日期: 2019-03-16

作者简介: 蒋宜宏,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韦

标签:;  ;  ;  ;  

游戏力理念的养育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