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策划与GIS的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基于主题策划与GIS的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研究

文/郑文晖 胡 桢 周 韬

文章以镇域生态旅游线路的选择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分析镇域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主题策划划分旅游片区、设置项目类型,进而探索基于GIS叠加分析与景观视域分析,综合考虑旅游资源价值与组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本、景点可达性与可视度的生态旅游线路方案的生成与优化方法。

控制电路主要功能是实现TMS320F2812芯片的供电、功率和控制回路的隔离及功率管IRF3710的驱动。

首先将有效含量15%的甲维盐溶于8%甲醇和20%醋酸仲丁酯的混合溶剂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一定量的助剂并加入余量水,最后在数显高速分散均质机下制备均一、透明的微乳剂.质机转速为1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

生态旅游线路;主题策划;GIS;叠加分析;景观视域分析

旅游业能大力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小城镇来说,利用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往往比选择其他产业带来的环境效益更佳,投资风险更小,带动的发展范围更大。

AndroidManifest:minSdkVersion=15,targetSdkVersion=23

引言

生态旅游依赖当地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强调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社会利益[1]。对桥镇有发展蜜梨、蚕桑、蜜橘等产业的资源优势,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有待开发。特色植物种植及深加工和旅游景区(点)保护、开发和经营都纳入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年修订)》江西省的目录,这有利于对桥镇多渠道吸引投资,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使生态旅游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这需要对旅游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在现有的资源环境、配套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重新整合。

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导向,旅游者基于回归自然、体验古朴文化、保护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等动机,在不损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到自然环境优美或人文气息浓郁的地区进行的以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为客体,以欣赏、求知、探索为载体,并促进旅游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可持续性旅游活动[1,2]

由于镇域东部交通线路匮乏,应重点建设道路,以加强东部片区古镇田园主题景点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选定镇域东部三个道路接口拟建立一条旅游线路(图2),拟选择接口1与接口2或接口3进行对接进行道路建设。利用GIS建立综合成本图,可以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对于道路选线的影响,能较好满足道路对于土方、纵坡、线型等的基本要求,并保证绕过水域等限制性区域。利用GIS的最低成本路径方法生成两条最低成本道路,之后对两条线路进行线路与景点距离分析和景观视域分析,经综合判定得出一条景点串联度与可视度综合较优的线路。

生态旅游具有以下特点。(1)经济性:生态旅游是具有经济性质的服务业,规划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是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2)综合性:生态旅游所凭借的资源和生产的过程是综合的,所提供的服务是由吃、住、行、游、娱、购等多种服务项目构成的综合体,产生的效益是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综合。(3)生态性:生态旅游作为以协调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经营理念,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协调的旅游形式,生态性是生态旅游的关键性质[3]

旅游主题策划可以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把握游客感知体验、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创造性地设计游憩方式和设计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项目,对旅游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4,5]。GIS带来的规划技术发展使得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储存与分析能力能更加科学、经济、综合地开发旅游资源,定量、定位、定性的综合分析功能,为道路选线等工作提供了便捷精准的技术手段[6-8]。因此,笔者认为以旅游主题策划为前导、基于GIS的旅游线路规划是贯穿与落实上述生态旅游特点和要求的重要工作环节。

(4)农业体验主题。G206国道穿过镇域西部,连接金溪县县城与对桥镇镇区及龙虎山风景区。在丰富的客流资源基础上通过农家乐的形式打造集果园采摘、农耕体验、养生垂钓、农家乐、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体验片区。

1 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以小城镇镇域旅游线路的设计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分析镇域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主题策划组织旅游资源,设置旅游项目类型与位置,基于GIS叠加分析生成生态旅游线路的多方案,进而基于GIS视线视域展开线路选择。对桥镇位于江西省金溪县东北近郊,镇域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91个村小组,66个自然村;境内群山环抱,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几类,其中以丘陵为主;由于镇域交通路线较少,行政村之间联系有待加强,需要增设旅游线路来组织多样化的生态旅游项目。基于上述特点,本文以对桥镇为实验案例展开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研究。

2 研究方法与实验案例

随着规划理念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道路选线设计考察的视角与因素趋于多样化,多种定量化设计方法得到运用[9]。开展道路选线考察的视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第一类主要从建设成本与自然资源保护等角度考虑,根据地形地势尽量减少道路选线的填挖方量,保护生态敏感地带。如谢芸基于GIS与AHP多因子空间量化分析的山地城市详细规划设计中道路选线模型优化方法研究[10]。第二类从旅游资源分析角度展开旅游线路设计,如陈享尔等(2013)基于观光农业资源不同类型内涵及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闵行区观光农业旅游线路设计方案并通过ArcGIS工具反映出来[11]。第三类道路选线方法对景观因素的重视程度较高,如袁旸等(2015)的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选线研究[12];阴劼等(2015)以世界文化遗产之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探索基于GIS的空间视域选线方法[13];张冠娉等(2012)的基于GIS的鹅形山森林公园游步道选线系统的建立[14]等。第四类从旅游者行为规律角度展开分析,如李渊等(2016)提出考虑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15]。第五类融入了人文社会因素的分析内容,如杜新鹏等(2016)的基于GIS的皖南地区道路自动选线指标体系研究[16]。以上研究使道路选线方法得到多角度的展开与深化。本文参考多种类型的道路选线设计思路,探索综合考虑旅游资源价值与组织建设成本、基本农田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景点可达性与视觉景观等多重因素的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方法。

3 生态旅游主题策划

旅游业能大力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小城镇来说,利用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往往比选择其他产业带来的环境效益更佳,投资风险更小,带动的发展范围更大。

图1 旅游主题片区划分(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旅游项目及道路接口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0)要把好材料质量关。建设单位要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提交产品的合格证,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材料供货来源,这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1)度假疗养主题。对桥镇北部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龙虎山毗邻,镇区内部的丰怡度假山庄以及新塔园艺园有望发展成为龙虎山旅游线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其区位与环境优势,吸引游客前往度假疗养、娱乐休闲。

对桥镇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和面向不同旅游类型的开发价值存在差异:镇域北部依托G206国道以及丰怡度假山庄有利于形成度假疗养片区,并为周边景区的游客提供旅游服务;镇域东部由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适合形成片区发展文化旅游;南部农林广布、生态资源丰富、风景宜人,适合发展田园观光;西部交通便捷,特色农业资源突出,有利于依托该类资源发展以农业体验、餐饮服务为载体的特色农业体验片区。拥有独特的主题定位能避免与周边旅游景点同质化。根据对桥镇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可将全镇域划分为度假疗养片区、文化旅游片区、田园观光片区及农业体验片区(图1),策划四个对应主题对镇域的旅游资源展开价值分析与整合,并提出项目类型与分布。

3)自然侵蚀。由于东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但雨水多呈酸性,气候潮湿。受风吹日晒雨淋,森林古道受到的侵蚀程度较大。一方面原有泥土道路及边坡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块石路面长期受到风化作用的情况下,出现了崩解破碎的现象。

(2)文化旅游主题。通过东部片区文化旅游主题,可以挖掘和开发镇域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价值,使游客充分领略对桥镇历史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的人文气息。项目类型包括以宋代古庙、清代民居、红军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下肖祠堂、胡氏祠堂为代表的宗祠文化;以小陂窑遗址、藕丝糖制作、马步灯文化、矮脚龙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

(3)田园观光主题。寄情田园,释放工作压力,是游客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对桥镇山水交融,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南部片区田园观光主题,可以提炼养生度假、观光游览、运动休闲等旅游价值,配合中国传统村落旸田村有力发展。项目类型包括设置山林度假村养生度假项目;设置传统村落游览、苗木园、丛林绿廊、七彩花田等乡村观光游览项目;建设山野郊游、竹排戏水、登高步道等运动休闲项目。

学生在进行物流设施设备课程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涉及诸多内容,本身的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实践课程操作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进而导致学生对于知识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逐渐的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会因为没有参照物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逐渐的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4 生态旅游线路设计

就近几年硫化氢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的现状,各个油气生产单位现场都使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硫化氢的存在及含量,对井口、压力容器、集输管线内的硫化氢定期检测,已成为日常工作。使用此装置配合硫化氢检测仪检测有毒有害气体,可以形成统一的操作方法,获取较为准确的测量值,为现场施工及井下作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同时有效保护了操作员工的生命安全,预防人员中毒伤亡事故的发生[5]。

4.1 综合成本图的生成

基于道路建设成本和用地的保护要求,选择道路选线综合成本图的影响因子,包括如下几个:(1)水域。水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部分水库是重要的居民水源,出于对水域保护的考虑,减少水域附近的建设很有必要。并且跨水域修路将增大经济成本,所以水域入选为影响因素。(2)禁建区。禁建区包括基本农田以及林地等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对当地生产、防护、净化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道路应尽量避免穿过该部分区域。(3)已建区。已建区是村庄的已建用地,在已被开发建设的用地建设道路,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经济成本也相对较低。(4)现状道路用地。原有道路应该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以节省经济成本。(5)坡度。坡度是道路选线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坡度小于5%以下便于道路建设,由于山区地形的影响,适当提高坡度也是被允许的,但坡度越大建设成本越高,因此对坡度因素的叠加非常重要。

选定影响因子之后,根据建设成本和保护要求对水域、禁建区、已建区、现状道路用地以及坡度进行赋值,运用GIS缓冲区功能对已建区及周边区域进行赋值,对坡度进行重分类和赋值,并建立各因子赋值图层。采用层次分析法、使用yaahp软件对不同影响因子分配权重,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GIS叠加分析功能,将标准化赋值后的各影响因子图层根据各自的权重进行叠加,进行各栅格道路综合成本的计算,对计算的结果展开再分类,生成综合成本图。进而运用GIS的距离分析工具生成最低成本路径(图3)。

图3 综合成本图的生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生态旅游线路的优化选择(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 生态旅游线路方案生成与优化选择

生成最低成本路径后,从线路与景点的距离和景观视域角度対两条路线进行距离计算和视域分析。由于一般情况正常人的视距为50~100米,当大于800米时,看景物只有模糊的形象,因此以道路周边800米缓冲区为范围分析各条线路的景观视域。根据计算,各景点距线路1的最近距离平均为578.87米,各景点距线路2的最近距离平均为514.26米,线路2的景点串联度相对优于线路1。但是,线路1可视景点5处、不可视景点2处,缓冲区外景点1处;线路2可视景点3处、不可视景点4处,缓冲区外景点1处,线路1的景点可视度明显优于线路2。经综合分析选定线路1为旅游线路(图4)。

结语

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带动劳动就业具有积极意义。在生态旅游概念不断拓展和GIS分析功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本文在梳理、分析实验案例镇域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主题策划划分旅游片区、设置项目类型,进而基于GIS叠加分析与景观视域分析,探索了综合考虑旅游资源价值与组织、建设成本、基本农田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景点可达性与可视度等因素的生态旅游线路生成与优化选择方法,以期为相关规划工作提供可参考的设计思路。本研究认为在道路选线综合成本影响因子的遴选、影响因子的赋值、影响因子的权重分配等方面都有深化研究的必要;且本研究的重点在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设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对照相关规划、法规和标准的各项要求,检验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赵玲主编.生态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李星明,曾菊新,LIU Juanita C.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J].人文地理,2014,29(01):129-133+60.

[3]王东胜,林坚主编.生态文明建设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李文兵.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古村落旅游主题定位与策划模式研究——以岳阳张谷英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01):108-112.

[5]孙奎利,杨德进,吕扬.四川省烟峰彝家新寨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设计探析[J].规划师,2017,33(11):127-134.

[6]戴继锋,杜恒,张国华.专业旅游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研究——以三亚市为例[J].城市交通,2013,11(01):25-32.

[7]潘雅辉.旅游资源规划系统及应用[J].测绘科学,2011,36(05):121-124.

[8]郝惠.浅谈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中的开发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06):158-159+164.

[9]付晶,郑中霖,高峻.GIS技术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92-97.

[10]谢芸.山地城市详细规划设计中道路选线模型优化方法的研究——基于GIS与AHP多因子空间量化分析[J].中外建筑,2016(06):80-84.

[11]陈享尔,蔡建明.基于资源类型及空间特征的城郊观光农业旅游线路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9):161-168.

[12]袁旸,成玉宁.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选线研究[J].中国园林,2015(07):36-40.

[13]阴劼,杨雯,孔中华.基于ArcGIS的传统村落最佳观景路线提取方法——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规划师,2015,31(01):90-94.

[14]张冠娉,吴越.基于GIS的鹅形山森林公园游步道选线系统的建立[J].中外建筑,2012(05):111-113.

[15]李渊,丁燕杰,王德.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景区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16,31(9):50-60.

[16]杜新鹏,吴坚.基于GIS的皖南地区道路自动选线指标体系研究[J].工程勘察,2016(05):50-54.

Study on Design Method of Ecotourism Route Based on Theme Planning and GIS

Zheng Wenhui Hu Zhen Zhou Tao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option of ecotourism route in a town as object of study.This paper divides tourist areas and sets project types through theme planning based on demonstrating natural and humanistic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round.Furthermore,this paper explores scheme gen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of ecotourism route which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value and organ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construction cost,accessibility and visibility of scenic spots based on overlay analysis and landscape view analysis of GIS.

KEY WORDS

ecotourism route;theme planning;GIS;overlay analysis;landscape view analysis

作者简介

郑文晖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博 士

胡 桢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周 韬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讲 师 博 士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JJ12031)

标签:;  ;  ;  ;  ;  ;  

基于主题策划与GIS的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