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十九精神引领,争取反邪教斗争中的新胜利论文_黄欢

党十九精神引领,争取反邪教斗争中的新胜利论文_黄欢

黄欢(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浙江 浦江 322200)

【摘要】邪教是世界精神污染的恶性肿瘤,是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邪教驱使下的暴徒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想,对反邪教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邪教

中图分类号:G6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28(2019)06-086-01

从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到昆明火车站的砍人事件,以及新疆暴徒的冲撞,邪教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通过核心价值观来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比以前更紧迫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个自觉”的要求来指导我们与邪教抗争,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和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我们要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危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我们党团结引导人民在新形势下勇敢前进的精神旗帜。我们与邪教组织的斗争是长期的。因此,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防范邪教组织钢铁长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我们要以巩固党的执政思想基础为重点,以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为出发点,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着力点,以促进人民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克服邪教组织的思想渗透,抑制邪教的滋生,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性分析

在中西文化互动的背景下,培育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长期共识和实践中,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是必然的。发挥其作用,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这是一定社会制度的基本精神支柱。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方向。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它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邪教势力的影响才不会渗透到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之中,才能激发人民的精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反邪教的启示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十九大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会的主体概括为68个字,这简单的68个字为我们解答了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也为治理邪教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精神诉求和引导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发展目标的规定,从国家价值层面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描绘了美好蓝图。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才能领导人民在向繁荣,强大,民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服群众,自觉抵制一切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罪恶行径。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邪教的空想目标本质上是不同的。邪教经常描述美丽的幻想蓝图,形成末世论,加强欺骗和麻痹普通人。如果普通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很容易陷入精心组织的邪教和误解他们的陷阱。因此,反邪教工作坚持正面教育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让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人民带来了美好的期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可以凝聚群众,围绕国家总体目标,为人民谋利益,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加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价值。根除由邪教产生和传播的土壤的基础。

(2)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规范,形成积极的社会氛围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概念的完善。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想都是错综复杂的,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想是多元的。在一些社会群体中,存在着理想缺失、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与邪教散播的“社会衰落论”和“人的堕落论”有一些相似之处,为邪教在社会中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规范,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实现社会责任、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利益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没有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不可能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理念。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成员道德标准,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体行为层面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中的规定。在世界文化和思想文化的交融中,一些教育水平低、道德水平低的人容易被邪恶势力利用,形成了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暴力倾向,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与团结。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全社会的人民道德标准尤为必要。社会伦理涉及社会伦理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伦理标准,是评价公民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伦理教育,可以提高个人对邪教的免疫力,减少邪教的传播。

我们与邪教的斗争是一场政治斗争,邪教组织它无孔不入,对它的严厉打击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社会整体和谐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习,提高产品素质,不断加强打击邪教的能力,并在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10.18

[2]贾文超,陆海明.弘扬科学精神树立健康人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R]中国反邪教协会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2016.

[3]牛小刚,王艳茹,贾明亮.“法轮功”邪教组织是危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毒瘤[R]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2016.

论文作者:黄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党十九精神引领,争取反邪教斗争中的新胜利论文_黄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