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战略思考_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论文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战略思考_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论文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度创新论文,干部人事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2)02-0012-04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它迫切地呼唤着干部人事制度的创新。在新的世纪里,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己,就看我们能否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党的建设的情况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进一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创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组织上保证党在新世纪的战略构想的实现。21世纪干部人事制度创新必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干部管理体制创新

首先,要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从高度集权变为适度分权,从微观管理变为宏观管理,本着“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积极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干部人事管理新体制。就纵向而言,要继续完善各级党委原则上下管一级的管理办法,合理下放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就横向而言,党委要尊重人大对于“一府两院”人事的发言权和法律赋予的任免权,尊重政府、群众团体、民主党派和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必须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党管干部”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一管制定干部人事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二管推荐管理好重要干部;三管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四管干部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通过这四“管”齐下,确保党对干部队伍的统一领导,为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和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其二,按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建立科学的干部分类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干部分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大体分为三个系列,即:机关系列、企业系列、事业系列;六种类型,即:国家公务员、党群机关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企业工作人员、事业工作人员。实践证明,这种划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是这项工作仅仅是开始,我国干部分类管理的体制仍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与发展。对于各类人员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对各类人员的管理、教育、监督等工作,都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当前,我们要根据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推进和完善干部分类管理,坚持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和科技干部“三支队伍”一起抓,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配套,协调发展。推进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及法官、检察官制度等,提高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的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等制度,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机制创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要把扩大民主作为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向,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不正常现象。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坚持党管干部同走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是有中国特色的干部制度的一个鲜明特点。要认真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积极试行考察工作预告制度、差额考察制度、考察结果通报制度;积极推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扩大公示制的范围。

二是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选择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的有机结合,也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做法。这种方式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拓宽了用人视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经过几年努力,使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地(厅)级以下委任制领导干部人数,达到新提拔的同级干部总数的1/3以上;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尽可能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任职人选。当前,要加快中央题库建设,逐步规范、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三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党委讨论决定干部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民主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和常委会集体决策的作用。市(地)、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逐步做到由上级党委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在全会闭会期间,可由党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在决定前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各级党委决定其他干部的任免,也要在充分酝酿和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表决。

三、干部考核机制创新

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干部考核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要像X光机一样,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一个干部,十分不容易。当前干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考核方法不够完善,考核结果有时失真失实,导致用人失察失误。近年来,在一些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暴露的严重失察失误问题,教训深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考核工作中的严重缺陷。因此,我们应把干部考核机制创新作为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重要课题,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尽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研究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切实做到考核指标符合实际,能够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品行、才能和工作绩效,既科学合理,又便于操作。

二是扩大考核范围和改进考核方法。具体地说,干部考核方法要实现八个转变:①干部考核要在坚持传统的民意测验、民主推荐、个别谈话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测试、模拟、述职、演讲、答辩等多种有效的方法来考核干部,实现由单一方式向多种方式的转变。②干部考核要扩大考核对象范围,采用基层党委推荐、主管部门推荐、群众民主推荐、单位领导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按考核人数与拟选人数1∶2或1∶3的比例确定考核对象,实现由等额考核方式向差额考核方式的转变。③将各级各类干部任职条件、任职标准、政绩指标进行分解,细化、量化输入电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考核,克服手工操作时间长、效率低、人为因素多的弊端,实现干部考核由传统方式向科学方式的转变。④注意运用届前、届中和年度考核结果,注重发挥后备干部人才库作用,经常对干部进行考核,及时掌握干部的情况,转变那种班子出现缺额才去考核了解、物色人选的补救式考核办法,实现干部考核由被动方式向主动方式转变。⑤拓宽考核渠道,扩大考核面,不仅要了解同事和上级的意见,还要了解下级和群众的意见;不仅要了解多数人的意见,还要注意倾听少数人的意见,因为对干部不良行为的知情人往往是少数。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要进行专题调查,搞清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任用。要进一步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透明度,搞好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实行考核预告制度,在考核前将推荐服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目的要求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吃透政策,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以保证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总之,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推荐人选,去掉神秘色彩,增强透明度,实现干部考核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⑥在坚持对干部德、能、勤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参照中组部关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试行标准中设置的24项指标,重点搞好政绩的量化考核,实现干部考核内容由定性方式向定量方式的转变。⑦充实考核内容,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不仅要注重考核工作实绩,更要注重考核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仅要了解干部在本单位的工作表现,还要了解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实现干部考核由平面式向立体式的转变。⑧要建立考核举报、考核申诉、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运用等配套制度,加强考核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借鉴并运用国内外一些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先进的考核技术,不断提高干部考核整体工作水平,实现干部考核由单兵孤进式向整体推进式转变。

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责任制。要明确考核者的责任,规范考核工作程序,严肃考核纪律,把考核工作置于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对在考核工作中不坚持原则,不认真负责,甚至有意隐瞒事实真相,造成考核结果严重失真的,要追究考核者的责任。例如,黑龙江省大庆市围绕“完善考核”,形成了以推荐责任制、考核公告制和考核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核机制,提高了考核工作的质量,使干部考核工作开始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干部监督机制创新

加强监督,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防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建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强有力的干部监督体系,发挥各种监督渠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是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监督工作特别是对高中级干部和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要下决心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在这方面,已有的制度要坚决执行并继续完善,没有的要赶紧建立。这是当务之急。”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其一,要把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在政治立场、民主决策、选人用人、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作为监督的主要内容。其二,要建立健全包括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在内的高效率的立体监督网络。要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干部的谈话制度和诫勉制度,以及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要强化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建立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改进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总结“三讲”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作用。要加强上级组织对下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并注意把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拓宽监督渠道,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评议监督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要研究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和弹劾罢免制度。其三,要研究制定有关法规和制度,明确各有关监督主体的权利、责任,规范监督行为,实行依法监督。

同时,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关口前移,全程监督,关键是要加大对贯彻执行《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追究责任。要尽快建立干部推荐责任一致的原则,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荐、考察、决定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依照有关纪律和法律规定追究责任。

此外,为适应干部监督工作面临的繁重任务的要求,切实履行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监督的职能,需要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的建设。要试行巡视员制度,严肃查处用人中的违纪违法案件。

五、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创新

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是多年来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题。党的十五大报告集中阐述了今后干部制度改革的任务和思路,突出强调,“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重中之重。第一,制定干部胜任与否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程序。调整不胜任的领导干部,必须有科学的认定标准,这样才能为干部“能下”提供客观的衡量尺度。同时,还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真正做到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能上能下”制度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第二,建立健全有利于领导干部能下的各项制度。主要是建立和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任职试用期制、辞职降免制度及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第三,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要努力拓宽干部“下”的渠道,合理安置被调整下来的干部。不胜任的领导干部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要注意拓宽路子,多种方式和途径解决“下”的问题。一是对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同志,由党政领导职务改任技术职务,或分配做能发挥其专长的工作;二是对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但缺乏领导工作经验的,实行离岗或待岗培训,或改任助理一类职务,继续培养;三是对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者,实行引咎辞职制或责任追究制;四是对上任前考察不细、任用不当,或者上任后明显不适应的,免除领导职务,分配做其他适当工作或允许其自主择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为下来和出去的干部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另外,对调整下来的干部要跟踪考察,对做出突出成绩、得到群众拥护的,还可以重新提拔使用。第四,营造领导干部“能下”的良好氛围。要注意加强对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宣传教育,改善舆论氛围,增强领导干部对“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群众的理解程度,使因一时不胜任而下者不自卑,他人不歧视。逐步实现不仅从制度上做到“能上能下”,而且从心理上、习惯上、风气上把干部“能上能下”视为正常现象。

总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需要统筹考虑,从干部制度、配套措施、社会舆论等方面协同配合,逐步推进,才有可能取得明显进展。

六、干部交流机制创新

近年,我国干部交流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成效逐渐明显,氛围基本形成。但干部交流工作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有的对政绩平平、在本地难以继任的,届期未满就交流到异地为“官”,保护了平庸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有的借交流排斥异己,搞顺我者留、逆我者走,违背了干部交流的初衷和原则;有的干部交流时,与组织讲条件,讨价还价,有令不行,破坏了党的纪律的严肃性,等等。有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交流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如何实行干部交流机制创新,使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正常化和合理化?在现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严肃干部交流纪律。在干部交流过程中,对交流对象、交流范围、交流时间都要提出明确要求,教育干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自觉服从组织决定,对经教育仍不服从交流安排的,要严肃处理。

其次,逐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一要逐步健全干部交流的激励机制。要把干部交流同培养使用结合起来,引起干部自觉向艰苦地区、艰苦岗位交流。(与此相关,要完善对交流干部的实绩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标准,对落后地区工作的干部政绩作出公正评价,从而达到鼓励干部向条件差的落后地区流动的目的)当前,重点是做好经济相对发达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制定和实施与西部大开发相配套的干部交流规划,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干部人才支持。同时要继续做好西部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工作。二要建立健全干部交流的保障机制。要健全配套政策,逐步使培养锻炼性交流、回避性交流、任职期满交流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解决干部交流中的住房问题、家属子女随迁问题和不同地区工资待遇差别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保证干部交流工作顺利进行。

再次,要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条条管理与块块管理的关系,使领导干部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之间互通有无,相互调剂,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标签:;  ;  ;  ;  ;  ;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的战略思考_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