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付计刚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付计刚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 山东省济宁市 272502

摘要:近年来煤矿生产中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遏制煤矿事故发生。但是煤矿开采与生产时依旧存在各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直接阻碍煤矿安全生产运行,并对企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本文中以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应对措施。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

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实施一直以来都是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如何做好这一工作,众多科学家为之倾其一生,本文借鉴前人的经验,通过理论知识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和相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析。

1、煤矿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1.1 地质环境

煤矿地质环境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被公众所关注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煤矿工作人员,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人身安全。目前,一些有关煤矿地质问题引发的事故仍在不断发生。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不仅对开矿人员造成巨大伤害,也牵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1.2 矿井水患

矿井在建造期间,地下水和地面水可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之中,当矿井排水能力不足以排除时,就造成了矿井水患。发生水患时,不仅会影响到矿井工作的正常进程,严重时也会对矿井人员带来不可预测的危险。每个合规的矿场,都应有专业人员对水患进行精确的评价。造成矿井水患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及采空区的积水等。每个合规的煤矿矿区,都应有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系数评定。

1.3 设备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矿矿井开采也不断深入,矿井工人的工作难度系数也大大增大。日趋复杂的矿井地形,也为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了难度。单纯的人工始终无法与科技手段相媲美,两者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为矿工的安全带来安全保障。

2、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2.1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煤矿采矿,是危险性比较高的工作,尤其是下井采矿的工作人员,而且他们的安全意识都是非常低的,这就是安全事故很容易发生。煤矿采矿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低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现在的大部分都注重利益而,不去注重安全培训,导致工作人员没有这种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还有就是工作人员在下井采矿的时候,对下面情况并不清楚就进行工作,这就会让危险性增加,造成安全事故。

2.2 安全管理制度缺乏

安全资金的缺少是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但是煤矿生产制度的不完善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人作业方式不规范、作业纪律管理不够严明,对安全管理部分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安全制度不能够很好地落实下去,导致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很多因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这种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

2.3 人员安全技能较弱

当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光等待其他人来帮助自己,要自己有自救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现在,大部分的采矿工作人员的这种自救意识和能力都是很差的,不能再工作遇到危险时,进行自救,这样也会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安全基础薄弱

首先是过时的设备,在我们国家,大多数煤矿都建于上个世纪,采矿设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就会显现出五花八门的故障和问题,但是因为设备购买时候价格是比较高的,如果更换,需要花费很多钱,所以很多过时的设备煤矿企业依然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埋下了很多安全事故隐患,还有就是缺乏保障基金,有些煤矿企业在安全方面没有足够的意识所以在这方面没有足够钱的投入,导致施工时安全防护措施不足,防护工具老旧,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

3、解决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的措施

3.1 加强煤矿地质安全管理工作

a)必须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作为管理的主体,实行强制措施,严格进行控制与监督,及颁布相关条例。严禁小煤矿开采是重中之重,在历年事故中,往往都是一些小煤矿开采不合理而引起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b)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对周边小矿区的监测,并通过精确分析得出准确数据和资料,为后期工作能安全顺利开展做好准备;c)目前中国位于最基层的矿工人普遍安全意识和素质偏低,企业应对矿工人开展再教育活动,对缺乏经验的人员进行培育,只有合理开采、正确回填,才能形成一个安全的煤矿地质环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2 开展矿井水患的防治工作

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对水患问题出现的重视程度,企业要在财力上给予支持。对于特殊矿点,在洪水频发季节来临之前,进行及时防护准备;加强对采矿区周边已填充完毕或已关闭的老窖采空区的防护工作等一系列防患措施。对于水患的治理,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吸取以前发生煤矿事故案例的教训,结合现况进行补救与治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缝隙水患主要采用提前打眼试探性放水的方式,断层和钻孔主要采用工作面软硬帮观察法的措施。在水患防止方面,由于不同水患点的危险性系数不同,所以治理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先治理水患危险性大的区域,再一次治理相对较小的区域。通过精确的数学逻辑分析方式,对矿井进行初步评价非常有必要。

3.3 改进基础安全设备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新设备、新技术、新科技的出现使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逐渐加大。先进的设备不仅为采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予了采矿人员安全保障。

基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安全基础设备薄弱,需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更新,为了从矿工的安全角度出发,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安全设备不仅服务于技术,更要服务于人。a)从矿工随身携带的安全器具开始,需改进的有工作服、安全帽、空气过滤器、人员定位装置及进行自救的工具等;b)为防止一些常见事故的发生,应在矿点安装便捷有效的防护设备,如发生煤炭自燃发火状况,应安装防灭火设备及通风设备等;c)为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伤害,开挖设备也应人性化,便于操作,不会对矿区环境及矿工造成危害。改进这些基础的安全设备的确要花费很多资金,经营者应明确认识矿工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密切联系,通过先进安全的设备来防止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危险事故发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3.4 整合重组煤矿安全管理

针对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彻底整合煤矿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目的就是把国家目前实行的煤矿产业框架进行调整,把矿产资源较少、管理不善、安全性低的小矿厂纳入到大企业中进行管理,进而得到安全的发展。整合煤矿是合理布局、联合管理、淘汰落后、安全发展的重要方法。

在整合过程中要做到明确责任,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安全责任制的监督。a)要整合管理。针对不同的煤矿地质和矿工种类,进行明确的细化,编制不同的安全责任监督制度,按照各个矿工人的责任与任务,采取奖罚措施;b)整合资源。对中小煤矿进行整体收编,政府严格控制技术不达标、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矿厂的生产。总之整合煤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有效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

4、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采矿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事故产生的几率是很大的,在煤矿的生产工作中,安全问题一直都是非常受重视的一个问题。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进行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对设备进行更换和完善,对监督共做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时刻关注,让安全更好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卫东.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J].山东煤炭科技.2016(11):123-125.

[2]张德亮.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01):78.

[3]马占川.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1):101-1-20.

论文作者:付计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论文_付计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