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又无法逃脱法律网--前广西民政局局长张廷登格受贿案分析_受贿行为论文

努力工作又无法逃脱法律网--前广西民政局局长张廷登格受贿案分析_受贿行为论文

苦心经营 难逃法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原厅长张廷登受贿案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政厅论文,广西壮族自治区论文,受贿案论文,苦心经营论文,法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3月2日,春光明媚。按往年,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厅长的张廷登在这样的日子里,总有一种春暖花开的好心情。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天的张廷登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一脸的阴暗、沮丧、恐慌,仿佛是被医生诊断出癌症晚期。

只不过,张廷登患的不是肉体上的癌症,而是心灵上的“腐败癌症”!

东窗事发

2008年2月29日下午,刚从北京汇报工作回到南宁机场的张廷登正在暗暗庆幸自己的“安全着陆”,却不料接到亲戚的“报警电话”:他藏在平果县马头镇韦某家的“东西”被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查封!

原来,张廷登的外甥韦某参与一起刑事案后外逃,平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决定抓捕犯罪嫌疑人韦某。2月28日晚上,民警采取突击行动,对韦某住宅依法进行搜查。就在搜查到韦某第三层房间时,惊现“芝麻开门”般的神话:房子里竟然摆放着上千瓶昂贵名酒和两只保险柜。两只保险柜里放有数百万元的人民币、户名为“张廷登”的美元存折一本,还有铂、黄金项链及劳力士等名牌手表40余件以及3套房地产资料。

2月29日晚,张廷登顾不上旅途的劳顿,只身驱车赶到平果县,想通过当地的朋友,向有关领导和公安机关了解情况、疏通关节,“大事化小”。当他得知自治区反贪局已接管他的财物后,于3月1日凌晨驱车赶到柳州,想找一位他认为能帮上忙的朋友想想办法。

3月1日下午,张廷登在各种自救的幻想一一破灭之后,惊惶失措地回到南宁……

与此同时,即3月1日上午,自治区检察院向自治区纪委通报了张廷登涉嫌犯罪的重要事实。在此之前,自治区纪委已在查处民政厅副厅长陆汉超等人的受贿案件中掌握了张廷登受贿的证据,只是因为2008年春节前后的那场抗冰冻灾害,暂缓了对张廷登采取措施。

3月1日晚,自治区纪委召开常委会议。会议决定:立案调查张廷登并采取措施。

张廷登受贿案东窗事发,表面上看是一起刑事案的偶然引起,其实,偶然是必然的结果。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否则,正如陈毅元帅的警告:“伸手必被捉”!

两面人生

细看张廷登的履历,可用旧时的俗话“官运亨通”来形容。然而,令人不齿的是,从1984年任百色地区玉米研究所所长起,到2003年至2008年任自治区民政厅厅长止,中间历任西林县委副书记,田阳县长,田阳县委书记,防城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北海市委常委、合浦县委书记,北海市委副书记等,张廷登从政24年,在后来14年的任职期间,他均有收受贿赂的劣迹。

1994年初,田阳县水泥厂正在搞扩建工程,由于工程资金不到位,施工进度缓慢,工程面临停工边缘,承包工程建筑的包工头吕某心急如焚。几番拐弯抹角的牵线搭桥之后,一天下午,吕某打电话给时任田阳县县长的张廷登,说晚上想向他“汇报水泥厂扩建工程情况”,想不到县长爽快地答应了。

大约晚上8点钟,夜幕下吕某驾车到县政府大楼前等候。一会儿,张廷登走出来,吕某请他坐到轿车的副驾驶座,便向张廷登汇报水泥厂扩建遇到缺乏资金的困难,请县长出面跟银行协调贷款。正在张廷登不置可否时,吕某不失时机地接着说:“我拿一点钱来给你们县领导。”

也许张廷登心里早就有所准备,听到吕某要送钱,他并不惊讶,也没有推辞,淡淡地问:“你带来多少钱?”吕某如实回答:“15万元。”张稍微寻思后很客气地说:“我要5万元就行了。”吕某从轿车后边拿出5万元装到钱袋里递给张廷登。

张廷登收了钱,担惊受怕了一阵。没过几天,就安排县政府组织几家银行负责人召开支持水泥厂建设的会议,吕某承包的水泥厂扩建工程项目顺利拿到了银行贷款。

这是吕某第一次送钱给张廷登,也是检察机关查证张廷登的第一笔受贿款。从此,张廷登和吕某的权钱交易如电视剧般一回接一回演绎,绵延不断。1994年春节前,张廷登在家里收受吕某1万元。1994年八九月间,张廷登在吕某的车上收受吕某5万元。

收了吕某的钱,那张三李四的钱也就来者不拒了。1995年,广东个体老板林某为承揽田阳糖厂机械设备维修工程,请求时任田阳县县长的张廷登关照,送上3万元人民币。1997年初,林某想做田阳糖厂技改项目,请张廷登帮助协调,送上16万元现金。

在田阳当县长也好,当县委书记也罢,“聪明”的张廷登一面受贿,一面“拼命工作”,一时间,他用政绩掩盖了受贿的劣迹。1995年,他在县长的岗位上被评为全区先进工作者;1997年,他在田阳县委书记的岗位上被评为全区十名优秀县委书记之一。于是,他走出了一条一边受贿、一边高升的路子。1998年,他调任防城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0年12月,他调任北海市委常委、合浦县委书记。

这一路荣升,使张廷登收受贿赂更胆大妄为,更肆无忌惮了,他开始由别人送变为主动要了。

张廷登调任合浦县委书记后不久,经人介绍认识了合浦县一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莫某某。在张廷登的关照下,莫某某陆续承建了合浦县某中学、广场、活动中心以及某医院门诊楼等工程。然而,张廷登的关照不是无偿服务,他要回报,一点都不含糊,而且是一副颐指气使的派头。

2001年八九月的一天,张廷登打电话给莫某某,说他到南宁办事需要些钱,叫莫某某拿20万元现金给他。莫某某准备好20万元现金,用塑料袋装好,一个人来到合浦县武装部张廷登的宿舍,亲手交给他。一个月后,张廷登又接连两次打电话,分别叫莫某某拿5万元现金给他办事用,莫都是老老实实送上。

如此这般,在张廷登任合浦县委书记到任自治区民政厅厅长前,4年间就收受莫某某的贿赂60万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张廷登调任自治区民政厅厅长后,莫某某送的48万元人民币,张廷登一共收受莫某某108万元人民币。

“不期而遇”

不知是巧合,还是跟踪多时,2004年四五月间的一天上午,张廷登在南宁一大酒店喝完早茶走出酒店门口时,遇见了合浦县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梁某某。

张廷登和梁某某早就是老熟人了。2003年初,张廷登到合浦县任县委书记不久,就在合浦县的一家大酒店里和梁某某混熟了,只是没有什么私下交易。那天,两个老熟人“不期而遇”,聊得很投机。梁某某说,他正在承建民政厅所属的某大楼2号标工程和一综合楼工程,还有某公寓也是他承建的,希望厅长多多关照。这话正中张廷登的下怀,张廷登不由得一阵窃喜。

那次“不期而遇”之后不久,需要张廷登“关照”的机会来了。当时,梁某某承建的某公寓二期工程结算审计结束,民政厅相关人员都在结算单上签字了,张廷登也签了字,但还有330余万元工程款迟迟不到梁某某的银行户头上。梁某某不得不托人向张廷登汇报,让张帮忙说说话。受托人如实转告梁某某:张厅长说工程这事如他再过问的话,别人还认为他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了。梁某某是个机灵人,听得出张廷登话中有话,意识到不给些好处是不行的。

几天后,张廷登在酒店喝完早茶后送客人出门时,又“碰上”梁某某。梁问:“你怎么还住招待所,怎么不买个房子住?”张廷登一听便一脸苦相地对梁说,在南宁买套商品房需要50万元到60万元,拿不出这笔钱,然后就顺着话茬问梁某某能否帮上忙。梁某某心想:“表示”的机会终于来了,当即表态让张廷登尽管去选房,到时他会尽力支持。

过了一个星期,张廷登亲自打电话给梁某某说那工程结算款他已帮忙处理了,并叮嘱梁“记得跟踪”。再过三天,张廷登又打电话给梁某某问款收到了没有。梁某某也没忘了问张廷登房子定购了没有,张廷登说:“还没有呢,等你帮忙啊。”当天,梁某某准备好20万元现金,分两捆用报纸包好,装在塑料袋里,送到张廷登住的酒店。

如果说几年前张廷登在县里、市里收受贿赂时多少还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自治区当上民政厅厅长后,他已经贪婪成性,几乎不要什么借口,不加任何掩饰,直截了当地就是要钱。

2005年,梁某某在张廷登的关照下,通过转包方式获得民政厅下属某2号标工程承建权。施工过程中,每次拨付超过50万元的工程款,其他人签完字后,送到张廷登那里都要放上几天。梁某某不得不打电话给张廷登,催他尽快签字同意拨款。张廷登每次接完梁某某的电话后,都要再拖几天才签字拨款。之后便打电话告诉梁某某,说他已签字拨了多少多少钱,并叮嘱梁某某“记得跟踪”。梁某某一听这四个字,就知道张暗示要钱了。

一次,张廷登打电话约梁某某到一家大酒店咖啡厅聊聊,梁知道,张廷登这个“聊聊”,就是要钱的意思。无奈,梁某某准备好20万元现金,用纸袋装好,带到大酒店咖啡厅交给张廷登。张收下钱后借故有事就走了。梁某某回忆说:“这2号标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让张廷登签字拨付工程款,我分5次送给张廷登共80万元。”

张廷登索贿受贿也有心虚的时候,他与梁某某的权钱交易,有时堂而皇之地在饭店的咖啡厅里,有时则像贩卖毒品似的变换交货地点。有一次,竟然是在一家饭店大堂后侧的洗手间中,听听两人对那次交易的交代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第七次(具体时间记不清楚)送钱给张廷登是5万元,这次我们约定在某饭店一楼咖啡厅见面。那咖啡厅设在饭店大堂,进进出出的人较多,几次我想把钱给他都没有机会。闲聊中,张廷登上洗手间,我见这是给钱的好机会,就紧跟着他去。进洗手间后,发现里面就我们两个,我就直接将5万元现金递给他,他也怕别人看见,匆匆忙忙收下钱装进他西服内侧口袋。”真是名副其实的肮脏交易。

暗度陈仓

张廷登一面是贪得无厌地收受贿赂,另一面又是提心吊胆如做贼一般,那成捆成捆的钱,成箱成箱的名酒,成包成包的金银首饰,放在哪里才安全才放心呢?这常常让张廷登辗转难眠,煞费苦心。

张廷登说:“作为领导,收受老板给的钱,我自己懂得是什么行为,因为怕出事,我没有将这些钱存放在银行。每次得钱后我都是将钱打包成捆,用封口胶封好,外面标上‘刊物杂志’等字样,并与书籍、资料混装入纸箱,存放在我家的杂物堆中。”

即使张廷登绞尽脑汁东掖西藏,他还是感到不安全不放心。他觉得这些标着“刊物杂志”的纸箱,实在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而且,张廷登常常恍恍惚惚地看到“刊物杂志”幻化成“罪证”或“炸弹”的字样,这使得他更是心惊肉跳,寝食难安。

惶恐中,张廷登想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决定把这些赃款赃物运往老家平果县和平镇。

2006年初,张廷登开始把一些标着“刊物杂志”字样的纸箱,搬到平果县太平镇侄子家里存放。但不久,张廷登发现这个侄子有点游手好闲,“刊物杂志”放在他家里不“太平”。他想,也许放在平果县马头镇姐姐家里更安全。

2006年6月间,张廷登来到姐姐家。他在楼房里东走西走时看到姐姐的儿子韦某夫妇卧室里放着一只铁皮柜,便好奇地问他里面装的是什么贵重物品。韦某说装些衣物和房产资料。

张廷登的这次“视察”,发现了他要找的“陈仓”!3个月后的一天,张廷登一个人驾驶越野车再次来到韦家,说有些东西想放在铁皮柜里。舅舅要用,有什么可说的?韦某腾空了铁皮柜,并把钥匙交给了舅舅。张廷登从车上搬出一些箱子和用纸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韦某帮着把东西扛上三楼并想帮忙存放,可是张廷登不让他动手,他便下二楼看电视去了。

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间,张廷登又来过几次韦家,每次都拉来一些箱子和一些酒及其他物品。东西越来越多,韦某只得专门腾出三楼的后屋给舅舅放东西。后来,铁皮柜也不够用了,2007年5月,张廷登自己搬了只更厚重的保险柜来。如此一来,张廷登满以为万无一失了。

但是,常言说“天有不测风云”,或说“无巧不成书”,偏偏张廷登的外甥不争气,参与犯罪活动,被县公安局追捕搜查,暴露了张廷登的秘密。

代价惨重

2009年6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张廷登受贿案。法庭查明,张廷登利用职务之便,为梁某、莫某、吕某、林某、谷某等14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梁某等14人贿赂共459万元人民币、1.5万美元,一块价值4.2万元的劳力士手表和一块价值1.8万元的欧米茄手表。张廷登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

从显赫一时的厅长沦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囚犯,从峰顶跌落低谷,这就是张廷登人生悲惨的归宿!

现在,张廷登在狱中痛苦地过着囚犯的日子,在悔恨中度日如年……

实际上,张廷登的悔恨从受到调查时已经开始了,他曾声泪俱下地对自治区纪委的办案人员说:“我是一个山区农民的儿子,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读初中、高中时没有蚊帐、棉被,和两个同学挤在一起睡。高中毕业后,年近七旬的父亲靠打泥砖供我上大学……”

2008年3月28日,也就是在张廷登彻底交代自己收受贿赂的笔笔赃款之后,写了一份《我的忏悔》交给自治区纪委的办案人员。他在忏悔书中写了一系列的“对不起”,又从“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和“自由账”历数他付出的惨重代价,然后,他痛心疾首地说:“我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后悔莫及。想当初,如果我能抵挡住不正之风,不拿这不义之财,也许我的政治生活更加光彩。”

然而,岁月不可回头,人生没有重复,现实中也没有“假如”,一切只能是追悔莫及了。

标签:;  ;  

努力工作又无法逃脱法律网--前广西民政局局长张廷登格受贿案分析_受贿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