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FBG、2hPG水平变化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论文_朱海艳

常宁市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500

【摘 要】目的 探究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变化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肥胖T2DM患者120例,均给予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4周。统计低血糖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FBG、2hPG、BMI及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后120例肥胖T2DM患者2hPG、FBG、HOMA-IR、BMI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肥胖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7.50%(21/120),包含3例重度低血糖,18例轻度低血糖。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患者,可控制FBG、2hPG水平,降低BMI,低血糖发生率低。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2hPG;FBG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好发于35~40岁人群,约有80%T2DM患者存在肥胖或体重超标现象,若未及时处理,可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甚至心脑血管疾病[1]。既往临床治疗肥胖T2DM多采取二甲双胍,但单纯服用该药物血糖不达标率较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甘精胰岛素属于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可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降糖作用,但长期使用该药物低血糖发生率较高。有学者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通过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2]。本研究联合二甲双胍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肥胖T2DM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肥胖T2DM患者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20~81岁,平均(47.86±5.42)岁;病程1~12年,平均(6.44±2.16)年。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BMI>28 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5%~9.5%;患者知晓本研究,自愿参加;(2)排除标准:合并胰岛素治疗史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本研究药物不耐受者;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120例肥胖T2DM患者均接受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52)+二甲双胍(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50),口服二甲双胍,0.5 g/次,2次/d,清晨早饭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 U/次,1次/d,共治疗4周。

1.3.2 检测方法

采集5 ml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保存于-20 ℃冰箱内待测。选用自动生化分析仪(Glamour 2000)检测FBG、2hPG水平。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FBG、2hPG、BMI及HOMA-IR。HOMA-IR=FBG×空腹胰岛素水平/22.5。(2)低血糖发生率。重度低血糖:FBG<2.80 mmol/L;轻度低血糖:FBG<3.50 mmol/L。

1.5 统计学

运用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疗效指标

治疗后120例肥胖T2DM患者2hPG、FBG、HOMA-IR、BMI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各项疗效指标比较(±s)

2.2 低血糖发生率

120例肥胖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7.50%(21/120),包含3例重度低血糖,18例轻度低血糖。

3 讨论

肥胖T2DM患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病程时间长等特征,多数患者经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可起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部分患者降糖效果不明显,需采取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治疗肥胖T2DM一线药物,可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葡萄糖摄取量、阻碍肝肾糖异生等途径降低血糖,但单纯采用该药物疗效有限,随时间不断推移,肥胖T2DM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不断凋亡,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胡庆芬等[3]学者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明显提高初发T2DM患者胰岛素水平,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以起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本研究显示,治疗后120例肥胖T2DM患者2hPG、FBG、HOMA-IR、BMI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甘精胰岛素可提高胰岛素利用率,二甲双胍可降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减少人体胰岛素靶组织摄糖量,增强肌细胞内糖代谢功能,二者联合能有效强化降糖效果。但有学者研究显示,因上一餐与下一餐间血糖控制平衡难度较大,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易引起低血糖[4]。本研究显示,120例肥胖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仅为17.50%,原因在于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具有协同效应,利于减少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综上,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患者,可控制FBG、2hPG水平,降低BMI,低血糖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陈亮,姚志灵,刘文浩,等.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11):1502-1504.

[2]王晶璞.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疗效[J].河北医药2016,38(5):739-740.

[3]胡庆芬,邓宁,邱宇阳,等.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6):854-856.

[4]孔亚坤,耿秀琴,周艳红,等.甘精胰岛素与西格列汀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药师,2016,19(4):695-697.

论文作者:朱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FBG、2hPG水平变化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论文_朱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