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展览的思考论文

关于档案展览的思考论文

关于档案展览的思考

文/诸城市档案馆 李培杰

档案展览是各类档案机构举办的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传统档案展览形态比较单一,伴随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档案展览的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在实体展览之外,出现了互联网展览、手机端展览等新型展览。而虚拟影像、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引入档案馆的展厅,也使得展厅更加高端大气。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新型展览和现代科技如何应用于展览,而看似简单、低端的传统展览则受到冷遇。

11月22日,云南省工信委公开的《云南省支持橡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2020年全省橡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种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60万吨。

互联网展览和手机端展览,我们可以统称为线上展览或者虚拟展览。理论上,线上档案展览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可以实现快速传播,覆盖广大的用户。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如此庞大的网民规模,都将是线上档案展览的潜在用户。然而实际上,我国档案馆在社会公众中的知晓度和认可程度是偏低的,各级档案馆所建立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其活跃用户数量都是非常少的,成功案例凤毛麟角。尤其是级别较低的市县级档案馆,其影响主要局限于本地,所谓“粉丝”更多的是本地各个政府机关“互粉”,缺少真实的用户。线上展览,现在仍然只是“看上去很美”。

将现代科技引入档案展厅,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有不少档案馆在展厅中应用了最新的科技元素,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前来。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多数档案馆——尤其是低级别的地方档案馆,每年接待的查档者数量都是比较少的,而参观展厅的人数则更少,与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的接待量相比,相去甚远。建立一个配备了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展厅,需要花费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资金,而接待的参观者则非常有限,“投入产出比”是非常低的。

笔者工作于县级档案馆。档案馆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设有线上展览,在馆内也设有展厅。工作人员在筹备展览之时,不可谓不用心,然而参观者却寥寥,线上展览无人问津,展厅每年接待来客不过百余人。参观展厅的来客,绝大多数是因公来馆内交流学习的外地档案馆工作人员,再就是国际档案日等特殊时间来参观档案馆的机关干部。每见偌大的展厅无人参观,笔者倍感痛心。

听馆内的老同志说,前些年档案馆新馆还未建成的时候,老馆办公条件很差,没有专门的展厅,工作人员就制作可移动的展板搬到城市的中心广场去展出,路过的人无不驻足观看,人们有疑问,工作人员现场解答。这种展览,非常质朴,没有最新的科技设备,只需花费很少的钱,然而取得的效果却是极佳的。

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复制重现,针对学习难点开发微课程,有助于帮助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及时理解把握学习要点的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如,数学重难点概念教学.我们可以从概念产生的背景、内涵外延、应用、概念之间的关联,并辅以适合初中学生的有趣的教学方式录制微课,让他们重复、有选择性的学习.从逻辑学的角度讲,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而且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掌握好概念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2].

笔者在查看国外档案馆的网站时发现,国外档案馆虽然也在网站上设有线上展览,部分档案馆也将新科技应用到展厅中,但传统的展览并未因此而削弱。档案馆在开设新型展览的同时,仍然会不断推出可移动展览,送展览到社区、学校、博物馆等处。

新型展览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展览的消亡。虽然新型展览更加“高大上”,但传统的可移动展览更加亲民。无论线上展览,还是建立现代化的展厅,都是“坐等参观者上门”。因为受众数量少、档案馆假期闭馆等因素的存在,档案馆能“等来”的参观者必然是极为有限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绝非一日之功。我国档案馆,尤其是地方档案馆,在建立线上展览和现代化展厅时,不应盲目立项,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潜在的用户数量。档案馆应重拾曾经的好传统,更多地推出可移动展览,由“坐等参观者上门”改为“送展览上门”,将展览送到农村、学校、医院、社区、广场、路边等,让档案展览真正实现其价值。

标签:;  ;  ;  

关于档案展览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