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认识深化与发展的历史考察与思考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认识深化与发展的历史考察与思考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关于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历史考察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一届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三中全会以来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和伟大意义的会议,是我党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次会议也是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果。回顾和考察三中全会以来20年党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历程,既是对三中全会胜利召开20年的纪念,同时对于继续坚持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也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转折点和新起点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历程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是比较正确的,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一化三改造”和经济发展大体上是平衡的,没有发生大的社会震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发展的高峰。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明确肯定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第二,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当前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第三,确认我国生产力落后的事实,规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落后农业国的面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上八大已经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并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和全局高度。这种清醒正确的认识和决策,不久就被接踵而来的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所改变了。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1957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二十多年,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发展十分曲折的二十多年,也正是陷入超越阶段的“左”的空想并进而酿成极“左”错误的20年,其高峰是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理论纲领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是20年来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思想先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会议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对于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他在讲话中强调:“不打破思想僵化,不解放干部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这一条正确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20年来不断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认识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号召,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初步认识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提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说:“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地前进。”他还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且特别强调要注意研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正确地改革与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邓小平讲话的思想,果断宣布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作出“全党的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明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全会提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许许多多过去未曾提出的新的观点这些都足以说明,三中全会是党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转折点、新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历史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以先后召开的四次党代表大会为标志,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四个阶段性的大跨越和大发展

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到以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为标志,在对过去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基础上,为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启了大门。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对以往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党中央花费了很大精力,花费很多时间,研究历史,拨乱反正,总结经验教训。其成果集中表现在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在着重清算“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就是对以往关于社会主义认识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也就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际上也是一套“社会主义论”。对这一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和否定,并肯定过去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使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禁锢多年的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大解放,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全党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

(2)十二大确认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写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此前,叶剑英在庆祝新中国建立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十二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改造,社会制度的进步,最终表现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在正处于初级阶段,物质文明不发达。”十二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还很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点,却是十分重要的。

(3)十二大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作出了初步的概括。十二大报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的特征概括为6个方面:一是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二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三是国民经济有计划和按比例的发展;四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权力;五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六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尽管这种概括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不完善,但它对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形成的以往那些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根深蒂固的、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旧观念来,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飞跃,它在我党近20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史上,却是第一次作出这样的概括,所以它的意义也是不可忽视。

(4)十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命题。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他还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这样,我们党就举起了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阶段:从1982年9月十二大之后,到1987年10月十三大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为标志,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发展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1)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十三大基于这一论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十二大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一次作了系统的概括和论述,形成了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党的十三大在思想理论上最为突出的贡献。

(2)十三大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十三大第一次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中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的理论观点作了12条系统的概括,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初步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前进的科学轨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十三大确是我党20年来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三阶段:从1987年10月十三大之后,到1992年10月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第一次提出并作出比较系统概括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标志,表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个大飞跃。

十三大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大大提高了一步。十四大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指导,对十一届三中全会14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对党在实践过程逐步积累起来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总结,进一步深化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四大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过去一直是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就只能搞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因此,有人说,计划和市场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过去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十四大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并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是十四大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取得一个大飞跃的重要标志。

(2)第一次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比较系统的概括和阐述,是十四大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9个基本问题,作了概括和阐述,提出和归纳了一系列理论观点。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对“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概括和系统阐述,所以,它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个比较完善的阶段,即初步形成科学理论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1992年10月十四大之后,到1997年9月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标志,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1)十五大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所得出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意义是无比深远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一个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着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十五大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对中国社会主义认识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对近20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并把这一种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发展,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分别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江泽民同志指出:“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的经验总结。”十五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即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这确实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认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3)提出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十五大对社会主义认识深化的又一标志。党的十五大在总结过去“一大二公三纯”经验教训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即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把这一点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针。十五大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抛开“姓公姓私”的长期困扰,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这是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决定我国必须建立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突破了过去在这个问题上姓“公”姓“私”的争论与束缚。所以,这也是十五大对社会主义认识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于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几点思考

回顾我们党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20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深化和发展过程,有不少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这对于我们今后继续不断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20年来,我们党能够在对我国社会主义认识上,连续不断的产生几次大的飞跃,连续不断的取得几个阶段性的突破和进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这一思想路线贯彻到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各个领域。从三中全会之前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倒“两个凡是”,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就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到后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无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可以说,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我们党20年对社会主义认识所取得一切成果,都是思想解放的伟大成果。要不断取得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就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5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多种风风雨雨的考验,始终有强大的生命力,20年来,我们既没有丢掉老祖宗这个根本,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终于取得了对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全新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的阶段,终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尊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尊重亿万人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我们的认识,才能不断加深和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着的实践运动。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20年。20年波澜壮阔而又奔腾向前的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为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实践依据。我们20年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每取得一个大的突破性进展,无一不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的认真总结而得来的。即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依据,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能得到充实和发展。比如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理论,都是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结论。反过来,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每前进一步,得到的理论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补充和发展、完善。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党确立的理论、路线、基本纲领及其一系列方针和政策,都是在实践中形成与发展,并不断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实践是个永无止息的过程,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承认实践的权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我们就将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取得更大的发展和飞跃。

三、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和发展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他对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轨迹中可以十分明白清楚地看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当人们的思想还被所谓“两个凡是”深深地禁锢着的时候,恰恰是小平同志以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首先提出了我们要全面地、系统地完整地理解和领会毛泽东思想体系,而决不能搞“两个凡是”。当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场重要思想讨论刚刚展开,在当时还遇到相当严重阻力的时候,又是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对我党实现历史性转折和三中全会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决定作用。其后,我们党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所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几乎全部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的,或是他阐述得最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当中,邓小平同志是开拓者,他为我们党20年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的贡献,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所以,党的十五大把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伟大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是完全符合2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四、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远没有终结,必须进一步振奋起全民族探索创新的勇气,不断深化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如前所述,我们党一直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看不到20年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看不到邓小平理论的伟大理论成就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指导意义,是十分错误的。但是,我们又必须保持十分清醒的头脑,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远没有终结,必须继续不断深化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这是因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我们目前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只能说是“初步”的,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我们的许多方针、政策和理论还有待于完善和发展。其次,我们目前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其基本的主要的观点,已经为2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已有的认识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接受检验,我们要在实践中修正一些过去不准确的认识,补充新的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从而不断完善和丰富已有的认识。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实践运动,初步预见要到下个世纪中叶,都还属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社会主义的实践还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深化和发展,不应该也不可能停止不前。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将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果。

标签:;  ;  ;  ;  ;  ;  ;  ;  ;  ;  ;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认识深化与发展的历史考察与思考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