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发展障碍及对策分析_第四方物流论文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发展障碍及对策分析_第四方物流论文

我国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发展障碍及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运作模式论文,障碍论文,物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四方物流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并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物流服务供应商内部或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需要指出的是,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不是替代或竞争的关系。第四方物流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才能实施真正的供应链管理方案,而第三方物流在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下才能达到物流资源整合状态,实现效率最大化。作为现代物流业目前最新的发展模式,第四方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协同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内部合作。即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直接与客户接触,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工作,通过第三方物流这样一个具体实施者来实现其方案和策略,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包括: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运作流程再造、进入市场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这一模式有着明显的联盟特征。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一般会采用商业契约的方式或者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

方案集成商模式。在该模式下,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直接面对客户提供物流服务,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与客户的连接枢纽。第四方物流集成多个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和客户的资源,直接对物流运作进行规划管理,提出可行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第三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与统一规划,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最优解决方案。

行业创新者模式。在该模式下,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将第三方物流服务加以集成和整合,利用其系统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对同一行业的多家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客户进行物流管理,以整合行业供应链为重点,提供行业整体物流的解决方案,使整个行业在物流规模化运作上获得收益。

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障碍分析

从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及业务流程可以看出,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社会物流资源整合的效果直接受第三方物流实际操作效果的影响,同时第三方物流运作效率又受到第四方物流提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水平的影响,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要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为基础。西方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成熟、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业是一国物流产业形成的真正标志。在此基础上第四方物流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于转型和发展时期,功能比较单一,发展比较分散,规模普遍较小,业务量占社会物流总量比重较低,设施比较落后,信息标准化水平较低,无法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可以说这是对第四方物流发展最为不利的影响因素。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无成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目前一些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多属概念炒作,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的扩展,不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也不具备对供应链进行整合运作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成熟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更是凤毛麟角。

强大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是第四方物流开展业务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目前有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改进物流管理能够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与市场竞争力,使得大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和刚兴起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失去市场存在的价值。此外,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意识,更谈不上供应链运作的战略,甚至将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视为竞争对手,对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缺乏信任和正确的认识。这些都导致大量潜在的第四方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第四方物流在实施过程中,要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解决方案,需要具备物流技术、供应链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及电子商务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如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美国运输与物流学会)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名,而社会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为3~4万人,供需缺口很大。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抑制了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企业运作起来力不从心。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路径

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产业的水平,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改善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环境。宏观方面主要指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场站、港口等基础设施,为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并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职能,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微观方面则要加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的建设。

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具体建设上,由于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需要制定合适的信息技术策略,提供实时信息,帮助用户对供应链上的各个层次的绩效数据进行量化,故物流信息平台在内容上应包括采购、仓储、配送等所有的环节,在层次上应包括业务层、优化层、控制层和接口层等四个层面。业务层主要面向客户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优化层是根据业务层中客户订单的要求确定最优物流解决方案;控制层主要对业务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保证业务顺利实施,同时获得客户的反馈,便于加以改进;接口层主要完成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银行系统的信息共享。

我国目前的物流教育还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国家、教育机构和企业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以不同的方式提高整个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以适应和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此外,还可以从海外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以满足我国近期对不同层面物流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第四方物流正处发展之初,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在宣传、普及、提高对现代物流认识上的引导作用。其次,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上。例如要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要将物流标准化内容列入国家技术标准发展总体战略,尽快提出物流技术标准总体规划,加快制定和修订物流和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性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第三,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培育一批优势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以适应国际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第四,要组织建立物流风险预警系统。物流的风险管理应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及制度化,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物流风险预警系统应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物流风险信息传输系统,收集风险信息及相关知识,并对风险进行合理预测;物流风险预测系统,尽可能将物流风险在源头上予以消除或进行有效控制;物流风险处理系统,提出可行性方案,消除物流风险造成的后果及隐患,并对处理结果做出评估,以提高对未来物流风险的控制能力。

标签:;  ;  ;  ;  ;  ;  ;  ;  ;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发展障碍及对策分析_第四方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