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资本市场扩大内需_国债论文

发展资本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需求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朱鎔基总理在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实现今年经济较快增长,必须首先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采取多种办法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和社会其他各方增加投资,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势在必行。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

一、国内需求不足及原因

众所周知,经济的拉动可以通过出口、消费、投资的增长来实现。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出口严重受阻,故转向通过消费和投资来拉动经济。然而,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又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

(一)国内投资需求不足

由于用投资拉动经济,1998年我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457亿元,比1997年增长14.1%。然而, 应当注意的是,在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率比1997年有所加快的同时,集体经济和个人并没有跟上,尤其是集体经济投资增长率比1997年慢了160.3%。 可见,我国国内投资需求总体上还存在不足。

(二)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有关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达到人均5425元,比1997年增长5.8%,同期增长率系数为70.6%。 而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的同期增长率系数却为-8.17%,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而消费水平却在萎缩,如果再加上199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下降2.6%的情况, 则更表明我国近期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

1.银行坏帐巨大,惜贷现象严重,国有中小企业贷款资金难以获得,造成投资需求不足。按照世界银行五级制银行不良资产划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达到30%以上。因此,1998年尽管政府提高了商业银行贷款的自主权,但银行加强了金融风险管理,放款过于谨慎,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2.政府改革力度加大,居民收入预期降低,纷纷增加储蓄,减少即期消费。1998年,一方面,由于机构、企业改革,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增加,人们预期收入下降,消费下降;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纷纷出台,如医疗、教育、失业等保障制度,使居民不得不承担了相应的开支,减少了即期消费。

二、资本市场与国内需求

资本市场按融资方式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它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融资途径。一方面,资本市场以其资金融通的经济功能作用于国内需求;另一方面投资需求和消费资金又以资金为载体反作用于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对国内投资需求的影响

1.资本市场影响政府投资需求。所谓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作为独立经济主体而参与的投资活动。其中,投资于基础性设施,是政府投资的永恒主题。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情况下,这类项目往往具有公共性、不可分性等特点,属于政府投资范畴。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在此领域政府独家投资包办;相反,对于某些市场性强的基础设施项目即准竞争性基础设施项目,国家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方式,即面向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项目。近几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公开发行股票与债券,直接筹集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缓解了政府财政资金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出的是,基础性设施项目的回报率实际上并不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世界银行1974~1992年援助的基础性设施中,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7%,高速公路项目达到29%。因此,具有较高收益率的基础设施性股票债券,同样能在资本市场上吸引社会资金,为政府投资需求提供资金来源,同时,又能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壮大资本市场。

表一 1997—1998年城市居民消费情况表

项目

1997年

数额增长率

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395亿元 10.9%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160元 3.4%

项目

1998年

数额增长率

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825亿元 10.01%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25元 5.8%

项目

增长率

百分比系数

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8.17%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0.6%

注:(1)以上增长率全部考虑价格因素。

(2)增长率百分比系数=(1998年增长率-1997 年增长率)(1997年增长率)×1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1998年第3期和1999年第3期上的“两次公告”。

2.资本市场影响企业投资需求。首先,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满足生产投资需求。现代资本市场能够将社会闲散资金筹集起来,为企业生产投资提供融资的有利环境。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可以增加公司的股本,并运用这批资金进行研究开发项目,对厂房和设备进行投资。企业股本增多,还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以较优惠的条件获得银行中长期贷款,扩大投资。如果企业经营良好,股票就会增值,就会使企业以有利的条件发行股票筹集更多的资金,或通过自身的清偿能力发行债券来获取资金。其次,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企业流动资产投资。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来搞活国有企业,提出通过适度改组、联合、兼并等形式加快搞活国有小型企业。而资本市场为这一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资本市场,我们可以对企业产权进行转让或买卖,让一些优秀的大中型企业兼并收购掉一批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规模,增强融资能力。同时被购企业由于注入了新的流动资金、原材料,生产设备等流动性和固定性资产,盘活了原先一部分存量资本,使其恢复了生机。

3.资本市场影响个人投资需求。据统计,1998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53407亿元,人均为4280元,而拥有几万、 几十万甚至更多储蓄存款的家庭,希望在不同金融资产工具之间进行选择与组合。资本市场为居民实现这一金融投资行为提供了有利的场所。首先,资本市场为居民提供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其次,资本市场为居民提供收益率较高的投资品。居民投资在得到了较高的安全性保障后,更深层次的动机就是追求金融资产可以带来新的收入来源或收入的相对量增加。迄今我国发行的各种债券,其收益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1996 年3年期国债与同期银行利差达到3.53%(见表二)。最后,资本市场为居民提供高收益的投机场所。证券市场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以后,投机风云多变,价差收益预期可见,因此得到居民的青睐。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股份制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大量资金通过证券市场流到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经济效益优良的企业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投机性动因引导了投资性资金的结果。

1994~98年3年期国库券年收益率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比较

表二

项目名称 1994 1995 1996 1998

五年期国库券13.96% 14% 14.5% 7.11%

(含保值补贴)

3年期定期存 12.24%12.24%10.97%4.95%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1996年8月29日第4版;《浙江金融》,1998年第3期。

资本市场的以上功能将吸引居民投资资金的进入,实现居民储蓄资金向资本市场的转移,反过来,这又扩大了资本市场资金规模,加快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资本市场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影响

1.资本市场影响个人消费需求。个人消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市场商品消费;另一部分是公共产品消费。资本市场对个人消费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两部分考察:

(1)资本市场影响个人市场商品需求。首先, 资本市场可以调整个人收入预期,增加个人即期消费。目前,人们之所以不敢放开自己的消费,重要的原因是收入预期比较低,即认为未来经济状况不够好,钱不好挣,因而不敢花。而如果投资于资本市场,则可能为人们提供新的收入来源。稳定的投资收益将提高个人预期,即收入预算约束线向外扩张,个人即期消费增加(见图一)。其次,资本市场可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扩大贷款消费。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及教育制度的改革,人们更多地去考虑储蓄,而消费倾向明显缩小。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应提倡贷款消费。然而,如果考虑到银行这种短存长贷的消费信贷风险比较大,住宅消费的扩大又是有限度的。但是,如果引进资本市场上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方式,则既可减少银行风险,又可扩大贷款消费。

图一 个人收入预算约束的扩张

(2)资本市场影响公共产品消费需求。 公共产品由于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以及“免费搭车”和交易成本高、自然垄断性等因素的存在,决定了公共产品主要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来提供。政府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国债、建设债券和股票,来筹集公共产品投资所需的资金。我国由于在70、80年代经济发展重心主要放在工业企业和农业上,以及当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政府投资要靠财政渠道,它对公共产品的投资是非常薄弱的,公共产品的消费也很低。近几年,通过国债市场发展,政府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居民对公共产品消费从量和质上都有明显提高。但如果没有资本市场,如今正在消费的公共产品仍然是一种梦想。

2.资本市场对企业消费需求的影响。这里的企业消费主要指企业的非生产性消费,如企业管理费用、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支出等,近几年由于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上述消费,影响了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发挥,降低了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完善企业养老和失业保险等制更有利于企业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三、发展资本市场扩大国内需求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在当前“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必须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的背景下,发展资本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与研究,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以国债市场和证券市场为重点的资本市场。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仍欠完善。首先,企业资金来源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1997年,企业融资总额约14835亿元, 其中通过银行进行的间接融资就为11400亿元,占76.80%。其次,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据统计,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总额中,银行存款占80%以上,有价证券为10%,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不足10%,而发达国家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大体为“三三制”。除此以外,还有诸如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证券化程度低等问题。其间固然有经验不足、机制欠缺、传统体制尚有惯性等客观原因,但也不乏政府行为动作过大,造成市场主体畏步不前的主观原因。我们认为,要使中国的资本市场承担起扩大内需的重担,必须象呵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汇率稳定那样,着力培养资本市场的勃发生机。

(一)发展国债市场扩大国内需求

国内发行额与财政依存度一览表

表三

年度 国债发 GDP 国债发

国有财

行额 亿元 行额占政依

(亿元)GDP比重存度

1991461.40 216182.13%12.70%

1992669.68 266382.51%16.02%

1993739.22 346342.13%14.85%

19941175.25466222.52%18.68%

19951549.76582612.66%20.12%

19961967.28687242.86%21.27%

资料来源:《金融与经济》,1998年第4期。

表三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国债发行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国家财政支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债。可以说,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基本建设投资乘数效应来拉动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投资资金的筹划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国债。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发展。首先,扩大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的准入范围。目前,可以进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交易的机构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合作银行和外资银行。其实除此以外,国内的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也是我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采取合适的方法吸引这部分金融机构入市对于活跃国债交易、增加投资吸引力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增加国债回购市场的层次性,促成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的形成。当前国债回购市场主要由场内回购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公开市场三部分组成。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三个市场相互割裂、资金在市场之间流通不畅、参与主体成份单一等问题。场内回购市场参与者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投资者等,他们对资金存在很大需求;银行间债券市场主体均是银行会员,经常出现供求关系一边倒的局面。而公开市场上一级交易商绝大部分是银行机构,由于银行机构资金相当富余并且可通过再贷款等多种途径获取资金,因而通过回购融通资金的积极性并不太大。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想扩大国债回购的交易规模,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将相互分割的市场统一起来是关键所在。由于三个市场各有其特点,形成了货币政策、调整头寸和短期融资的鲜明层次性,因而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包容多层次的统一。最后,增加国债上市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要引发投资需求来促进国内需求,很重要的一点是满足投资需求。目前市场上国债品种过于单一,大多集中在3~5年期,短期品种少,长期品种也少,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资金不愿投资于国债,这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来说是很不利的。有鉴于经,我国国债品种应遵循“发展短长期品种,控制中期品种”的原则,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短期国债,并适时推出长期国债的期货品种,适应多种资产的特定要求,以增加国债投资者队伍,扩大投资需求。

(二)发展股票市场扩大国内需求

据1998年8月末数据统计,在全部投资者中散户投资者占99.6%, 机构投资者仅占0.4%。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不仅使得流通市场的成交量萎缩,造成对一级市场发行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份过于发散,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监督。其次,股市之所以有违规,之所以有泡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市公司的流通规模过小,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随意操纵股票的价格波动(见表四)。

1997年底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流通股规模

表四

规模(股) 上海证券

深圳证券

交易所 交易所

上市

比重上市

比重

公司

(%) 公司

(%)

(家)

(家)

1亿元以上 41

10.90 54

15.30

8000万—1亿 277.20 277.60

5000万—8000万

66

17.50 7320.6

2000万—5000万

202

53.50164

46.30

2000万以下(含2000万) 41

10.90 36

10.20

资料来源:《投资与证券》,1998年第5期。

截止1999年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429家, 市价总值为10520亿元,其中,流通市值为2889亿元,占27.46%;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404家,市价总值为8751亿元,其中流通市值2719亿元,占31.07%。(注:《财经》1999年2月。)此外,1998年底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总值与GDP比例为24%左右(注:《中国统计》1999年第2期。)。而1996年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证券市场仅流通市值与GDP 的比例就分别达到244%和178%。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与此同时,国企上市扩容节奏亦在加快。在加快扩容节奏的前提下,政府应当适当地扩大机构入市的规模,以支撑巨额市值。同时,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现行的印花税税率为4‰, 这是在前一阶段股市过于火爆,指数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出台的政策。现在我们要扩大内需,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注入股市,政府也需做相应调整,例如适当调低印花税税率、降低佣金等鼓励投资,增强股市吸引力。此外,当前的机构改革应持慎重态度。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上很多金融机构纷纷合并,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国内许多证券机构也在洽谈有关合并事项。

(三)发展基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

从资本的资源看, 目前社会资本供应充足且潜力巨大。 1990 ~1997年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处于调整增长的态势,每年递增25%左右。如何吸引这部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也是当前讨论热点之一。由于投资基金用小额资金即可进入,这就可吸引那些因资金不足无法进入市场的小额投资者;投资基金是专家经营,可吸引那些缺乏投资知识的投资者;投资基金有专门的基金经理公司,代替投资者进行投资,这对想分享投资收益又无暇分心的人来说也颇具吸引力;投资基金风险较小,收益较高,对惧怕风险的投资者也有持久的吸引力。由于投资基金能扩大国债市场、股票市场,促使市场行情出现,扩大国内需求,为此,首先要增加基金数量。目前,我国设立的78只投资基金,截止1997年年底,平均规模1.2亿元左右。在深沪上市的27只基金,截止1997年8月底,流通总市值不到100亿元,只占两交易所流通市值的20%以上,在香港、 台湾等地区,投资基金总资产额也达到了证券市场规模的10%左右。在我国,首要任务是增加基金数量。我们可以吸取亚太地区一些国家政府推动型基金发展模式的经验,在立法先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投资基金发展战略,争取用10~20年的时间,将我国的投资资金建设成一个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金融产业。其次要增加基金规模。要建立较具规模的基金市场,仅靠基金数量是不够的。基金以规模经营取胜,以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我们发展基金市场,要的是吸引广大个人投资者将其资金融入其中,从而达到增加需求的目的。再次要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在现行基金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现象,在基金发起人、资本构成、信息披露和法规监管方面还很不规范。从基金内部结构来看,规范的投资基金其资产管理与保管是分开的,基金的各个当事人都有明确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并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而在我国,管理与保管往往二位一体,很容易发生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当从内至外地完善基金的各方面运作和管理,以促成基金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实行金融深化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金融深化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金融工具深化;二是金融体制深化;三是金融政策深化。金融工具的增多,能够丰富资本市场的内容,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这都将有利于增加国内需求。除了上述提及的国债、股票、基金之外,我们认为,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资产证券化是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中最活跃最高档的金融工具。它是将具备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汇集组合,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成在资本市场上可以流通的收入票据。进行了证券化的资产将比原始资产对投资者来说更具有吸引力。这首先是因为证券化将原先大额投资化整为零,方便了各种资金的投资;其次还因为证券化资产可通过信用增级技术,按照标准提升全部或部分交易级别,使证券化后的资产具有更高的信用级别,增强了投资者的本金安全;最后是因为资产证券化将原先投资较为困难的租金、应收帐款、公路使用费等内容纳入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范围中来,扩大了市场的交易品种,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形成新的投资队伍。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推出房地产贷款证券化时机已经相对成熟。几年来,房地产抵押贷款由于贷款金额大、贷款期限长,银行的资金被大量地、长期地占用,面临的流动性矛盾和安全性矛盾非常突出,迫切需要解决。如果将贷款证券化,则可以通过市场将部分或全部贷款再逆向置换成现金。由于资产被转移,风险同样被转移,从而达到缓解双重矛盾的目的。此外,资产证券化又反过来促进对房地产的需求,由于证券化提高了抵押市场的效率,一定程度只会增加房地产购买的需求,对扩大内需起积极作用。同样需要认识的是,金融体制深化也是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资本市场要发展,仅靠多种多样的金融工具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完善的金融体制保证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保证投资者本金的安全。这一点在当前市场经济向深层次发展,人们压缩即期消费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只有完善了金融体制,稳定了资本市场,保障了投资的本金安全,才能使得投资者对我们的资本市场有信心,逐步地从对资金安全性需要向安全性收益并重的方向发展。毫无疑问,在深化金融工具和金融体制的同时,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也要加强政策的深化。政府要鼓励投资、扩大投资、促进内需增长,均应通过政策工具来加强实现,税收减免,优化投资环境,一方面能够让投资者明确政府的态度,坚定投资信心;另一方面能够让投资者得到实在的好处,从而增加更多的资金投入。金融深化从三处共同入手,势必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推动力,其对扩大内需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在当前加快金融深化的步伐,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国内需求,加快经济发展。

标签:;  ;  ;  ;  ;  ;  ;  

发展资本市场扩大内需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