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_政治论文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之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0)004—0033—05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教育人民、团结人民、率领人民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但是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套新的内涵意义,新的解释系统和新的历史定位。

一、何谓“思想”

关于“思想”这个概念的涵义,可以大体上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与物质世界的现实活动相对而言,思想是一种意识现象。首先,从哲学角度上对思想概念最普遍的理解是,思想是一种基于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活动,它是人的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所谓“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即为此义。同时,思想又是在人的头脑中对某些观念进行有序排列和分类组合的活动,其成果表达形式就是那些人类智力的产物——一系列有组织的观点和原则。能够表达这种性质的恰当语词就是“思维”。其次,就具体内容而言,思想包括相互协调的一整套观念,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的概念体系,即所谓的“思想体系”。再次,思想本身并非是中立的,它具有强烈的主观意向和褒贬倾向,主要是着眼于伦理学的或意识形态的价值,所谓“思想态度”即为该特征的对应表述。第四,就其时空特性而言,思想总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涌现出来并且较为流行的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要求的一种意识流,即所谓的“思潮”。

2、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对而言,思想是一种精神性的行为。 首先,思想是在人的头脑中进行的一种思考探求活动,即为了形成一种意见或结论而进行仔细的考虑、审视或研究,尤其是通过权衡事物的一种性质与另一种性质、一个方面与另一个方面的比较、深思和优劣对比,以便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无误的抉择。对这种精神性行为《荀子·劝学》曾云:“思索以通之”。所谓“思考”、“思忖”、“思量”、“思虑”等皆属此类行为。其次,就人类个体行为而言,每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从价值评判的角度来说是有高低优劣、巧拙聪愚之分的,如朱熹《题严居厚与马庄甫唱和诗轴》云:“争新斗巧,时出古谈,篇篇皆有思致。”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云:“理尚栖约,思致恬敏”。这些名句皆指人们的“构思”,“思路”等等精神性的行为的确是有水平差异的,即所谓的“思致”,它表达了一种合情合理地进行理解、推论活动的思考能力。

3、与针对客观对象的活动相对而言,思想是一种心理活动。 无论是精神心理学还是发展心理学,一般在哲学上都把心理活动归结为感性认识的范畴。其它,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要求来讲,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不能排除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范畴之外的。即使从哲学的角度来考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实际认识活动中也是不能截然两分的,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当然,心理活动在表现形式上是以感性特征为基础的。但是如果从“现实的思想”考虑,心理活动无论如何是不应排除在“思想”之外的,而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作为感性表现形式的心理活动更容易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把握,针对心理活动实际所进行的心理分析、心理诱导和心理治疗是一种更容易奏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表达心理活动的“思想”概念主要有:其一“思绪”,多指复杂多端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负担,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贤彦风流远,江湖思绪萦。”即指此种涵义。其二“思慕”,多指由于敬仰某人,倾心某事、执着某念所产生的以渴望、苦盼、期待甚至痴迷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强烈的、无法自控的心理指向活动。其三“思伤”,主要是指由于思虑过于专注,使脾气郁结,导致胸脘痞满;若其脾气因久郁而受伤,则运化失调、饮食无味,消化不良。《素问·举痛论》论思则气结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这种生理上的“思伤”、“气结”导致实际行为的心理变态,如在群体生活中沉默寡言、抑郁寡欢;在工作、学习中消极应付、不求进取。以上三种表现都可以归结为“思想感情”,即很难用“内省”进行分析和加以区别的情感、知觉、意志、态度等等的混合物。

4、从个体素质的区分而言,思想是一种心态气质。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范畴的“心态气质”按其性质可划分为两类:健康良好的心态和不良心态。前者如“思想高尚”(一种道德、价值量度)、“思想广度”(一种思维水平量度)、“思想开通”(一种人生态度量度)等等;后者如“思想混乱”(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坚定的行为准则)、“思想僵化”(缺乏顺应时代要求的生存和发展精神)、“思想抛锚”(缺乏符合社会化要求的思维素质而在某一问题上陷入误区)、“思想贫乏”(缺乏人生体验和自觉的自我提高过程)、“思想包袱”(缺乏自我疏导机制而产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思维偏狭”(缺乏正常的社会生存心态而产生极端心理)等等。这两类心态气质的性质前者可概括为“充盈”,即前者的性质是积极向上、勇猛进取的,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和其优点的创造发挥,这一类“思想”可以不断丰满充足、正所谓“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1];后者可概括为“缺乏”, 即后者的性质是消极停滞、畸形残缺的,缺少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某些性质、功能、特征或正常标准,其相应的思维结构和心理素质都是不完善的。且其根源大都在自身所处的环境、教育、修养和经历之中,尤其是主体“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2]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归纳可以看出,相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范围而言,“思想”范畴主要是指人们的主观世界对外部客观对象的意识反映和心理情感。在外延上它与意识现象(思维、思想体系、思想态度、思潮)、精神行为(思索、思考、思虑、思致)、心理活动(思绪、思慕、思想感情)、心理气质(健康心态与不良心态)等等构成逻辑上的全同关系。而对时代政治的“认同”或“疏离”就存在于思想的这四类形式之中。

二、何谓“政治”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范畴,“政治”概念的涵义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就其科学性、严肃性而言,政治是一种社会科学。首先,政治本身的性质是一门管理和统治人的科学;是有关政治单元在内外事务中的组织指导和行政管理的科学;也是调整政治集团中个人与集团之间关系的艺术。如“政治学”就是利用从其它社会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中选择的材料和方法,从事分析和叙述政治运动规律、政治制度过程、政治现象特点、政治关系基础、社会权力分配等等。其次,现实中的政治总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活动或具体现象、具体手段表现出来的,因此就产生了研究和解决具体政治问题的各项分支性的政治科学,如专门研究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改善政策制定系统的“政策学”或“政策分析”;专门研究政治单元划分和疆域辖区的“政治地理学”;专门研究社会结构与政治结构的关系,社会集团的构成及其利益关系,把权力、政党、团体、利益、公民意识、投票行为、价值观念、社会运动都作为其研究课题的“政治社会学”;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等等,都是把政治做为一种社会科学的特殊对象来研究的,以给从事政治活动和政治研究的人们提供规律性、科学性的专门知识。

2、与其它社会科学相对而言,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思想理论和社会事物。首先,政治在意识方面归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阶级或集团意志的反映。如“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政治见解”、“政治纲领”等,这些概念都可以表达与具体的现实政治相关的原则,信仰、意见以及各种政治理念或政治心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统治阶级的政治理论或政治思想才能占据某一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其次,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文化方式,政治又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文化模式,如“政治生活”(以控制、影响、调节、参与政府、政党、社会集团各项政治活动为职业)、“政治运动”(在较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在一定时期为实现某个政治目标所进行的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运动)、“政治交易”(在权力分配和政策议程中提出和讨论让步条件的行为过程)、“政治攻势”(利用有利时机,在国际或国内相关事务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动较为广泛的宣传攻势)等等,它们都是一个国家、政府、民族、政党、集团等等群体行为文化模式的概括。再次,政治也是一种社会事实或相应实体的描述。如“政治体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或专政手段反对敌人,保护本阶级的利益)、“政治事务”(既指广义的与政策和管理相关的事务,亦指狭义的利益集团或个人所从事的权力分配和权力运作活动)、“政治行动”(运动政治权力或通过政治途径以达到某一目的的行动,也特指通过政府许可的政治手段进行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政治共同体”(由历史意识和共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利益联合起来的集团或群体)等等,它们都是以某种方式涉及和影响群众与个人的实在之物,且对生活于其中的群体与个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它们是构成一个社会整体的客观的特殊综合体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事实,不管个人的意志对它是否认同,每一社会群体和个人都必须接受它,适应它。

3、就其功能和作用而言,政治是一种社会权力机构和管理体系。 如“政权”,即借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工具构成的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的国家权力。“政府”,即代表国家意志和社会阶层,社会集团利益而行使具体管理职能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按其管辖权力范围可划分为两大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党”,即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维护其利益而争取权力或实施领导的政治组织;阶级或社会集团通常都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界”,即由从事国家政治活动的官吏、宣传家、专职研究人员、党派领袖、社会活动名流等组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政治家”,即指那些精通政府工作和党派领导工作艺术的政府首脑或政党领袖;特指那些积极从事处理政府事务或制定政府政策的功勋卓著者。“政务官”,是“事务官”的对称,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负责执行政策,且随着政党内阁的更替而上台或下台的高级官吏。总之,政治是指导和控制社会生活的权力象征和实施社会行政管理的核心与灵魂。

4、就社会生活的约束机制而言, 政治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与道德、习俗的约束性相比较,政治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或约束带有强制性和硬约束的特点。如“政策”就是由政治决策机构或政策制度机构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制定的用来指导和规范社会群体或社会成员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违反政策就会违反国家政权的意志或利益集团和选民、公众的意志,严重者还要负法律责任。“政令”是政治统治者因时因地因事所发布的具体命令、通知、布告、条例、条令等,用规范逻辑的形式提示或警示人们行为的“当为”与“不当为”,违犯者视其情节轻重必遭不同程度的惩罚。“政治路线”是国家、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它有时指总路线,有时是相对于思想、组织、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而制定基本的行为准则(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在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各类决策时各级执行机构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政治标准”是指非政治领域(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判断、评价、规范人们言论和行为的政治准则,如“三个有利于”就是判断经济体制改革是与非的政治准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检验文学艺术家政治立场、思想倾向、作品思想内容的政治准则等等。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归纳可以看出,相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而言,所谓“政治”范畴就是指一门管理、统治人的社会科学和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艺术;在外延上它与思想的上层建筑,政治的上层建筑(社会权力机构和管理体系),实践的实体形式(体制、事务、行动、共同体)以及人们具体行为的规范与准则等等构成逻辑上的交叉关系,包含于关系或同一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其生存与发展时代的特定政治是保持一致还是疏离对抗,都与他们在思想上是“认同”还是“冷漠”甚至“逆反”有关。

三、何谓“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若从功能方面下定义则近似于“思想引导”或“政治教育”,中国古代统治阶级虽然不讲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他们很早发现了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即“政治”和“教化”。《礼记·王制》云:“修其教,不易其欲;齐其政,不易其宜。”郑玄注之:“教谓礼义,政谓刑禁。”《管子·七法》认为“为兵之数,存乎政教,而政教无敌。”政治与教化的作用如此之大,统治阶级当然要“内修政教、外应诸候”[3]了。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有近80年的光荣传统, 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总结与概括,在当前社会现实条件下对思想政治工作涵义和意义所进行的思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从思想工作中的基本范畴“思想”和“政治”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看,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起源于政治稳定性的需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思考,要维护某种特定政治体系的稳定局面,必须建立相应的政治文化凝聚机制,并使之符合政治体系一体化的要求。“政治体系一体化”是指政治实体通过各种联系纽带把人们结合在一起,并赋予社会各个集团或群体以一种共性意识或认同感。“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对政治体系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态度以及对自身在政治体系中所处的角色地位的态度等主观方面的因素,西方人把它称为“公民文化”。政治文化对政治一体化的影响一是人们对整个政治体系的总评价会影响其认同意识的取向(共存感);二是人们对现实政治结构的看法会影响政治体系输出输入过程的功能发挥,因而需要一套权威机制(制度感);三是人们对自己在现实政治体系中地位的不同评价会影响其对政治过程的参与热情与参与行为(成就感)。所以,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说:“公民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保持民主政体有效运行的动力来源。宪法制定人规范了政治的正式结构,试图增强可靠的行为,但若没有信任的态度,这些制度很少有任何意义。”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也源于政治权力权威性的要求。因此政治权力要对社会发挥协调控制作用并能推动社会前进,就必须具备高度的权威性,而各种类型的权威模式又必须建立在认同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政治体系如何强化人们的认同意识,减少疏离感和对抗意识,从而使自己的运转具有权威性,除了依靠政权、制度、法律等等强制性权威外,还必须依靠某种政治动员机制。通过动员(宣传、鼓动、劝说、激励),使公民积极参与政治过程,从而获得他们对政治体系的认同。而这个“动员机制”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及其必要性源于或服务于“政治”目标;而其对象则在于表现为“政治文化”、“公民文化”、“认同意识”等等形式的“思想”方面。

2、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来分析,首先,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是“政治”,因为“政治”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思想”,而思想按本文前述分析又可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哲学性质的,如意识现象和精神行为,其具体内容与政治的“认同”主要采取以读书、看报、学习、讨论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教育、政治宣传、自我提高来实现,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初级层次或表面层次。另一方面是心理性质的,如心理活动和心理气质,其具体内容与政治的“认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与前者相比它更现实、更直接、更具体、更深入、更艰巨,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层次或深度层次。再其次,心理气质中的健康良好心态也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因为高尚的、有广度的、开通的思想必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是认同的,它所需要的只是通过激励实现其扩散效应。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应是心理气质中的不良心态。如前所述,健康良好的心态本身是一种“充盈”,充盈与充实同义,《孟子·尽心下》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具备此种心态者“得不充诎,失不惨悸”[4];“色即充盈,天下且孰肯谏汝矣”[5]。那么,还需要什么外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呢?而不良心态则是一种“缺乏”,它是以不规则、欠考虑、无生气、太敏感、行动迟缓、缺乏理解,没有热情、易被慑服、失去自信、缺乏称心如意因素和品性等等为其特征的,这种特征使其形成了与现实政治的“疏离感”或逆反心理,就像缺氧的生物一样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感到处处都是障碍,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为其输氧补充、消除现实生活障碍,变疏离感为认同感。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这种不良心态。

3、思想政治工作应定位在哪里?先理清下列三组概念: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领导者和管理者)运用自身的思维方法、思想方式、心理状态等,通过思想见面、思想交流、互通意见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现时代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传递给有思想混乱、思想抛锚、思想偏狭的人,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澄清他们的思想混乱,纠正他们的思想偏差,使其轻装上阵,恰当合理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心悦诚服地做好本职工作,树立与现实政治相一致的认同意识,并形成有利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良好心态。

四、结论

本文(一)(二)(三)对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范畴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归类,这种逻辑地阐释和概念界定对于正确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定位有何意义呢?通过本文(一)(二)(三)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其一,既然“思想”是与现实政治相关的意识现象和精神行为,那么当前普遍流行的对现实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理念和政治准则的宣传、教育、灌输、学习等等形式就是必要的、合理的;同理,政治一体化的认同过程也只能采取思想传递的方式进行,绝不能采取权力高压或行政强制的方式进行。

其二,既然“思想”的外延扩展到心理活动和心态气质,那么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学会把握人们的感性心理活动,并针对具体的心理活动实际进行心理诊断、心理分析、心理诱导和心理治疗,争取做一个实践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其三,既然“政治”是一种科学,那么为这门科学服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当注重其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总结概括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规律,而且本身亦应掌握现实政治科学,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从而为现实政治的一体化和建立认同意识服务。同理,既然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那么在社会地位和各类待遇安排上应当与业务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看待。

其四,既然“政治”是一种社会事实并体现在以权力机构为实体的管理活动中,现实政治又是指导和控制现实社会生活的权力象征以及实施现实管理的核心与灵魂,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教育群众使其个人意志接受这个社会事实,逐步适应这个社会实体,并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上认同这个社会实体的原则、信仰、意见、理念以与其保持一致,这就是最具体的“讲政治”和“守纪律”。

其五,既然“政治”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那么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政令,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当为”或“不当为”的行动准则;对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为依据;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活动或决策不能脱离现实政治标准,这也是最实际的“讲政治”和“讲正气”。

其六,既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不良心态,那么我们考核一个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绩标准不应局限于开了多少次会、组织了多少次学习讨论、写了多少篇思想汇报,关键是考核他们究竟解决了多少思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实绩”。

其七,既然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心态传递给有思想问题的对象,那么思想问题解决的程度和水平就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心态气质,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个体素质要求。

其八,既然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对话交流方式把自己的思想心态通过思想传递的方式转移到对象身上,那么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思想工作时绝对不能以领导、上级的身份自居,而应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对象进行平等的交流,接受他们的心理发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逐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友爱。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并非一个抽象的哲学实体或教条系统,而是一个既有丰富内容又有具体形式、既有理性价值又有工具价值的社会事物。我们只有用哲学的眼光、政治的头脑、艺术的手笔才能真正地解读它、理解它并达其本旨。

收稿日期:2000—05—11

标签:;  ;  ;  ;  ;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