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提高学校诊断的科学性与有用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性论文,有用论文,说话论文,学校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5)12-0004-0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时所使用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式,二者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统一于一个认识活动之中。但在目前的学校诊断实践中,很多评估者过多地依赖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诊断的科学性与有用性,并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 定性分析通常采用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方法来收集一手资料,之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定量分析则是依据统计数据,对事物属性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1]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定量;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具体化,它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由此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一个科学而有用的学校诊断要注意以下事项:(1)诊断计划要有定量评估设计。(2)诊断工具要科学规范,在信效度上符合要求。(3)保护参与者隐私,克服“社会称许效应”,确保收集到真实可靠的信息。(4)借助电子调查平台发放与回收问卷,提高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效率。(5)在常规数据分析之外加强数据挖掘,发现数据背后的有价值信息。在学校诊断中,评估者应将定性与定量两种分析方式整合起来,片面强调其中一种,都会导致诊断不够准确、精细和深入。 定量分析在学校诊断中不可或缺,评估者要更加重视定量分析,有意识地用数据说话。这就要求管理者和研究者必须树立实证分析思想,并且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实证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归结起来,数据在学校诊断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客观描述优劣程度——准确定位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现状分析是学校诊断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全面、深入分析学校现状,明确学校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才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学校的发展态势,确定未来的工作重点。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访谈法进行学校的优劣势分析。常见的访谈问题有:“你认为学校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有哪些?”“学校未来发展应该优先注意哪些事务?”有些人也会借鉴胜任特征研究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简称BEI)设计访谈问题,如“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你在学校工作过程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三件事是什么?”这些访谈可以让分析者对学校工作形成一个初步的轮廓性认识,如果对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分析,那么还可以依据每种意见的提名次数对各种优劣势的表现程度进行分析。 但必须承认的是,访谈多数是开放性的,访谈对象在访谈中提供的信息在广度和深度上受访谈情境、访谈者表情、受访者心情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仅凭提名次数只能对学校的优劣势进行粗略的分析。访谈法容易出现的问题有:(1)有的方面既有人认为是优势,又有人认为是劣势,到底如何定位需要再进行深入分析。(2)有些重要的方面可能被夸大,也可能被遗漏或忽视。(3)对优劣势程度的判断不够准确。(4)对未来发展需优先关注事务的排序不够严谨。 如果在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编制一份优劣势评定量表,将各种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分门别类地列举出来,让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等级评定,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加准确、深入地分析学校优劣势。表1是我们在某校进行SWOT分析中采用的教师问卷样例。有了问卷数据,我们不仅可以明确学校的优劣势有哪些,而且可以定量分析各种优劣势的表现程度,从而确定相对比较重要的优势与不足。 本着“要事优先”的原则,分析者还可以列举学校发展亟待关注的若干事务,让各种利益相关者根据重要性、迫切性与可行性进行多轮优先排序,然后经过量化分析来排定各项事务的优先顺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优先事务识别中的主观随意性。常见的排序方法主要有简单排序法、交替排序法和配比排序法。相对而言,简单排序法是让评价者将所有事务按照某一属性(如迫切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操作简单,适合绝大多数学校使用。而对于大规模学校或形势复杂的学校,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学校则要使用相对复杂的排序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属性及不同利益相关者意见的权重,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明确各项事务的优先性。[2]谈数据:提高学校诊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_大数据论文
谈数据:提高学校诊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_大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