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历史之谜解答论文

“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历史之谜解答论文

“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历史之谜解答

王学平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 科研处,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 随着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生产资料的边界也在相应地随之拓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生产资料,已经不仅局限于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自然、资本、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资料的主要内容。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就是自然、资本、科学技术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全社会,不应该成为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工具,但究竟由谁经营、如何经营应该遵守效率与公平原则,谁能效率最大化、谁能公平最大化,就应该由谁来经营,什么办法能使效率最大化、公平最大化,就用什么办法来经营,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占有;重建个人所有制

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重申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232,特别强调“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一些人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1]239。“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就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全面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虽然是恩格斯所著,但马克思为其作序,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2]689。但是,教条式理解和错误附加却将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变成了历史之谜,以致改革开放后每当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向前推进一步的时候,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政治家”,就拿大帽子吓唬人[3]375,对改革开放说三道四、横加阻拦。现在是破除对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教条式理解、澄清一些人附加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上错误观点的时候了。

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新论

马克思主义是探索运用社会发展规律谋求人的解放的科学。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就是从21世纪实际出发,探索运用社会发展规律、谋求人的解放的科学。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新挑战、新机遇层出不穷,特别是自然环境恶化、一体化方兴未艾、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往,我国理论界对“生产资料”的理解,基本画地为牢于《<资本论>辞典》的解释: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物和经过劳动加工的产品,如土地、森林、河流、矿藏……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要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工具。”[4]随着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生产资料的边界也在相应地随之拓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生产资料,已经不仅局限于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

(一) 自然是生产资料

自然与自然物不完全相同,自然物指自然中的某些特定部分,如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这里强调的“自然”,将阳光、降水、空气等被传统生产资料理论忽视或者说“遗忘”的要素,也纳入生产资料范围之内。

“任何科学理论的孕育、创立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对象域’”[5]。马克思以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说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没有任何错误或者不当。但是,当我们离开具体的资本主义,研究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资料的时候,仍然将生产资料主要局限于“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就有可能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除了土地外,还有种子、空气、阳光、降水及农用工具等等。农用工具与工用工具,虽然都是工具,但显然实际使用范围与功能有异。将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时经常提到的工业生产资料,囫囵吞枣为一般意义的生产资料,教条主义就轻而易举地发生了。

自然是生产资料,要义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广泛研究,形成了诸多流派,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其中最突出的两大派别。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

首先,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是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类不仅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且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起源上看,先有自然界,后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就存在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自然界可以不因人的存在而存在,人却不能没有自然界而生存。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对自然界的依存关系。

[42]《缅甸总理吴努在国会上的讲话(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档号:105-00814-01(1)。

多模态区别与传统的语料,它要求技术更全面,除了对纯文本进行处理外,还需进行音频与视频的加工,因此首先应该采用ABBYY.aligner进行平行文本对齐;用Treetag软件或UTH国际语料制作平台对出版社、作者、页码、领域、句子与以及篇头等多种信息进行标注与赋码,用Elan对视频等进行拆分与分析;标注后的文本信息或视频信息,利用服务器上传到翻译实训与教学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检索,具体多模态语料库制作流程见图 4.

再次,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形式的社会性。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立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去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应从调整、改善人与人的关系着手;必须对人类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人类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不可能科学地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对立,只有变革社会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整个自然界视为人类的生产资料,科学性不容置疑,实践性意义巨大。第一,自然是生产资料的本源。一切生产资料,不论是现在自然物还是人工物,都最终来自于自然,至少部分来自于自然。第二,人类与自然规律的关系,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之”指自然规律,“昌”和“亡”都是人类争取或者不得不面对的结果。人类的活动顺应自然规律,最终的结果是人类自己兴旺昌盛;如果逆自然规律而动,最终遭殃的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不是并列关系,自然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生成与发展在自然之上。马克思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不同,关注、研究、遵从自然规律的目的,仍然是为了社会健康发展,最终有利于人的解放。第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生产资料。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只有保护自然,生产资料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 21世纪“资本”新论

科学技术的出现离不开人类社会,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呈正相关。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机”,人类社会又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验田”和“加速场”。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得以产生应用的根本原因。离开了社会的需要,科学技术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使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有了广阔的前景。离开了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科学技术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日渐重要,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趋势方兴未艾。

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剩余价值贯穿全书。第一卷7篇25章,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3篇21 章,研究剩余价值在流通中实现;第三卷7篇52章,阐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批判17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派学说,详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过程。《资本论》的德文标题是“Das KapitaL,kritikder politischen konomie”,翻译界通常将这部巨著的标题译为正、副标题,即将正标题译为“资本论”,副标题译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但是,从这部巨著的正副标题的内在关联上看,这部巨著本身是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及其“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的“现实的历史”的批判,以及对这个“现实的历史”的意识形态即“政治经济学”的批判[9]

其次,劳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而创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界”。人类在运用工具改造自然界的劳动过程中也不断改变和推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状况。人的一些活动优化了自然,人的一些活动恶化了自然。人类与自然之间,通过物质能量的转化,表现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6]177,“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6]121

市场经济与资本密不可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373同样,资本也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不能没有资本。没有“资本”的社会,唯有一穷二白,再什么也没有。原始社会是人类唯一的无“资本”社会,祖先没有为后代留下任何剩余价值,今天的自己不能为明天的发展进步积累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狗娃不知从哪里搬回来两个巴掌厚的大方石,又向他父亲要来打磨盘的锉刀和榔头,乒乒乓乓敲打起来。折腾了半个月,狗娃终于凿成了一对石锁。他一只手拧起一个,掂了掂,十分地骄傲。打这以后,狗娃每天天不亮提着两个石锁往山上跑,风雨无阻。练了个把月,说是石锁轻了,又给腿上绑了沙袋继续跑。

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奇珍异宝,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创作者的姓名。不劳专家学者考证,创造这些奇珍异宝的人,绝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及其他的王公大臣,而是当时社会地位极其卑微的普通劳动者甚至徭役匠。即使有名有姓的书画名作,绝大多数的现代持有者基本都与作者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只有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属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们。

一句话,“资本”是人类文明共同成果,本应该像唐诗宋词一样属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但是,资本主义及其之前的剥削社会却将它们归少数人垄断和独占,用来剥削绝大多数人,而这绝大多数恰恰可能就是历史上为“资本”的积累做出较大贡献者的后人们。马克思毕其一生写下300多万字的《资本论》,目的是终结少数人用“资本”剥削多数人的制度,而不是“资本”本身。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发展者、繁荣者,不是终结者。如何从资产阶级手里接过“资本”,运用好“资本”,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财富,造福全人类,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历史使命。

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新加坡学界其实并不陌生。早在1973年,本地学者王润华教授便已在南洋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概论”和“西方汉学研究”的课程,向中文系学生介绍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将它们应用到中国文学的研究上。回顾这段教学经历,王润华教授有这样的描述:

社会主义不但不应该抑制“资本”,相反,比资本主义更加需要“资本”,因为资本主义垄断的“资本”只能使少数人富裕,社会主义却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缺乏作为重要生产资料要素的资本,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改革开放后,围绕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教条主义者数次兴风作浪,他们将引进外资视为发展资本主义,实际上是将“资本”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结果与将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混为一谈一样,既无知,又可笑。与将“资本”等同于资本主义的教条主义相比,引进“资本”更接近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引进“资本”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求其次方式,虽然让“资本”的垄断者们获得了相应甚至巨额的好处,但社会主义总算用和平的手段和方式利用了“资本”,发展了自己,积累了相应的新“资本”。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资本”发展生产力,不是偏离了社会主义,而是真正地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将资本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教条式假马克思主义,应该过时了!

频次对二语学习者语块使用准确性的影响 ……………………………………………… 周丹丹 范昆盟(2.48)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资料

马克思说:“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10]“一种不费资本分文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顺理成章的结论,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资料,因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在生产力的三要素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资料最为切题。同样是一块土地的耕作,耕作者使用畜力和使用机械的效率大不相同;手工机床与数控机床甚至3D打印的精度与附加值不能同日而语。科学技术在生产资料中的价值与功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资本”本来是个好东西,问题出在人剥削人的制度上。前提性是“资本”的重要特点:“资本”,要么是前人创造,要么是自己和同代人先前辛勤劳动的结果。总之,人类发展到今天的“资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非少数人或少数国家独自创造,只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贡献大小不同而已:包括中国在内的古文明大国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为后世的人类文明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近现代以来300年,欧美一些国家在“资本”的积聚方面,独领风骚。后者的“资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包括众多科学大家在内的人民创造,二是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对全世界人民的掠夺。一国一族内,也是这样。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财富的积累、文明的创造,非哪家哪族从始而终: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火药,现在都无发明人载入史册,说明这些本来就是许多人的集体创造;蔡伦造纸和毕升胶泥活字印刷术,不用说,也是集众多前人经验而大成;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一张靓丽名片,仅从现在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东北雪原、黄河长江源头、江南秀美古镇,到处都有千年之前著名窑口的蛛丝马迹;中华民族人口世界第一,中医的呵护作用不可小觑,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没有二人是同宗同姓。

1.1.1 纳入标准 ①女性;②术前粗针活检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③病灶≤5 cm,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④患者选择乳房全切,术中冰冻病理提示SLN有宏转移且进一步行ALND;⑤术后常规病理证实SLN有转移以排除术中冰冻病理假阳性。

科学技术不但能极大地提高生产资料的效用,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在一般认为,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一项追求知识的社会活动事业,具有认识的、文化的、哲学的价值。技术是根据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发展起来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体系,目的在于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促进了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和技术与科学整体化的发展。规律具有无限性,一方面规律的广度具有无限性,一方面规律的深度具有无限性,人类永远只能认识和探索规律,无法穷尽规律。这就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取之不尽。科学技术与一般实体物质财富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用之不竭性:一般实体物质财富都具损耗性,一只苹果,一个人享用,其他人就无法享用;科学技术可以重复利用而毫发无损。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同样的科学特别是技术生产出的产品越来越多,价格和利润越来越低,无法使少数人从中获得暴利的问题,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在马克思主义那里,这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正是人类应该奋斗的正确方向: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财富的极大丰富,剥削现象的消失。毋庸置疑,这一切都最终有待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

21世纪的“资本”,需要破除对马克思《资本论》及“资本”的教条式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否定与批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资本”本身。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7]“资本”在《资本论》及马克思那里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8]585这种“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的物质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就表现为“资本”。换言之,“资本”就是截至“今天”的已有剩余价值,资本就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完成式。广而言之,资本也可以包括人类精神文明成果在内。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资本”,仅从狭义而言,只包括物质,不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思想和观点是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经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说中的正确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思想和观点中出现个别“矛盾”甚至不正确的地方,既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不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科学性。人类的文明进步史不存在某个人的思想和观点全是科学的“奇迹”,更不能因为某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哪句话不正确,而推翻他其他全部正确的东西。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每句话都正确和科学的做法,本身就不正确和不科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全面系统地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和观点中的正确部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局面。在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思想观点的“鸡蛋”中挑“骨头”,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与方法,极易走向反马克思主义的邪路。

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定义,可以解释为:在企业内部,企业的管理层、企业的决策层以及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以期实现企业的基本目标的,一系列经营控制活动。而企业的内部控制最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投资者最高利益的基础上,能够创新出更多新型的、价值的内容。其具体实施体现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以及不同地方的政策规定,在使企业的财产和资源更加完整的基础上,实现企业长期发展中的经济效益提升。

自然是现时的生产资料,毫无疑问应该由社会所共有;“资本”是历史上人类文明成果的凝结,理应为全社会共同享有,当然,共享的方式应该多样,而且可以多样;科学技术必将创造未来更多的生产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保护自然生产资料、共享历史生产资料、创造更多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人类的未来就一定能更加美好。这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资料观。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观,为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集体备课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群体业务能力的锻炼.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发挥教研组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老教师提供经验方法,年轻教师贡献教学新思路,共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集体备课可以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便于课程教学策略与改革方案的实施.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实践解答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重建个人所有制何以可能”“个人所有制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等问题,认识不统一,不少人甚至对“重建个人所有制”本身感到费解。就这样,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注]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研究》Ⅰ页,徐祥军,2012年河南大学研究生博士论文;《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再研究”——破解所称经济学“哥德巴赫猜想”》,卢云峰,2007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等。 。

2017年3月上旬,在中国知网以“重建个人所有制”为主题,检索可得近900篇文献(3月6日16时35分为857篇)。2008-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卫兴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成稼,先后在《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纵横》《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等刊物,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到底是要重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还是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卫兴华教授持重建个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观点,王成稼研究员持重建个人消费资料的观点。早在2007年9月25日,卫兴华教授的《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观点》,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光明日报》发表。

卫兴华与王成稼的讨论,学说甚至文本与翻译对错的纠缠多,实践观照少。卢云峰、徐祥军等人虽然联系到了实际,但最终只将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阳光”,照射在股份制、股票等个别问题上,真可谓大材小用。不论是卫兴华、王成稼等前辈,还是卢云峰、徐祥军等“后生”,都主要囿于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学说层面“你来我往”,没有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层面,立足发展的实践,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上对恢复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也没有在马克思主义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指导下为未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新观点。

资本的运作与经营是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运作资本、经营资本的“资本家”。与资本主义的资本家运作、经营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剥削和压迫劳动者不同,社会主义的“资本家”同其他科学家一样,运作、经营的目的是为全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造福全体社会成员。资本是经济基础的重要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样,社会主义要将资本及其资本家关进社会主义制度的笼子,取其利,避其害。资本本身就是一种权利和权力。作为经济基础的资本权利,对上层建筑的社会公共权力具有决定作用。进一步完善关资本和“资本家”的笼子,最大化地取资本及其“资本家”之利,最大化地避资本及其“资本家”之弊,是习近平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科学技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靠任何神灵的启示,它们来源于科技劳动者长期艰辛的摸索与提炼。探索是科学技术生产的必然途径,创新是科学技术生产的灵魂,实验是科学技术生产重要的实践手段,理论思维是科学技术生产取得成果的关键性因素。将科学技术的生产者排除在劳动者之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的误解,或者说是最大的伤害。改革开放前,中国部分科技劳动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政治上被划入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之列,给党、国家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知识分子本人,都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幸甚至灾难。理论上的教条主义是“铸错”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清楚地表明共产党人对所有制的态度:“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8]286这就是说:第一,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一切建立在非阶级对立、不主张和鼓励一些人对另一些人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所有制,都不能称其为私有制;第二,共产党人只要求废除建立在阶级对立、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并不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外的其他一般所有制;第三,马克思要重建的个人所有制,就是没有阶级对立、没有人剥削人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所有制度。没有阶级对立、没有人剥削人的个人所有制,“姓社”不“姓资”。

个人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重要实现形式。分工与协作是社会的重要特征。个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就是社会。非剥削与压迫的个体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一种形式。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多样,甚至可以说具有无限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具有无限性。股票是资本与资本的协作。股份合作制是生产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协作。

为了验证最小跳数的能耗均衡树的有效性,用Matlab对算法进行仿真。在100m×100m的区域内,散布100个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传输距离为20m,Sink节点位于(0,50)处。设每个节点具有相同的初始能量,在一个周期里采集数据并发送一个数据包,路由节点对数据只转发、不聚合。每10个数据采集周期设为一个网络调整轮次,接收单位长度数据能耗为发送能耗的1/2,为了简化分析,忽略其他能量消耗。选择其中的3个一跳节点在各个轮次里发送给Sink节点的数据量统计如图6所示。

民营经济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一种实现形式,前提是没有建立在阶级对立之上,社会制度及其政权不刻意保护资本的拥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对劳动者的剥削。剥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剥削问题上,特别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弱势群体(被剥削者)的认知与感受,二是社会制度与政权是否刻意维护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剥削。当劳动者不承认自己被资本方剥削的时候,挑拨离间劳动者与资本方关系的人,不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当被剥削的劳动者有反抗之心,却无反抗之力和无反抗之法的时候,无动于衷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条件下,因历史或者不当政策导致的分配不公等,与剥削无关。当然,除了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不遗余力地追求公平正义外,社会主义再别无选择。否则,社会主义的性质就面临被改变的危险。

改革开放以来,教条主义者数次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给个体经济、民营经济戴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帽子,颠倒马克思主义的是非,阻碍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顺利推进。现在是摘下这些人马克思主义者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帽子的时候了!“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礼物,不应该谁想送给谁,就送给谁。一个人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要看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马克思主义添了彩,还是为马克思主义摸了黑。马克思主义不是既卖矛、又卖盾的“杂货铺”。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邓小平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思想和观点的人,也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的极大亵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伟大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30多年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成就举世公认。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实现,在中国可能也需要三步走:第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第三步,实现共同富裕。重建个人所有制,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步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与此相关的两个是非,现在应该拨乱反正:一是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不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真正地回归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丝毫地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真正地实践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字,最初针对苏联模式而言,实践已经证明,苏联模式不是教条主义原来所推崇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宗”。今天,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好坚持与实践。这就是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气。

三、生产资料国家(集体)占有与社会占有关系论

教条主义有个毛病,这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个人论断中的正确部分,往往不怎么坚持。“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2]75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这句话,是理解生产资料社会占有以及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与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但是,教条主义者几乎都绝口不提。

大英博物馆转心瓶解说词链接: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64989∂Id=1&searchText=Qianlong+vase&page=1

首先,不是国有经济能够决定社会主义的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应该决定国有经济的性质。国有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即国有的教条,来源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恩格斯早在“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之前的两个自然段中的一个长注,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辛辣的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2]752恩格斯在“不得不”的后面加了一个注。注的内容较长,这里详引如下:“我说‘不得不 ’,因为只有在生产资料或交通手段真正 发展到不适于由股份公司来管理,因而国有化在经济上 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国有化——即使是由目前的国家实行的——才意味着经济上的进步,才意味着达到了一个新的为社会本身占有一切生产力作准备的阶段。但是最近,自从俾斯麦致力于国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 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比利时国家出于纯粹日常的政治和财政方面的考虑而自己修建国家铁路干线,俾斯麦并非考虑经济上的必要性,而只是为了使铁路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战时,只是为了把铁路官员训练成政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一种不依赖于议会决定的新的收入来源而把普鲁士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无论如何不是社会主义的步骤,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间接的,既不是自觉的,也不是不自觉的。否则,皇家海外贸易公司、皇家陶瓷厂,甚至陆军被服厂,以致在30年代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时期由一个聪明人一本正经地建议过的妓院国营,也都是社会主义的设施了。”[2]752

不但资本主义有国有经济,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也有大量的国有经济。1999年,《当代经济研究》第9期刊登的《求是》杂志社编审郑宗汉的《中国历史上的国有经济》(署名“宗寒”),已经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资料,这里不再赘述。当然,因为资本主义可以有国有经济,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国民政府都以“国有”的形式搜刮了民脂民膏,社会主义就不能或者说没有必要再搞国有经济的想法,也是教条主义。这种错误观点的另一个“有力”论据,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的国家消亡。国家消亡与国有经济前矛后盾,持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人,这样据“理”以争。正确的答案仍然在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阐述和实践之中。“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2]755

这就是说,国家的消亡主要指“对人的统治”,即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职能的消亡;也可以说,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代替对人的统治,就是政治国家消亡。政治国家消亡,社会形态的国家仍然可以存在。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就是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应该同样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现在的问题是,国有经济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更好地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其次,农村土地承包制不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退却,而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实现。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承包没有改变土地属于社会(集体)的性质,只是生产单元落实到家庭这个社会的最低层次,这是由当时农村普遍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一些“理论家”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中国农村所有制状况,视为公有制的退却,耿耿于怀,寝食难安,担心“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会迟早淹没或者侵蚀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事实刚好相反,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制,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又一具体中国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是承包制不但没有建立在阶级对立基础之上,没有出现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下了头功。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共中央2017年一号文件鼓励农村土地的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政策与制度基础,这是生产资料社会占有中国方案或者说中国智慧的再升华。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实现形式的重大实践贡献。

总之,生产资料不但应该而且能够社会占有,没有任何输理的地方。原有的将生产资料社会占有与国有经济完全等同起来的“已有公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和错误附加,应该过时了。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既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基础,又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目的,国有经济应该是不断探索生产资料进一步社会占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示范区。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就是自然、资本、科学技术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全社会,不应该成为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工具,但究竟由谁经营、如何经营应该遵守效率与公平原则。谁能效率最大化、谁能公平最大化,就应该由谁来经营,什么办法能使效率最大化、公平最大化,就用什么办法来经营,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1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宋涛.《资本论》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551.

[5]刘冠军.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学习与探索,2014(01):1-1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1

[11]Muncy,James A.Measuring Perceived Brand Parity [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96(23):411- 417.

[1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Solution to the Historical Mystery of “Social Possession of Means of Production ”

WANG Xue-ping

(Dep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PC Party Schoo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the boundary of means of production is expanding accordingly. Means of prod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 in the 21st century is not confined to land, forests, rivers, minerals, etc.. Nature, cap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become the main contents of means of production. Social possession of means of produ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such as nature, cap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longs to the whole society and should not become a tool for some people to exploit others. However, who runs the business and how it is operated should abide by the principles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t should be run by those who can maximiz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We should operate it by whatever means and legalize it to maximiz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Key words :Marxism, means of production; social possession; re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ownership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3X(2019)03-0008-09

DOI :10.16614/j.gznuj.skb.2019.03.002

收稿日期: 2019-01-14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研究”(16XKS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学平(1964—),男,宁夏盐池人,编审。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责任编辑 李兰敏 英文审校 孟俊一

标签:;  ;  ;  ;  ;  

“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历史之谜解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