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凭脉麻醉并发术中知晓的因素与防治论文_曹菁

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 226511

【摘要】目的 通过对全凭静脉麻醉病例的分析,探讨术中知晓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将病例按性别、手术时间、安眠药使用史、酗酒史、咪达唑仑用药情况,术中失血量及ASA分级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知晓发生率,分析高危因素。结果 性别、手术时间、ASA分级组别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安眠药使用史、酗酒史、咪达唑仑用药情况、术中失血量组别为差异极显著(P<0.05)。结论 性别、手术时间、安眠药使用史、酗酒史、咪达唑仑用药情况,术中失血量及ASA分级均为危险因素,其中安眠药使用史、酗酒史、咪达唑仑用药情况、术中失血量属高危因素。为预防术中知晓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静脉麻醉;术中知晓;高危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通过麻醉诱导后,静脉给药维持麻醉的方法为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是在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1]。良好的麻醉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而患者在手术中知晓无论是无痛知晓还是痛觉知晓,对手术都不利,尤其给患者造成身体上及心理上的负担。对于预防患者术中的意识恢复,又防止麻醉过深,控制麻醉药浓度是关键。目前,随着国内应用BIS(bispectral index)通过对脑功能监测,控制麻醉深度使得术中知晓发生率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2]。但因为个体的差异、手术种类差异等因素,即使在BIS监测下,还是会出现患者手术中知晓的状况发生。本文通过对多样本TIVA资料进行分析,探讨TIVA术中知晓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接收全凭静脉麻醉共1506例,男性患者813例,女性患者693例,年龄范围为16岁至84岁,体重范围为30kg至102kg,无心理疾病及神经障碍疾病。排出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唤醒的病例、在术后24h内不能接受询问的病例、交流困难、不能正确表达主观感受的病例。通过监测收缩压、心率、汗液分泌、泪液分泌,以PRST评分判断麻醉的深度。

1.2 研究方法

1.2.1样本麻醉程序

在手术之前,注射0.1g用于镇静催眠的苯巴比妥钠(Phenobarbital Sodium)与 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的阿托品(Atropine) 0.6mg,麻醉诱导以1-2mg/kg 丙泊酚(Propofol)与1-3mg咪达唑仑(Midazolam)、1.2mg/kg苯磺顺阿曲库胺(Cisatracurium Besilate)、0.002mg/kg芬太尼(Fentanyl)静脉推注。待眼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气管插管、以5-10mg/kg Propofol及0.002mg/kg Fentanyl维持麻醉并间断性注射镇痛、肌松药。

1.2.2患者手术情况记录

在手术之前及手术后,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并记录,记录表如表1.

1.2.3 数据处理

通过SPSS13.0数据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并进行差异显著性t检验。

2结果

2.1 手术过程中患者知晓的发生情况

在1506例样本中,发生知晓的病例一共有1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3例,年龄为22岁至54岁,体重为48kg至87kg;女性患者为7例,年龄为17岁至68岁,体重为42kg至76kg;在手术进行的时间大于1h的1301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苏醒,小于1h的205例患者中有1例苏醒。有酗酒史的78例患者中,有2例苏醒,无酗酒史的1423例患者中有8例苏醒。通过Midazolam诱导的1390例中,发生苏醒的有3例,未用该药进行诱导的116病例中有7例苏醒,在服用安眠药史的95例中,苏醒的人数为2例,在无安眠药用药史的1406病例中有8例,在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大于1000ml的129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苏醒,失血量小于1000ml的1377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苏醒;ASA分级I-II级的972例患者中,发生苏醒的人数为3例,在III-IV级534例患者,苏醒的人数为7例,如表2。

:a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b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

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大,ASA分级处于III- IV级在年龄大、身体条件差的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的概率较大,因为麻醉师在给药时,充分考虑个体条件,所以在用药时,则会较正常少一些用量,从而导致麻醉程度不够,出现麻醉苏醒[3]。

酗酒或长期饮酒、使用安眠药均会导致神经敏感性降低,按常规给药量,会出现麻醉过浅症状。据相关文献报道在相同量麻醉药给药下,女性的苏醒时间比男性短四分钟且本文与郎学宝[4]结果相一致,女性的知晓发生率高于男性,所以在给女性给药时,要综合考虑女性身体状况及耐药性。

Midazolam诱导的知晓发生率极显著低于无用药组,因为Midazolam具有顺行遗忘作用[5],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术中苏醒的发生。

在本文所研究的1506例样本中,术中知晓的整体发生率为0.66%高于国外的0.3%至0.4%。所以在防治术中知晓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第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具有高危因素,根据评估结果选择用药量。第二,应用BIS监测,实时控制麻醉深度,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第三,对术中苏醒的患者及时安慰并进行药量补加,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在术中知晓发生后,要对患者情绪、心理加以重视是医生对患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侯涛,胡利国,康芳,柴小青. 全身麻醉术中知晓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05):540-542.

[2]曲晓霞. 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9.

[3]樊新彩. 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3.

[4]郎学宝,李波,高成杰. 全凭脉麻醉并发术中知晓的因素与防治[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123-124.

[5]张正迪,蔡铁良. 咪达唑仑对全凭静脉麻醉镇静程度的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14,42(02):173-175+179.

论文作者:曹菁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  ;  ;  ;  ;  ;  ;  ;  

全凭脉麻醉并发术中知晓的因素与防治论文_曹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