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妇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56例分析论文_梁珊珊

梁珊珊

(亳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妇科外科手术中对麻醉、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8月,112例妇科外科手术患者入组,其中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患者56例,纳入观察组,同期未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处理的对象56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全麻期间BIS、MAP变异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外科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可能增加稳定麻醉深度、呼吸循环的难度,需要加强麻醉深度的控制。

【关键词】妇科;外科;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麻醉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53-02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是一种血液保护方法,被应用于减少术中输入异体血,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大量循证研究显示其可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但是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会影响血液流变学、血气、心肺功能、有报道显示其会导致MAP、HR上升,影响麻醉质量。本文采用对照研究,分析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妇科外科手术对象麻醉深度的影响,为麻醉深度的管理提供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8月,妇科外科手术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术前估计手术出血量>600ml;②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③术前未合并心肺疾病、凝血以及血液系统异常;④术前Hb>110g/L、ALB>35g/L;⑤气管插管全麻;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术前进行预防性栓塞术;②预计出血量<血容量20%;③急诊手术;④体质量<18kg/m2;⑤拒绝参与研究;⑥严重的术中并发症。其中选择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患者56例,纳入观察组,年龄(40.2±4.5)岁。身高体重指数(BMU)(23.5±1.4)kg/m2。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40例。手术时间(112.5±37.4)min。按照年龄(±2)、BMI(±0.5)、ASA分级、手术时间(±20),选择同期未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处理的而对象56例入组,纳入对照组,年龄(39.0±6.2)岁。身高体重指数(BMU)(23.4±1.9)kg/m2。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40例。手术时间(119.4±36.6)min。两组对象年龄、BMI、ASA分级、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对象都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检测心电、中心静脉压、血氧分压等指标,双频指数检测BIS,评估麻醉深度。麻醉诱导后,丙泊酚靶控浓度3.0μg/ml。设置麻醉呼吸机呼吸为容量控制模式,维持参数调整潮气量为10ml/kg,诱导初始呼吸频率为10次/min,纯氧吸入浓度100%,手术期间呼吸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5mmHg,根据具体情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

对照组:不采血,手术开始后,采用平衡液、胶体补液,手术结束或Hct<25%时回输自体血,根据需求回输异体血。观察组: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采血量为血容量10%,anzhaaon采血200ml,采血量通过电子秤称重,按照1.060g/ml计算,采血速度控制在20~30ml/min之间,同时经过另外一条静脉通路注入与采集自体血量相当的羟乙基淀粉液。采血完毕后,不进行扩容,术中根据需求回输,依照补液公式计算术前液体缺失量。

1.3观察指标

全麻期间(诱导后、停止全麻)的BIS、MAP、HR变异指数。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呼吸循环紊乱、麻醉深度失控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以及WPS表格进行统计学处理,BIS、MAP、HR变异指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变异指数

观察组全麻期间BIS、MAP变异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妇科外科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旨在通过减少红细胞损失,降低异体输血的需求,大量研究显示其确实可以降低异体输血需求,减少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处理的对象全麻期间BIS、MAP变异指数都显著上升,尽管未增加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是这种方式确实增加了稳定麻醉深度、呼吸循环的难度。可能原因为:①在血液稀释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快进快出”、“大进大出”,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容量、相关指标的变化,从而影响全麻的效果[3]。围术期的病人的体液容量、电解质浓度、成分等变化会影响手术的风险、患者的预后。有报道显示,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处理,患者的MAP、HR都会明显上升,影响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从而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麻醉深度的控制[4]。②血液稀释本身还会影响麻醉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从而影响麻醉的效果,游离形式的药物浓度上升,从而影响丙泊酚等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增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从而导致麻醉深度下降[5]。血液稀释还会影响药物的分布,稀释后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导致丙泊酚分布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其在脑组织中的浓度,与此同时血浆清除率上升,药物的清除半衰期延长,作用更为持久,导致麻醉深度加深,麻醉深度对丙泊酚输注速度的敏感性下降。

因此,在妇科外科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需要进一步提高麻醉的质量,可以尝试降低丙泊酚的输注浓度,提升输注的速度,缩小麻醉深度的控制范围,降低调整麻醉药物的阈值,从而更好的控制麻醉深度。

综上所述,在妇科外科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可能增加稳定麻醉深度、呼吸循环的难度,需要加强麻醉深度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黄科,曹蓉,郭浪涛,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03):88-91.

[2]钟超超,徐兴国,曹苏.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09):857-860.

[3]潘雪萍.两种采血方式在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4):17-18.

[4]程勇,郭建荣,任芹,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米库氯铵药效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0):48-49.

[5]庾海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性自体血回输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异体输血及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7,2(22):31-33.

作者简介:梁珊珊,女,本科,1988年7月-,麻醉科,住院医师。

论文作者:梁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妇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56例分析论文_梁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