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肥对茉莉生长、产量与品质效应研究

平衡施肥对茉莉生长、产量与品质效应研究

周瑾[1]2003年在《平衡施肥对茉莉生长、产量与品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采用大田实验和盆栽实验研究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生物活性物质(FA)对茉莉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叁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大量元素(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茉莉花产量总体上与N成负相关,与P、K成正相关,作用的大小顺序为K>P>N。最佳施肥量为氮肥(N)132.4~197.6kg/hm~2,磷肥(P_2O_5)166.6~197.4kg/hm~2,钾肥(K_2O)126.8~155.3kg/hm~2。 (2)通过大田实验,研究了不同铁肥和硼肥以及CPPU(细胞分裂素)喷施对茉莉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螯合铁、硫酸亚铁、柠檬酸铁和硼砂均能促进茉莉植株的生长,增加株高、株花序数、花蕾数、蕾重、产量。其效果是螯合铁>柠檬酸铁>硫酸亚铁,螯合铁又以高浓度(0.1%)效果优于低浓度(0.05%)。叶面喷施CPPU促进了茉莉植株的营养生长,促使茎增粗、叶片增大增厚,但抑制了枝条的萌发,同时抑制了茉莉的生殖生长,如株花序数及蕾数减少、蕾重减轻。硼肥的效果是硼砂(0.2%)>硼砂(0.3%)。 (3)不同浓度螯合铁(FeEDTA)叶面喷施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螯合铁能提高茉莉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延缓植株衰老。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7~8(盛花期)达到最大值,8月后茉莉植株进入衰老期;叶面喷施螯合铁能增加茉莉叶片全氮、全钾的含量,减少叶片全磷的含量;提高茉莉叶片对全铁和活性铁的吸收以及土壤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促进植株的生长,增加蕾重,提高茉莉花产量,同时提高其品质,其作用效果是900mg/kg螯合铁>600mg/kg螯合铁>300mg/kg螯合铁。 (4)不同浓度黄腐酸(FA)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黄腐酸能提高茉莉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400mg/kg的黄腐酸对茉莉叶绿素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800mg/kg的黄腐酸。在盛花前期低浓度度的黄腐酸(400mg/kg)比高浓度的黄腐酸(800mg/kg、1200mg/kg)对茉莉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作用明显,而在盛花期和秋花期又以1200mg/kg的黄腐酸对茉莉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作用最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在不同时期对叶片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盛花期以400mg/kg的效果较好,而末花期以800~1200mg/kg的效果较好;800mg/kg黄腐酸对促进植株的生长,增加蕾重,提高茉莉花产量,提高品质效果最优,400mg/kg黄腐酸次之。因此,最适的喷施浓度是盛花期前喷400mg/kg黄腐酸,盛花期则喷800mg/kg黄腐酸。

孙骞[2]2013年在《氮素对温室切花百合外观品质影响的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氮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为定量研究氮素对温室切花百合外观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东方百合‘索邦’(Lilium "Oriental Hybrids"'Sorbonne')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南京市农科所的连栋温室内进行了不同定植期(2009.09.27、2009.11.29、2010.09.09和2010.12.05)和不同氮素水平(25、45、65、85mg·kg-1)的栽培试验。在定量分析氮素对切花百合品质指标(出叶数、株高、第一花蕾长度和花蕾直径)和出花率动态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氮素对温室切花百合外观品质指标和出花率影响的模拟模型,并用与建立模型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温室百合切花品质指标和出花率的模拟效果较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氮素对外观品质指标和出花率影响的分析。不同氮素水平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当季土壤供氮范围为25~85mg·kg-1时,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百合出叶数差异不显着,约为37片/株。当季土壤供氮25~65mg·kg-1时,株高、第一花蕾长度和花蕾直径有显着差异;当季土壤供氮65~85mg·kg-1时,株高、第一花蕾长度和花蕾直径无显着差异。不同氮素处理采收时统计的各级(一级、二级、叁级和四级)出花率表明,百合切花一级和二级的出花率随土壤供氮量的升高而增加,叁级和四级的出花率随土壤供氮量的升高而降低,当季土壤供氮65mg·kg-1时,各级切花出花率趋于稳定。2.氮素对外观品质指标和出花率影响的模拟。以冠层累积吸收辐热积(PTIsum)为发育尺度,以现蕾期叶片氮含量为植株氮素特征指标,定量分析了氮素对切花百合外观品质指标的影响,建立了氮素对温室切花百合外观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各施肥处理的百合出叶数(n)、株高(H)、第一花蕾长度(BL)、花蕾直径(BD)随生育期(PTIsum)的动态变化可分别描述为:BL=BL0×exp(cBL×(PTIsum-PTIBB))BD=BD0×exp(cBD×(PTIsum-PTIBB))结果表明,氮素对切花百合出叶数的影响不显着。当现蕾期叶片氮含量(LN)在1.87g·m-2以上时,各品质指标无明显差异;当现蕾期叶片氮含量在1.87g.m-2以下时,株高的增加量(HΔ)、株高增加速率(rH)、花蕾长度相对生长速率(CBL)和花蕾直径相对生长速率(CBD)均随现蕾期叶片氮含量的下降呈线性下降趋势,使得百合采收时的株高、第一花蕾长度和花蕾直径的值降低,影响了切花品质。现蕾期叶片氮含量与株高的增加量、株高增加速率、花蕾长度相对生长速率和花蕾直径相对生长速率间的关系可分别描述为: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对切花百合出叶数、株高、第一花蕾长度和第一花蕾直径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8、0.88、0.94、0.89,相对回归估计标准误(rRMSE)分别为0.09、0.14、0.15、0.15。采收时统计的不同氮素处理的各级出花率表明,百合切花一级和二级的出花率(R1和R2)随现蕾期叶片氮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当现蕾期叶片氮含量达到1.87g·m-2时,不再增加;叁级和四级的出花率(R3和R4)随现蕾期叶片氮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当现蕾期叶片氮含量达到1.87g.m-2时,不再降低。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对切花百合出花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为0.89,相对回归估计标准误(rRMSE)为0.21。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根据定植日期、土壤供氮量、温室内的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等信息,动态模拟温室切花百合‘索邦’在定植密度为36株·m-2时的外观品质,为百合切花生产中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袁仕豪[3]2008年在《水氮互作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采用控水盆栽、模拟不同降雨年型灌溉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水氮互作对烟田土壤供肥特性、烟株养分吸收、烤烟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及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烟田土壤氮素矿化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在烤烟生长前期土壤氮素矿化量较小,中后期矿化量较大。植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受施氮量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双重影响,随施氮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植烟土壤有效供氮量增大,而且施氮对提高土壤供氮能力的效应大于灌水,二者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施用氮肥后,烟田土壤氮素供应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供氮形态以硝态氮为主,供氮时期主要在烤烟生长的前中期,且施氮量越高,土壤供氮能力越强。2.随氮用量增加,烤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增大,施氮和灌水对烤烟养分吸收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氮用量的效应大于灌水的作用,水氮互作可以显着促进烤烟对养分的吸收。烤烟吸收的氮素主要分配在叶片中,以中部叶和上部叶氮素积累量较多,下部叶较少。烤烟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比例不同,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烤烟生长前中期以吸收肥料氮为主,而成熟期则以吸收土壤氮为主。在盆栽条件下,烤烟各生育期都以吸收肥料氮为主。灌水可以促进烤烟对肥料氮的吸收,水氮互作对烤烟吸收肥料氮有显着的耦合效应。施氮还可以加速土壤有机氮的分解释放,对烤烟吸收土壤氮产生显着的激发效应。3.烤烟不同生育期土壤氮和肥料氮对烟株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不同。在大田条件下成熟期土壤氮对烟株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大于肥料氮,且对上部叶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大于中部叶和下部叶。在盆栽条件下烤烟各生育期肥料氮对烟株体内氮素积累的贡献率都大于土壤氮,且随施氮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肥料氮对烤烟根、茎、叶中氮素积累的贡献率逐渐升高,而土壤氮的贡献率逐渐降低。不同部位叶片相比较,肥料氮对下部叶氮素积累的贡献率较大,对上部叶氮素积累的贡献率较小。4.水氮互作可以显着提高烤烟水分利用效率。在大田条件下烤烟的耗水量较大,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在盆栽条件下烤烟的耗水量较小,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模拟不同降雨年型灌溉试验条件下,平水年和丰水年烤烟水分利用效率较低,欠水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随施氮量增加,烤烟水分利用效率有增大的趋势。施氮和灌水对提高烤烟水分利用率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在土壤水分含量不足的条件下,施氮具有以肥调水的作用,促进烤烟对水分的利用;在施氮量较大的情况下,灌水则有以水促肥的效果,促进烤烟对肥料的吸收。5.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对不同水氮处理烤烟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条件下烤烟的氮素利用率较低,而在盆栽条件下的利用率较高。在模拟不同降雨年型灌溉条件下,欠水年烤烟对氮肥的利用率较低,丰水年利用率较高,水氮互作可以显着提高烤烟氮肥利用率。随氮用量增加,大田烤烟氮肥表观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而氮肥的农艺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的偏生产力呈下降趋势,烤烟对土壤氮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对肥料氮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在施氮量127.5 kg/hm~2条件下,烤烟的氮肥利用率只有23.1~31.8%。烟叶采收结束,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占施氮量的29%以上,氮肥的损失率在35%以上。烟田肥料氮的残留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随氮用量和灌水量增加,肥料氮向深层土壤中的淋溶量增大。6.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随追肥比例增大,烤烟对基肥氮的吸收量明显减少,对追肥氮的吸收量显着增加,烟株总吸氮量及其对肥料氮的吸收比例增大,对土壤氮的吸收比例减小。随追肥用量增加,烤烟对基肥氮的利用率升高,对追肥氮的利用率降低,但各生育期不同基肥与追肥比例处理烤烟对追肥的利用率都显着高于基肥,烤烟对氮肥(基肥+追肥)的利用率增大。烟叶采收结束,基肥氮和追肥氮在烟田土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留,随追肥比例增大,基肥氮的残留量降低,追肥氮的残留量增加,但肥料氮的总残留量和损失量减少。因此,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大追肥比例可以提高多雨地区烤烟氮肥利用率。7.随氮用量和土壤含水量增大,烤烟的株高、茎围、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和平均单叶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水氮互作对烤烟生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且株高、叶长和叶面积的增长对土壤水分的反应较叶宽和茎围敏感。从不同水氮处理烤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情况看,随氮用量增加,烤烟根、茎、叶中干物质积累量都显着增大,干物质在烟株体内的分配以叶中最高,茎中次之,根中最低;随生育期延伸,干物质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有降低的趋势,而在根和茎中的分配比例有增加的趋势。水氮互作对烤烟干物质积累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且施氮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作用大于灌水,水氮之间存在显着的耦合效应。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对烟叶的增产效应大于灌水,水氮互作可以显着提高烟叶产量。烤烟不同生育期干旱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不同,以旺长期干旱对烟叶产量的影响较大,而成熟期干旱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为显着。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氮用量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都显着增大,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烟碱和总氮含量升高。施氮和灌水都可以提高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但施氮的效应大于灌水,灌水和施氮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的互作效应。从不同氮用量处理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综合分析,浏阳试点氮用量以127.5 kg/hm~2左右较好,湘西试点施氮量以112.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9.根据控水盆栽和模拟不同降雨年型灌溉试验结果,建立了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和烟叶产量的水氮互作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烤烟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与土壤水分呈线性相关,单叶面积与土壤水分呈二次曲线相关;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烤烟株高、单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相关。说明随氮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增大,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增加,但在氮用量和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水氮的增产效应都趋于降低。根据所建烤烟水氮互作模型分析,充足的水氮供应能促进烤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烟叶产量。

冯鹏[4]2011年在《品种与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和林西县进行,研究了43个品种与种植密度、混播、施肥、水肥、收获期等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株高、叶长、叶宽、叶片厚度、黄叶数、绿叶数、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单株穗重和产量10个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为第一主成分,株高为第二主成分。以产量和株高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43个玉米品种聚为4个类群。2. 43个玉米品种中,科多8号发酵品质表现较好,pH值和缓冲能最低,乳酸含量和原料WSC含量最高,青贮料ADF和NDF含量较低,是调制高品质青贮饲料的首选玉米品种。3.中种植密度鲜草产量、CP产量显着高于低、高种植密度。青贮饲料ADF、NDF、EE含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CP和WSC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青贮降低了原料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种植密度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无显着影响。比较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中种植密度为适宜种植密度。4.中北410与豌豆不同播种量混播,混播处理中以中北410 2.5kg与豌豆3 kg处理CP含量最高,ADF、NDF最低;中北410与秣食豆不同播种量混播,混播处理中以2kg中北410与4kg秣食豆处理产量最高,中北410 1kg与秣食豆5kg混播CP含量最高,ADF、NDF最低。5.沙打旺与科多8号混贮,随沙打旺混贮比例的增加,混贮各处理pH值,CP含量递增,ADF、NDF递减;实验各处理青贮料较青贮原料黄曲霉毒素含量增加,玉米赤霉烯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减少;玉米与沙打旺1:1混贮处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较高,且有毒有害成分含量较低,为理想的混贮处理。6.科多8号施碳酸氢铵750 kg/hm~2及有机肥3000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科多8号施碳酸氢铵750 kg/hm~2处理pH值最低,原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缓冲能最低。龙丹13号施碳酸氢铵750 kg/hm~2及磷酸二铵225 kg/hm~2处理植株高度和产量均最高;施有机肥30000 kg/hm~2处理pH值最低,原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最高,青贮料ADF和NDF含量最低,为最佳的施肥处理。7.在一定范围内,灌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田间灌水量过大,玉米的水分利用率降低,所以要合理控制灌水量,以利于节水灌溉。施尿素225 kg/hm~2,灌水2070.30 m~3/hm~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7229.87 kg/hm~2,且该处理乳酸含量高,营养品质较好,为理想的水肥组合。8.收获期对青贮玉米产量表现相同趋势,乳熟前期>乳熟后期>开花期,乳熟前期收获pH值、缓冲能均低于其他时期收获,乳熟前期收获原料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ADF、NDF含量最低;乳熟前期收获青贮料粗蛋白含量最高,ADF、NDF含量最低,且亚硝酸盐含量最低,说明乳熟前期是适宜的青贮收获时期。

王兴义[5]2016年在《锌、铁肥种子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大多为石灰性土壤,土壤中有效铁、锌含量较低,难以满足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限制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本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选取了叁种微肥(七水硫酸锌、七水硫酸铁和螯合铁肥),每种微肥设置3个浸种和3个拌种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了了不同微肥种子处理对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农艺性状指标、光合特性和产量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锌、铁肥种子处理均有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和降低穗位高的趋势,锌肥6 g/kg拌种处理显着降低了株高、茎粗和穗位高,有利于作物的抗倒伏;无机铁肥0.075%浸种处理显着提高了株高,茎粗和穗位高增加不显着;螯合铁肥浸种或拌种对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高影响较小。2.锌、铁肥浸种均促进了玉米苗期的早发,促进形成壮苗,0.20%锌肥、0.075%无机铁肥和0.03%螯合铁肥处理对促进玉米干物质累积的作用最明显;适量微肥拌种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亦有促进作用,从拔节期开始效果逐渐明显,其中锌肥4 g/kg拌种处理效果最大,6 g/kg拌种处理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无机铁肥3.5 g/kg和螯合铁肥3.5 g/kg拌种处理在生育期内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均显着高于对照。3.适量锌肥种子处理均显着提高了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单株叶面积,并有效延长花粒期绿叶持续时间。锌肥0.20%浸种、4 g/kg拌种效果最明显;无机铁肥0.075%浸种和3.5g/kg拌种处理单株叶面积在生育期内均显着增加;螯合铁肥0.03%浸种处理在灌浆期和成熟期、3.5 g/kg拌种处理在生育期内叶面积均显着高于对照,增加幅度为4.2%~6.3%。4.锌肥0.10%、0.20%浸种与4 g/kg拌种处理和无机铁肥0.075%浸种与3.5 g/kg拌种处理均能显着增加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并延缓花粒期叶片衰老。螯合铁肥种子处理对玉米相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适量锌、铁肥种子处理能有效提高玉米净光合速率(Pn)。锌肥0.20%浸种处理在拔节期和乳熟期Pn均显着高于对照;4 g/kg拌种处理在抽雄吐丝期和对照差异显着。无机铁肥0.075%浸种和3.5 g/kg拌种处理在玉米生育期内有效提高了叶片Pn。螯合铁肥0.01%、0.03%浸种和3.5 g/kg拌种处理只在拔节期较对照显着提高Pn。5.锌、铁肥种子处理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表现为:各微肥处理穗数差异不显着,穗粒数和百粒重显着提高,最终提高玉米产量。锌肥种子处理中0.10%、0.20%浸种和2 g/kg、4 g/kg拌种处理显着提高了玉米产量;无机铁肥0.075%浸种和4 g/kg拌种处理的产量显着高于对照,其中0.075%浸种和3.5 g/kg拌种处理分别显着提高玉米百粒重和穗粒数。螯合铁肥浸种处理仅有3.5 g/kg拌种处理显着提高产量。

索炎炎, 范瑞兆, 司贤宗, 余琼, 孙艳敏[6]2019年在《砂姜黑土区花生优质高产的氮钙硫施肥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优化砂姜黑土区花生优质高产的施肥方案,本试验以豫花2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叁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氮肥、钙肥与硫肥配施对豫南砂姜黑土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钙肥和硫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有显着影响,产量效应方程中中等偏上的氮肥和较高的钙肥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品质效应方程中中等偏上的钙肥和中等偏下的硫肥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比较偏回归系数发现,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钙肥,硫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小,对籽仁品质影响依次表现为氮肥>硫肥>钙肥。单因素效应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的花生产量和品质与氮肥、钙肥、硫肥的用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模型模拟分析表明,花生优质高产的氮、钙、硫施用量组合为104. 08~111. 81、234. 36~282. 21、25. 15~40. 88 kg·hm-2;在经济效益最大时(36 682. 82元·hm-2),氮、钙、硫最佳施用量组合为107. 62、243. 15、22. 91 kg·hm-2,配施比为1∶2. 26∶0. 21。综上,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氮、钙、硫肥与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同时发现氮钙硫肥互作能够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但花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品质的氮钙硫配施组合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豫南砂姜黑土区的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平衡施肥对茉莉生长、产量与品质效应研究[D]. 周瑾. 四川农业大学. 2003

[2]. 氮素对温室切花百合外观品质影响的模拟研究[D]. 孙骞. 南京农业大学. 2013

[3]. 水氮互作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袁仕豪. 河南农业大学. 2008

[4]. 品种与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D]. 冯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5]. 锌、铁肥种子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 王兴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 砂姜黑土区花生优质高产的氮钙硫施肥模型研究[J]. 索炎炎, 范瑞兆, 司贤宗, 余琼, 孙艳敏. 核农学报. 2019

标签:;  ;  ;  ;  ;  

平衡施肥对茉莉生长、产量与品质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