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效果研究论文_王甜甜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保科 434020

【摘 要】目的:探讨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营养不良患儿中选取96例,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8)应用常规综合疗法,研究组(n=48)则加用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就2组患儿营养不良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儿的营养不良治疗总有效率是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② 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是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58%(P<0.05)。结论: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对改善小儿营养不良治疗效果上有重要意义,并能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小儿;营养不良

本研究旨在明确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对一组符合小儿营养不良纳入标准的病例资料予以分组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营养不良患儿共96例,均自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共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3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94±0.51)岁;研究组患儿共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4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97±0.45)岁;2组患儿年龄、性别分布等比较存在同质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儿均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如烦躁哭闹、精神不济、发育迟缓等,部分患儿存在消瘦、皮肤苍白、肌肉松弛等症状,可明确诊断为小儿营养不良;②病历资料相对完整,对结果判定不影响;

(2)排除标准:①家长不配合;②因免疫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营养不良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综合疗法,即积极矫正小儿不良喂养方法,改进其母乳喂养,提升母体营养摄入量等,适量补充维生素B,正确使用胃动力药物,及时纠正电解质异常,在食物中增加矿物质、蛋白质比重,增加食物种类和质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等;

研究组患儿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治疗,具体如下:

(1)保健方法:①口腔保健。营养不良患儿口腔内部比较干燥,应以针对性口腔药物予以局部涂抹,修复其口腔创面;②皮肤保健:本病患儿存在皮肤干燥、松弛情况,感染风险较大,应及定期翻身、擦身,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患儿出现皮肤感染或者褥疮;③眼部保健:本病患儿眼角膜比较干燥,应以消炎软膏涂抹、擦拭;

(2)临床保健指导:首先,告知家长患儿的具体病情,讲解发病原因以及不遵医嘱治疗的后果,使家长对小儿营养不良疾病予以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其次,详细讲解小儿营养不良的食疗方法,为患儿制定科学饮食计划,使家长明确食疗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对不足1岁的患儿进行母乳喂养,必要时辅助以豆制品、蛋白质等高营养食物;最后,对家长进行用药指导,本病患儿消化功能较差,需辅助以适量药物,告知家长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按照规定剂量、给药途径进行治疗,并实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1.4观察指标

(1)观察患儿发育停止或者迟缓现象变化、肌肉萎缩、消瘦等症状变化,评估其营养不良治疗效果;

(2)自拟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治疗内容、治疗操作、患儿表现等的满意度,按照满意、尚可、不甚满意、极不满意四级标准进行评分,单项评分为4分、3分、2分和1分,总分在9分以上者为满意,8分及以下者为不满意;

1.5疗效判定标准[1]

①显效:患儿发育停止或者迟缓情况消失,肌肉萎缩、消瘦等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②有效:患儿发育停止或者迟缓情况以及肌肉萎缩、消瘦等症状均显著改善;③无效:患儿发育停止或者迟缓情况以及肌肉萎缩、消瘦等症状均未改善,甚至情况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定性资料以例数(n)表示,组间率(%)对比则实行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结果

2.1 小儿营养不良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儿的营养不良治疗总有效率是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儿的营养不良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小儿营养不良的致病原因较多,其中以长期营养摄入不均衡为主,可导致体内微量元素、蛋白质以及能量摄入缺乏,从而引起各种疾病[2]。小儿营养不良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萎缩、发育迟缓、脂肪减少等,尤其好发于农村儿童,临床医师一向致力于研究小儿营养不良的有效治疗手段,但迄今尚未提出理想方案,多采取常规综合疗法,比如母乳喂养、补充维生素B等,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部分患儿家长的治疗需求,有必要探索其他治疗手段。

有学者认为,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应用临床保健指导、保健疗法可改善营养不良治疗效果,但该观点缺乏大量临床实践结果支持[3]。笔者在研究组患儿常规治疗中即辅助以临床保健指导、保健疗法,其中保健疗法分为口腔、皮肤、眼部保健,可预防口腔溃疡、皮肤褥疮等并发症,而临床保健指则可增强家长的护理技能和对患儿的饮食管理能力,保证患儿治疗安全的同时,改善饮食、用药等治疗效果。

结果提示:研究组患儿营养不良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83%,家长满意度高达100.00%,印证了上述分析,并证明了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用于小儿营养不良临床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树生,袁间梅. 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营养不良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7):1444-1446.

[2]赵文利,闫洁,杨秀花,等. 膳食营养指导及适量肠内营养补充对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营养不良改善效果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8):85-88.

[3]王军玲,李汉群,胡晓岚,等. 神经性厌食致营养不良患儿行随访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1):91-92.

论文作者:王甜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效果研究论文_王甜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