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新实力论文

中国女性新实力

□ 三秋树

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第一人:敢说“不”的勇气

在中国,申纪兰是男女平等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PPP是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项目融资模式,以合同方式确立,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通过公共部门(政府)和私营部门(企业)共同努力,提升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率,实现物有所值。

她嫁到山西西沟村时,是彼时农田里唯一一名女性劳动力。1951年,因为在生产中的突出表现,22岁的她被村民们选为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她意识到自己“能说上话了,得为妇女做点事情”。

申纪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妇女下田,但如何调动妇女的积极性,让她们得到应有的尊重,才是真正的难题。当时有妇女抱怨:“男女干一样的活儿,男人一天记10分(工分),妇女只记5分,还不如在家纳鞋底呢。”申纪兰提出质疑,记分员说:“男的就是比女的强嘛,地里的哪项技术活儿不是男人干的?”

申纪兰不信这个理,下次“耙地”的时候,她死活不愿牵马,非踩耙不可。一天劳作下来,大伙儿都称赞她耙的地又匀又平,她再去“理论”时,记分员涨红了脸,给她记了10分——这可是西沟村的女劳力第一次得10分!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嫁到这片不毛之地,在离娘家10多公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与白万祥结为夫妇。谁知道,这里没有路,没有电,抬头是沙,低头也是沙。方圆十几里只有一户人家和一棵树,那是她丈夫白万祥和父亲种下的一棵树。

消息在西沟村炸开了锅,申纪兰趁热打铁,与村里的几名妇女积极分子一起向社里提出“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面对这个要求,男人们也不干了:“妇女们劳动得怎样都不知道,就要同工同酬?”

于是,双方干脆来了场实地干活比赛:妇女能和男人一样放羊、耙地、站耙,丝毫不弱;妇女还能下地间苗,动作灵巧,甚至超过了男人……秋后社里评出21名劳模,妇女占了9名。

申纪兰和工友

男人们终于服气了,社务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重新确定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分配办法。于是,西沟村成为“中国最早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的地方”,“男女同工同酬”逐渐在全国普及,并在1954年被写入了新中国《宪法》。

2016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就在她家门口召开了,她还被邀去为大会做演讲。那一刻,殷玉珍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咱中国农民不仅能把不毛之地变为茂密林地,还能把绿色庄园变成玫瑰花海。

在历史的长河里做一个“野丫头”

中国的历史天空里,众多杰出女性如星星般闪耀着熠熠光芒。

1912年出生于上海书香世家的王承书,是那个时代颇具野心的女子。她17岁时喜欢上物理,后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接着又出国留学。她和导师创建了以两人姓氏命名的“WCU(王-乌伦贝克)方程”,一经发表就轰动全世界。这条极有价值的方程式,至今仍被科学界沿用。

接下来,她第一个证明了索南多项式。这个成果,再次引起国际学术界巨大轰动。

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个中国女孩子带给世界学术界的惊艳。不出意外,她应该成为蜚声世界的物理学家。然而,她在成名后选择回国,进入刚刚筹建的热核聚变研究室。

从此,她从国际物理学界神秘消失,告别丈夫和孩子,隐姓埋名。1962年,她悄悄来到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504厂,转行进入分离铀同位素这项高精尖技术的研究事业中,是放眼周遭唯一的女性工作者。

王承书和丈夫张文裕

她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伟绩更被深深地“藏”了起来,她也成了中国核武事业中最神秘的存在。

长年不倦的工作使她积劳成疾,但她很少去医院,既怕影响工作,也不愿多花国家的钱。她晚年患白内障,医生建议她打10支进口药,当听说每支药要花600元人民币时,她幽默地说:“你看,我这对眼睛还值6000元吗?”

她对自己“抠门”得厉害,可对国家和社会却无比慷慨!她总是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奖励和稿费,捐给单位用来购买书刊。为弥补办公费用的不足,她经常自己花钱,买大量纸张供工作人员使用。

她同丈夫生前就约定,不给自己孩子留钱财,将全部积蓄捐给了“希望工程”。

她有车不坐,有名不署,有利不图,有权不用。她的一个学生说:“老师,她是那种死后既有资格见马克思,又有资格见爱因斯坦的人。”

对困难说“好的,我来”,对名利说“不”,以王承书为代表的中国女性,才是真正的“宝藏女孩”。

屠呦呦、叶嘉莹、杨绛、李佩、张弥曼等等,这些都是时代的“野丫头”,她们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积攒着中国女人的勇气、机遇、实力与胸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女人获得了参与创造这个世界的资格证。

“全球最有野心的女性”在中国

2019年伊始,美国的NASA公开了最新的卫星数据,显示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而让地球变绿的最大功臣,正是中国。

权威杂志《自然》直接指出,中国比印度更能称作绿植增加的主力,因为中国新增绿化主要是靠森林,印度则主要靠农田。

中国在全球绿化方面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有一个答案是:消灭了一整片沙漠!而消灭这片叫“毛乌素沙漠”的人,被称为“中国最牛治沙人”,她叫殷玉珍。她用33年的时间,向风沙与贫穷说“不”,将沙漠变成了绿洲,让“中国绿”赢得世界的赞誉,她也因此被称为“拯救地球的中国女性”。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与内蒙古交界,曾经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北京市大小。毛乌素沙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由于农牧民不加节制的开垦放牧和战乱的破坏,才变成沙地。

“你是不明白还是不敢相信?你把钱包打开,看看里面有多少钱,你就用钱包里所有的钱,买我手里的这张纸——你要的拍卖推荐函。明白了吧?你还是不明白?我把拍卖推荐函卖给你,我就有钱了。你呢?就能拿着它到法院拿这栋楼的拍卖业务了。当然,我有个条件,你必须跟我赌一把。”

新婚之夜,风刮得令人心烦意乱。他们的“新房”是在一个多半截子埋在沙里的“地窨子”里,木棍做横梁,上面铺了些树枝、蒿草,糊了层泥。刮上一夜“黄风”,“地窨子”几乎被埋住。终于盼到了天亮,门打不开,小两口挖了半天沙才爬了出来。那一天,风在呼啸,殷玉珍的眼泪也像断线的珠子。

这种帮倒忙的方式,是妈妈闯入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并承担了本应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因为磨蹭造成的后果。虽然结果是美好的,孩子上学没有迟到,作业按时完成,时间安排紧凑,但每一步都是在妈妈的保护伞下进行的,不是孩子自觉自愿的结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虽然做事情会被妈妈骂,但只要我装听不到,妈妈什么都会替我做的。长期下去,妈妈只会越来越累,孩子也丧失自己锻炼的机会,不利于独立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日子是很容易令人绝望的,殷玉珍也想到了离开,可是,她低着头,流着眼泪在前面走,老实巴交的丈夫在后面哭,再后面是眼巴巴瞅着的公公婆婆。家里那条小狗也追上来,围着她咬裤脚。最后,她还是迈不动脚步了,心一软,夫妻俩抱头痛哭,说一声“回哇”,又回到了那个“地窨子”里。

陕北媳妇大都是持家好手。殷玉珍也好强,家里穷,也要把小土屋收拾得干干净净。没事的时候,她望着门前的黄沙就想: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呢?这辈子就让沙子欺负着?她不甘心,她要种树。

1986年春天,殷玉珍和丈夫用打工挣来的钱购买了600棵树苗,种在房子的周围,每天细心照料。那时,殷玉珍每天除了给树浇水,其余大部分时间就呆呆地瞅着这些小树。冬去春来,经历了风霜和干旱之后,栽下的600棵小树只活了不到10棵。其间,殷玉珍病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棵树苗的枯萎都令她沮丧,而每一棵还存活的小树又给了她微弱的希望。

殷玉珍

别人冷嘲热讽,劝她别再干这没有希望的事。可是,殷玉珍想到的却是:有一棵树能活,就说明这沙子里能种树。

夫妻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两个人像一支队伍,饿了就啃一口干粮喝冷水,累了就在沙地上歇一歇。他们的脚底不知烫出了多少个泡,汗水不知往沙里流了多少,铁锹也不知用坏了多少把。倔强的殷玉珍只有一个念头:“宁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沙欺负死。”

有一年春天,全家齐上阵,整整干了三个月,栽下5000棵柳树。结果,一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就把天地搅翻了个儿。要是别人,早就缴械投降了,但殷玉珍还是不服气,提了铁锹就出门。她琢磨,怎么才能不让大风把树苗都刮倒,观察风的方向,沙的走向,还是要先把周围的沙子都固定住,才能开始种树。慢慢地,她找出了与沙漠相处的方式。

[12] Michael R. Pompeo, “America’s Indo-Pacific Economic Vision,” Indo-Pacific Business Forum, U.S. Chamber of Commerce, Washington D.C., July 30, 2018,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remarks/2018/07/284722.htm.

苦,她不怕,累,她也不怕,最怕的是一个人在沙漠里的孤独。有一天,殷玉珍在植树时远远看见有一个人在沙梁上走动,她惊喜地扯开嗓子喊,又挥挥手,那人却没有任何回应。她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40多天没有见过活人了。没有人搭话,她跑去找那个陌生人的脚印,用筐把那个脚印盖上……孤独到这样的境界,恐怕常人很难理解。

殷父来探亲,看到殷玉珍瘦得皮包骨头,老人坚持要带女儿回家。可是,殷玉珍却带着父亲走遍了她的“森林”,描绘着她要的未来:这里不仅要绿树成荫,还会有各种果树、花草,年年有收成,岁岁有花香。

“宣称”资源在中美的报道中使用的都比较少,分别只占14.20%和6.88%。其中,在“赞同”一项中双方使用最多的是“obviously”“of course”“certainly”等评价副词,以强调某个观点是无可争议的,并暗示报道者和潜在对话者立场一致。例如:

而另一组数据则透露了另一个事实:中国女性,到底有多累?

2016年,她和相关企业联系,开始种植玫瑰,向生产玫瑰油、化妆品和玫瑰食品进军。如今,十几亩玫瑰的香气已弥漫在她的绿色庄园里。在沙漠里,殷玉珍本来想活下来,接着“绿起来”,然后,她又梦想着富起来。担任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林业协会会长后,除了到外面为100多个造林大户化缘防火设备,她还把自己种的5000亩林地捐给村里,让村民都能领上公益林补贴,享受林沙产业红利。

“男女同工同酬”的更深层次意义是男女平等。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性,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隐忍,践行男女平等,追求男女平等。

“哎,江,进我的房间把我的睡衣拿出来。”吉尔金娜在卫生间里叫喊着,江大亮往卫生间里一望,却见吉尔金娜正光着白花花的身子看着她,江大亮忙扭头钻进吉尔金娜的房间里,举着遮着脸把睡衣递了过去。“你真是个害羞的大男孩。”吉尔金娜笑出了声。

从哭泣的新嫁娘到治沙女神,33年过去了,殷玉珍和丈夫一起在沙漠里重建了一个家园。33年间,他们种了50多万棵树,种树面积达到7万多亩。

这一次,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沙漠上的绿洲,无数人向这名叫殷玉珍的中国农妇点赞:她建设了自己的家园,也“拯救了地球”。

不服输、不认命,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新一代中国女性的格局与担当。时至今日,在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0%,与中国男性的就业率持平。

2015年4月,北京西城区一幅“公益海报”引起关注。

通过对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走到了与其他多学科交叉的关键时刻,而且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在脑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一再突破脑科学的极限,使最终观测大脑实时活动成为可能。

中国女性在各行各业中,是真正的巾帼与须眉平分秋色。恰如纽约工作生活政策中心研究显示,中国女性是全球最有 “野心”的女性:76%的中国女性希望担任最高职位,而美国的比例只有52%。

强悍的中国女性,在顶尖富豪阶层,在中产阶层,甚至在普通阶层,都全面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

殷玉珍没有食言。在她和丈夫“愚公”般的努力下,“紧背沙”植被增多,沙丘不见了,土壤越来越厚,土地越来越平整,降水也明显增多。殷玉珍和丈夫在住房周围改造出一片水浇地,修建苗圃,种植了上百亩瓜果。一年又一年过去,他家的瓜果可以从5月吃到9月。土壤肥沃了,他们每年还种植小米、绿豆、糜子、蔬菜等200多亩,还养了500只羊。她把自己种的土特产统一注册了商标“漠海”,有机小米一斤能卖30多块钱,拉到旗里就卖光了。她终于实现了春耕秋收的愿望,每年仅杂粮就收入二三十万元,再加上养羊养牛的收入、公益林补贴,农林牧并举,每年的收入达到了百万元。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和IMM-CKF算法都可以对目标运动进行有效跟踪。经过分析表明,IMM-RDCKF与常规IMM-EKF、IMM-CKF算法相比较,优点在于以下几点:

中国女性的“勇于说不”和“不轻易说不”

70%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厉害到什么程度呢?要知道,法国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才只有62%,新西兰女性60%,法国女性50%,美国女性58%,日本女性30%,印度女性28%。

海报上写着:“做一个好主妇、好母亲,是女人最大的本事。为什么非要削尖了脑袋、累吐了血,跟男人争资源、抢地盘呀?”落款是“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孟子》哲学术语在不同译本中的英译分歧,不仅体现在称谓词人际功能的缺失以及特有名称文化背景的缺失,更体现在对含义复杂的文化词汇的误读方面。例如,在《礼》曰:“父,召,无诺。”一句中,其本身含义是指父亲在召唤子辈时,子辈要做到毫不怠慢,马上起身回应父亲的召唤,而在赖发洛的翻译中却错将其翻译为“在父亲召唤时不要答应”,这不仅有悖于原作意思,也错误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误读了《孟子》中对孝道的阐述。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 吴健瑜等(2):248

各大媒体向西城区民政局追问:如此性别歧视,意欲何为?

西城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非常委屈,因为他们出于好心——据说海报文案来自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台词,本意是“平复当事人心情”,“维护家庭和美,改善夫妻关系,保护家庭完整”。

对于这样的解释,许多媒体不买账。先不提这海报的内容能否达到调解离婚的初衷,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女性在各个方面应当享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从宪法的原则来讲,没有什么地方是专属于男性的“地盘”,这是所有国家机关必须遵守的铁律。看来,西城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对这个原则一无所知。

一天后,西城区民政局取下了这一海报。

作业区内近7万亩的明沙都治完了,殷玉珍开始把“百年树种”换为“千年树种”,把生态植物换成经济植物。1999年,殷玉珍第一次走出毛乌素参加劳模会。她把获得的第一条荣誉绶带挂在自家毛驴的脖子上,这些年的苦,只有她和它们知道。

《2018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投入工作的时间比男性少9%,投入家庭的时间高15%。步入婚姻后,女性工作时间依然比男性少9%,投入家庭的时间却比男性高出22%。职场女性平均投入家庭的时间比男性高15%。

多出来的时长中,女性一直在生育和抚养孩子、兼顾工作与维系家庭情感之间作斗争。

气态臭氧对干燥食品和食品微生物污染物的有效性取决于经过处理的产品的表面性质、臭氧浓度、环境湿度、温度和产品的水活性,比如臭氧对开心果仁中黄曲霉素的解毒效果优于地面开心果;谷类面粉和黑胡椒需要较高的臭氧浓度和较长的处理时间,以达到对整个谷类和胡椒粉的类似杀微生物效果。

在家务分配中:中国20.3%的家庭,女人包揽了全部家务,41.7%的家庭,女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有91.1%的女性认为自己承担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照料孩子的责任。

当前中国女性平均一周需进行25.9小时的家务劳动,而男性平均只有16.8小时。另外,女性平均每周照顾小孩的时间为3.9小时,而男性平均只有1.8小时。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冰开展了丰富的研究,关于冰情监测的技术不断进步[1-2];冰力学性能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3]。尽管如此,在大部分研究成果报道中,很少系统的描述测试的设备和技术[4-8]。随着测试技术和研究方法越来越成熟,不断有新的成果和技术被报道[9]。所以将新老技术相融和,在原有建议试验技术方法基础上[10],进一步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此问题,徐梓竣等[11]对近期冰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的方法与设备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结合冰三点弯曲强度试验测试过程的照片,对试验冰坯采集、试样制备、测试技术、测试设备、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不用罗列数据,随便一个中国女人都有婚前小公主、婚后女超人的实战经验。白天,她是职场“白骨精”,跟男人一样赚钱养家,但回到家里,她们洗衣做饭、带娃、辅导功课……且被视之为理所应当。

睡到自然醒,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对于她们来说,才是最大的奢侈品。

全世界因此惊呼:中国女人,你到底有多能干?!

不可否认未来是科技的世界,于是很多公司关注科技,强调它们的产品对人类很有用处,甚至可以改变人类;但有时却忽略了人类的需求,可能不只科技。

这世界上,有了家,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家务。这一点,没有中国与世界的区别,只有中国女人与外国女人的区别。中国女性默默地不在家务上与男人平起平坐,不是她们不累,而是她们愿意用这样的细心、大度,来对换一份理解、疼惜。家务事,还是要感情用事。君不见,无论是春晚,还是老百姓的嘴边,总有一句打卡的话:“家和万事兴。”

这一句话,是中国男人的定心丸,也是中国女人的提神丹。

因此,尽管全世界都在高喊:事业与家庭,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但中国女性,在外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坚力量;回到家里,她们是相夫教子、滋养家庭的承重墙。她们在事业与家庭这个天平上,拿捏着优雅的平衡,是这个世界和谐、温暖、友爱的那根脊梁。

拥有说“不”的权利,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性累积的实力体现;不轻易说“不”,是她们温柔的担当与格局,是这个世界美好幸福的重要依据。

(摘自《家庭》2019年第16期)

标签:;  ;  ;  ;  ;  ;  ;  ;  

中国女性新实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