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论文_王超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靖江2145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偏瘫患者正确选择步行训练时机对其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5.4月至2016.6月间收治的50例偏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步行训练后,采用Ba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自理及步行能力。结果 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较好例数所占百分比为68%,干预组为88%,干预组较高,P<0.05。结论 对于偏瘫患者在肌力恢复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正确指导患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坐起-站立-步行流程进行训练,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好。

【关键词】步行训练;偏瘫;康复效果;肌力

偏瘫在民间又可称之为半身不遂,一般多见于脑血管疾病后,机体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面部肌肉、舌肌下部等部位功能异常,患者行动时步态异于常人,导致偏瘫的主要疾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饮食习惯不良、存在暴饮暴食表现、患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病前存在激烈的情绪冲突等[1-2]。大部分患者发病后表现为需长时间卧床、失去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而对偏瘫患者而言,疾病治疗过程中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预后存在积极意义。本文研究对偏瘫患者正确选择步行训练时机对其疾病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4月至2016.6月间收治的50例偏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25例患者,对照组包括男19例、女6例,年龄范围在5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2.5)岁,疾病类型包括脑梗死脑梗塞16例 ,脑出血9例,左侧肢体偏瘫18例、右侧为7例。干预组包括男21例、女4例,年龄在53-72岁,平均为(63.4±3.0)岁,上述疾病分型分别为19例、6例,病发部位包括左侧20例、右侧5例。纳入标准[3]: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患者不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

对照组患者在疾病恢复至肢体能承受大部分体重、站立平衡评分较好、患肢可能自行做屈膝及踝部关节后进行步行训练,干预组患者在肌张力有一定恢复时即可进行训练,同时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护士应积极与偏瘫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训练计划,指导家属为患者在床上摆好功能体位,且应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骨头突隆处放置软枕。②疾病早期进行床上肢体功能锻炼,包括指导患者缓慢进行翻身、嘱咐保持正确呼吸,协助床上活动上下肢体,指导其进行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首先训练患者练习床上坐起、保持平衡训练十分重要,逐渐训练患者使用轮椅协助行走。③坐位逐渐向站立转移,首先指导患者依靠拐杖支撑下进行锻炼站立,后帮助患者逐渐保持平衡,进行步行训练,顺序按照站立平稳-协助进行步行-独立步行。护士应随时注意患者步态并加以纠正,且逐渐增加训练难度,由直行逐渐向转圈转变。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行为,提供健康宣教工作,包括出院后保持健康生活行为,合理饮食,劝诫患者维持平和情绪,与家属积极沟通,告知其为患者营造良好生活氛围十分重要,说明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以及保持适当运动及体重控制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采用Bathel指数(MBI)评分[4],指标包括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中进食、洗漱、排便等,采用百分制评分,单项目十分制,>60分表示患者自我照顾能力良,日常生活仅需小部分协助,步行能力较好;41-59分表示患者照顾能力评分中等,患者需他人大部分协助,可短距离步行;<41分表示较差,自理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结两组患者Bathel指数

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较好例数所占百分比为68%,干预组为88%,干预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自理能力(n=25,例)

3 讨论

大部分偏瘫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康复训练相关信息了解程度较低,此时医护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正确选择步行训练时机对于康复效果影响较大,传统针对偏瘫患者进行训练时一般选择在疾病治疗3个月后,但大部分患者此时对步行感觉较陌生,步态难以纠正,因此在肌力恢复早期即进行训练取得效果较好。

有研究表明[5],对于偏瘫患者在肌力有一定恢复时早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相较于传统治疗后三个月时行步行训练的患者而言取得效果较好。本文经研究得出,干预组患者早期进行步行锻炼,患者Bathel指数评价较好,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及步行能力均较好。两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偏瘫患者在肌力恢复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正确选择时机,并指导患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坐起-站立-步行流程进行训练,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好。

参考文献

[1]王莉,戴朝秦.水中强化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76-78.

[2]李高.肌力训练联合水中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2):942-944.

[3]杨伟,牟志伟,陈卓铭等.步行训练矫正仪用于治疗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9-71.

[4]赵爱英,姜布平.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强化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7):1274-1275.

[5]廖亮华,方玮,刘木朋等.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眼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1):826-829.

论文作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  ;  ;  ;  ;  ;  ;  ;  

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论文_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