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防控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论文_李保华

结核病的防控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论文_李保华

菏泽市牡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结核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结核病疫情现状及防控现状进行分析;并退提出加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建设、规范结核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管理、优化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建设等改进措施,以期优化结核病的防控效果,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为结核病防控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参照依据。

关键词: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健康教育

前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全球结核菌感染群体数量高达20亿,而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则约为1300万人,同时,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率也处于不断增长状态。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防控方案始终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为了抑制结核病的传播发展,分析结核病的防控现状及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结核病的防控现状

1.1结核病疫情现状

目前我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群体规模较大,这些感染者多未表现出结核病典型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占比约为8%-15%。2016年的结核病统计结果显示,我国2016年结核病发病总人数约为92万,结核病死亡率26%,而新发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的耐药率约为6.6%[1]。

1.2防控状况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结核病的发生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干扰。自我国将结核病纳入重大传染病范畴后,于2001年开始,全面深化推行各项结核病防控措施,从结核病发病率来看,这些防控措施对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长产生了有效的抑制作用。与2000年我国涂阳结核病发病率相比,2010年的涂阳肺结核发病率降低约61%。而我国近年来的结核病死亡率也印证了结核病防控措施的应用效果。

从整体层面来看,我国目前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仍不容忽视,其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结核病患者耐药率占比较大,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数量明显增多。随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长,虽然结核病发病率因各项防控措施的抑制有所下降,但结核病患病人数仍处于不断增加状态。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结核病疫情仍较为严重。

2结核病防控的改进措施

2.1加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结核病患者及结核病高危人群规模的不断发展,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对象逐渐增多,这一变化为各项防控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负责结核病防控工作人员层面来看,加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方法如下:

联合各大医疗机构及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建立统一电子登记报告系统,实现结核病患者信息的全面共享。对于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而言,电子登记报告系统的建立,为其信息获取工作提供了更加高效化、便捷化的技术支持。在这种防治管理模式下,相关人员可快速从电子登记报告系统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利用专业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整合分析,快速得出近期结核病防控成效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确立后续防控方案。此外,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还为结核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实时监控及教育管理等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因此,应加强结核病防治信息网的覆盖面积扩展,以实现各层级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控专业机构的全面覆盖。

2.2规范结核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管理

随着我国结核病患者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核病患者的管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抑制结核病的传播,需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具体防控措施如下:安排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做好结核病患者的诊治及护理等工作。根据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配置状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地市级医疗机构具备良好的结核病菌种鉴定能力及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能力[2]。而对于结核病患者,应规范结核病患者的诊疗工作,具体方法为:结核病患者入院后,做好登记管理,确诊后,行药敏试验检查,如结核病患者耐药,应注意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逐渐实现结核病患者传染期内住院治疗。

而对于结核病高危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健康教育。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容易因不了解结核分枝感染、过分担忧发展为结核病而产生负性情绪,对此,应采用口头教育、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对结核分枝感染与结核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认知,提高高危人群的依从性,进而降低结核病的患病率。第二,高危人群病情监测。告知高危人群定期入院检查的必要性,以便医师根据诊断结果及时确立治疗方案。

2.3优化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建设

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是评估结核病防控效果、确立有效防控手段的重要场所,其功能主要包含收集结核病防治信息、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等。从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的建设现状来看,目前防治专业机构在数量、人员构成、各项防治相关工作开展效率等方面,均与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各项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对此,应在当前建设工作基础上,严格遵循结核病防治工作需求及结核病疫情发展状况,优化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的建设工作,具体方法包含:第一,防治工作队伍优选。各防治专业机构,根据自身发展要求,面向社会招募结核病防治专业人才,利用人才的专业能力,带动整个防治服务团队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更好地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建议。第二,适当扩增专业机构数量。采取结核病分工防治工作模式,根据各防治专业机构的优势,进行职能划分,并通过新增专业机构数量的方式,弥补这种分散化专业结核病防治体系下的机构数量空白,确保各专业机构能够按照其职能分工规范化开展相关工作。

结论:综上所述,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抑制结核病的传播,我国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结核病防控举措,以实现对结核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控制。虽然这些防控措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我国结核病患者群体规模较大,当前防控形势仍不容疏忽,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运用适宜的改进措施,优化结核病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一菊,王声湧.科学推进结核病防控策略 实现“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05):431-433.

[2]王巧智,龚德华.结核病疫情现状和控制策略[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03):257-259.

论文作者:李保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结核病的防控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论文_李保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