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行动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行动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行动研究
——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

罗永秀

(广东省信宜市朱砂镇朱砂中学,广东 茂名 525357)

【摘要】 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出现了一个新型群体即留守儿童。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许多留守儿童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探索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和心理全面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被外出务工的家长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少年儿童。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受城乡差异的经济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较差的影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普遍出现由父母一方或由祖父母等代为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步增多,由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关爱较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心理问题,如孤僻、自卑、怨恨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应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积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教育对策,促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按照民政部门的规定,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政府通过补贴服务机构和向服务对象发放服务券的方式,来实现对社区内“三无”老人的社区服务,服务对象数量有限,是选择性的福利供给模式。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现状分析

(一)性格孤僻、自卑心理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幼小并且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感到特别无助,没有安全感,时间一长,就变得不愿与人交流和分享,性格逐渐变得内向,甚至孤僻,他们容易失去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二)怨恨父母、逆反心理

少数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不理解,再加上有些父母较少关心孩子,少数农村留守儿童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极易乱发脾气甚至与人为敌,当面对长辈的善意的管教和批评时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学习积极性差,娇气任性,恶习形成

由于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监护能力不强,导致学习积极性差,养成迟到、早退的不良习惯,个别农村留守儿童甚至形成偷偷抽烟、打架、沉迷网络游戏的恶习。此外,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由于隔辈亲,孩子祖父母常常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渐渐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怕遇到困难。

目前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社会诱惑下极易出现不良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社会教育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四)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

在学校的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在教育上存在极度不平衡的问题。农村学校教育资金不足和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里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普遍繁忙劳累,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留守儿童成了学校和老师眼中最不受关注的群体。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普遍会感到无依无靠,时间一长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同时,目睹父母常年工作的艰辛,也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使他们长期烦躁不安,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

(二)监护人方面

爷爷奶奶隔辈亲的溺爱不利于留守儿童树立责任意识,他们体谅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孤独的心情,担心孩子的发展问题,所以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监护人监护责任不明确,他们只注重吃饭穿衣问题,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有爱才有教育”。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应该多给予孩子关爱和鼓励,有条件的可以把孩子接到工作区域,没有条件的也要加强与孩子、孩子老师、孩子看护人的交流,尽可能地多回家进行探视。家长也可以多给孩子寄些礼物,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方式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校的教育方面

由于父母长期不能陪伴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及时监管孩子的行为,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很差,并且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阅世不深,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缺乏判断力和抵抗力,不能得到监护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问题。

(四)社会方面

相对于传统的微波通信,卫星激光通信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星间高速通信技术发展方向之一[1-5].由于前置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EDFA)这一以光纤为输入端的器件在高速激光通信链路中的广泛应用[6],空间光到光纤的高效耦合成为宽带星间激光通信的关键问题.传统情况下,EDFA主要基于单模光纤制造,而单模光纤模场半径极小,一般为7~10.6 μm,在星间激光通信动态工作条件如平台振动、热效应等的影响下,空间光耦合入单模光纤十分困难,降低了通信接收灵敏度和链路可靠性[7].

(五)自身方面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务工,他们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爱,无法在父母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感觉孤独沮丧,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行动对策

(一)学校应增强关注度并加强联系

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联系制度,通过打电话或实际走访,加强学校与学生父母及其监护人的联系,搭建孩子与家长经常交流的平台。其次,学校应建立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制度,鼓励教师经常家访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再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寄宿制,并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心理咨询活动,也可以巧妙恰当地创设遇挫情景,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调控情绪,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承挫力逐步增强。最后,学校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认真实行“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

(二)家庭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购物网站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分享和表达他们对已购买的商品兴趣和观点的平台。每天,数百万用户在购物网站上发表大量的评分和评论,反映他们对不同物品的喜好程度。手动分析这些意见并进行推荐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挖掘评论数据并通过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推荐的算法研究仍然有空间,诸如数据稀疏[1]、适用范围狭隘[2]、冷启动[3]、推荐的实时性[4]等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在个性化推荐方面的研究空间充足,仍然需要众多学者不断加深这方面算法的研究。

(三)建立家庭、社会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立体网络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是一个被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部门、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各界,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一是建立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立体网络来弥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以此形成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教育监管模式。三是在各级联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关爱工作时,注意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低调投入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中来。

(四)社会应加快户籍改革等制度、建立社区活动中心

在社会方面,一是应逐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在流入地的教育制度,使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共同生活。二是加快户籍改革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使留守儿童享受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留守儿童信息系统,增强教育的公平性。此外,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活动中心,实现社区资源的整合,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儿童社区活动中心得到更多的关爱。

最后,法国最近的改革亦值得一提[注]由2016年2月10日第2016-131号法令引入。,它变更了民法典中关于契约与债的一般规定,已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这项改革引入了一些新条文(第1153条至第1161条),从而在民法典中设置了意定代理的一般范畴并对之进行规范。它遵循的是德国民法典的模式,尽管做了一些改变,还是保留了一些取自委任契约制度的规范。

四、结论

近些年来城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大量农村农民工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而他们的子女却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不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日益深化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出发,实施可行的教育行动对策,共同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兰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7(9).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罗永秀,女,1969年生,广东信宜人,专科,中学语文一级,研究方向为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标签:;  ;  ;  ;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行动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