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大力办普通高中教育_普通高中论文

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大力办普通高中教育_普通高中论文

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大力办好普通高中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要论文,普通高中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今天在江苏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委召开的第一次研究普通高中教育的全局性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教育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总结交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经验,研究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思路,指导普通高中到本世纪末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改革,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

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普通高中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不仅向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新生,而且为社会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近些年来,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制度、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或改革试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有益的经验;经费投入有所增加,重视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学历合格率有所提高,出现了一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好学校。整个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是在不断提高的。

但是必须看到,普通高中教育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突出反映在:办学体制和模式单一,缺乏活力,还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灵活机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制度等虽然有所改革,但仍然不能适应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多规格人才的需求;总的看,由于人头费增加,办学经费普遍下降,办学条件仍然较差,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一些地方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倾向仍较严重,影响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社会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上述种种问题,除了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以外,还有对普通高中的地位、作用、性质、任务等认识方面的原因。

(一)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普通高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从纵向上看,它是联系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和水平,不仅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而高层次专门人才都必须在普通高中奠基。从横向上看,普通高中是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专、中技、职业高中共同构成初中后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普通高中与其它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一个地区多样化的人才资源。

其次,从人的成长规律看,普通高中教育的对象多是15-18岁的青年,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年段。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让占同龄人相当比例的青年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继续接受良好的普通高中教育,就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下全面的素质基础。

第三,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需要看,也必须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加。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的多少与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强弱以及是否形成雄厚智力资源的重要标志。大批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为开发社会财富做出重要贡献,也是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关于普通高中的性质。

普通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这个概括包含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普通高中教育仍然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一步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础。由于普通高中多数毕业生仍不能升学,需要步入社会就业,而社会又很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之服务。即使对升学的那部分学生来说,为了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同样应当把重点放在全面打好素质的基础上,而不能只抓智育,更不能搞应试教育。二是,普通高中教育是不定向的教育,它开设的主要课程应该是普通文化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使是实施侧重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其教学的重点和多数课时也仍然应该是普通文化课程,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三是,普通高中作为高层次基础教育,同义务教育阶段相比应有不同的内涵与要求。这种不同,除了表现为教育内容更广、要求更高以外,还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诸多因素的作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将逐渐显露。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必须更加注意因材施教,一方面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的必需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成才方向上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关于普通高中的任务。

普通高中应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预备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任务有过一个传统的提法,叫做“双重任务”,即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和为社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这个提法,从宏观上看是正确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但是,从教育实践看,把“双重任务”落到实处却存在着一定困难,较难操作。因此,我们在“双重任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侧重”,即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预备教育的提法。这样,有利于指导办好各种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促进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其尽快成才。“双重任务”和“两个侧重”并列,更为全面,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也更加符合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这个提法,仍然是以坚持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宗旨为前提的。

认真落实《纲要》精神,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适度发展规模

《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对今后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根据这个精神,我们在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状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客观需要,提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如下总体思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和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进程中,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适度发展事业规模;增加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初步形成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高中教育体制。为了使这个总体思路得以落实,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适度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事业规模。

《纲要》实施意见提出:大城市市区和有条件的沿海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地区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可根据各地的需要和可能适量发展。到2000年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要达到850万人左右。据目前统计,全国有普通高中(含独立高中和完全中学)14000余所,在校学生664万余人。到世纪末,达到《纲要》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今后几年,平均每年需要增加30多万人。完成这个任务既是可能的,又是艰巨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速度与条件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普通高中的事业发展规模。大、中城市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地区要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普通高中;经济发展程度中等地区要从实际出发,适度发展规模;经济发展程度较差地区,首先要努力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同时要把工作着重点放在继续做好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上。根据全教会的精神,大力办好普通高中,主要通过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而不是盲目铺摊子,建新校,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现在,全国普通高中校均只有9.6个班,校均学生460多人,说明是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的。适度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还要注意统筹兼顾,处理好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形成高中阶段教育的合理结构,促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基本上是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更好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多方面筹措办学资金,需要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根据《纲要》精神,今后要逐步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多方参与的新的办学体制。要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按照国家的法律和规定举办普通高中。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公办民助”、“公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在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学校的管理和督导,引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事业性质儸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高收费学校,更不能举办所谓“贵族学校”。要支持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继续办好现有的普通高中,对一些生源过少、办学确有困难的企事业单位所属学校,可以在政府的统筹下,采取与政府联合办学或行业、企业间联合办学的方式,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要继续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原则上,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由县管理,城市的普通高中由市或区管理。考虑到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为了有利于调动乡镇的办学积极性,可以实行县(市)、乡(镇)分工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普通高中实行校长负责制,尚未实行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及早实行。要积极推进和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校长真正具有法人的地位,在法律和有关规定的范围内扩大人事、财务、教学安排等方面的权力,同时发挥学校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发挥教职工的民主参与管理的作用。

(三)抓紧抓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改革,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中实行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单一的办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单一模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多规格人才的需求,不利于普通高中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不利于办好所有普通高中和旙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因此,《纲要》提出,要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近几年来,全国很多地区对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试验和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校。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比较可行的办学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部分生源较好,升学率较高的普通高中可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有侧重地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暼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大部分普通高中可以通过分流,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少部分生源较差,升学率很低的普通高中可以试办成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在学好普通高中基本文化课程的前提下,有侧重地为学生就业做好思想、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为各行各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的劳动后备力量,使毕业生既能够适应就业,又有较强的将来能接受高等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此外,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各地还可以举办少量特色高中或特色班,侧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在外语、体育、艺术等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各类办学模式的学校,可按一定程序相互沟通,以适应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以上情况是针对全国而言,各地可依实际情况确定普通高中多种办学模式的布局和规划。

实行办学模式多样化,既有利于普通高中任务的落实,拓宽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渠道,也有利于调动各类普通高中的办学积极性,使他们按照各自的特点办好学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情况,统筹规划办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推动各类办学模式的学校健康发展,使各种模式的学校形成合理的比例。要防止出现只重视升学预备教育模式的学校而忽视其它模式学校的倾向,尤其是对于试行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要在改善办学条件、制定课程方案、选用教材、确定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就业以及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调等方面积极加以指导和支持。

(四)努力建设好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建设一批重点中学,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并促进整个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有计划地办好一批重点高中,有利于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整个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纲要》实施意见提出,到本世纪末,“每个县要面向全县重点办好一、两所中学。全国重点建设1000所左右实验性、示范性的高中”。我们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这件事认真办好。国家教委评估验收的示范性高中,主要应是办学历史较长、学校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教学质量高的普通高级中学或完全中学。刚才讲到的多种办学模式的学校都应当在示范性高中中占一定的比例,以促进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改革。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在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国家教委评估验收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应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实验,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带动一般普通高中提高办学水平。为了建设好这1000所示范性高中,国家教委将颁发有关文件和标准。各地要按照这个标准,加强示范性高中建设。今后,对这些示范性高中不搞终身制,对已被评估验收的示范性高中要定期检查、复评,达不到要求的,要取消示范性高中的资格。各地在建设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冲击,申报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所在地必须首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验收合格,否则不进行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

(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薄弱高中建设。

目前,全国还有一批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师资素质、教学管理水平较低,教育质量与其它学校相比有较大差距,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加以扶持。改变这类学校的面貌,一方面需要增加投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适当调整师资,加强内部管理。更重要的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束缚,着眼于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对一些规模过小,短期内难以改变面貌的学校,经有关部门批准也可以撤并。为了加强薄弱高中的建设,国家教委拟定了《关于加强薄弱普通高中建设的十项措施》,各地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凡是没有加强薄弱高中建设措施或者薄弱高中没有明显改观的地方,不得向国家教委申请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经常性中心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使我们的高中毕业生将来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必须受到重视和加强。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认真执行《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椂》。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基础和一定的理解能力,应结合思想政治课对他们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著作。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是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要在建设校外德育基地、接待高中学生参观访问、调查考察、劳动实践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帮助学校加强德育工作。

二是要抓好教学改革。当前,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旀在着比较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这种倾向不仅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且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下去,真正的优秀人才很难培养出来,高中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也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克服应试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包括学校的、家长的、社会的),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其次要在普通高中的教学领域里继续深化改革,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工作,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必须花大力气搞好。国家教委正在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预计1997年在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试验。这次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原则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遵循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着力改变单一升学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由学科类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多种选修课)和活动类课程组成的能够与多样化办学模式相适应的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新教材要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学生,注意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贯彻因材施教和少而灚的原则,改革陈旧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第三,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教师要认真备课,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逐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是积极推进考试制度的改革。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凡是认真实施这项改革的地方,会考对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对克服偏科现象有利,对教学管理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尤其是今后实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后,用毕业会熂这种形式,建立起一种大面积质量评价的机制,更是十分必要。因此,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应该坚持下去。当然,这一制度尚不尽完善,有些地方还没有真正把握毕业会考是合格水平考试的性质,在命题、考务、评价、信息反馈等环节上还存在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兴利去弊,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实行高中毕业会考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在按照新的科目分组进行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试点。从总体上看,这一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要加快进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减少高考科目,并逐步把高考科目的选择权交给高等学校。各地还可以积极进行高考招生录取与普通高中脱钩的试点。

加强领导,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办好普通高中是地方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积存了不少难题,改革的难度很大,许多问题单靠教育部门和学校是解决不了的,必须由地方政府统筹解决。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必须依靠党委和政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要切实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各级政府都要认真制定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的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普通高中向多样化办学的方向发展,使普通高中教育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本地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协调。尤其是在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农村,要积极、及时地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处理好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暷关系,合理布局,逐步改变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状况,提高规模效益和办学水平。

第二,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的投资体制,增加投入,分期分批地改善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就全国看,大多数普通高中是以县办为主,因此,应当坚持以县拨经费为主。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普通高中办学经费普遍不足,我们要在努力增加县级财政对普通高中的投入的同时,积极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要继续鼓励社会捐资助学,支持普通高中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产业,落实国家对校办产业的优惠政策,增加学校的自筹经费。普通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可以适当提高学费,但不能乱收费,收费的标准和办法要按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执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收费标准可以不同。

为了搞好普通高中的建设,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中校园建设、校舍建设、图书馆和实验室建设、体育运动场地毻设施以及电化教育设备等标准,请各地结合实际,参照执行。力争在本世纪末,使当地大部椫普通高中的面貌有较大的改变。当前特别要重视部分学校的危房改造,要组织专门队伍进行认真的普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

第三,要重视普通高中领导班子的建设。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进取、锐意改革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校长。要选派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并熟悉教育事业、德才兼备、廉洁奉公、有威望、有能力的教师或教育行政干部担任校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校长的思想和业务培训工作。对长期担任普通高中校长并作出卓越贡献的可以由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授予荣誉称号。

第四,要重视普通高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改革和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保证条件,是一项紧迫的基本任务。当前高中师资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但师资来源严重不足,形势是严峻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稳定好现有高中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凝聚力,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安于本职工作。要按照《教师法》的规定,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除保证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标准和足额发放外,各地区和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可能,较大幅度地改善优秀骨干教师的待遇。不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未来发展的需要看,没有一个强大的师范教育体系的支撑,我国的教育事业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因此,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的正确方向,对此五十年不争论;要根据普通高中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调整系科设置和学科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毕业生能够适应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和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需要。要努力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对口分配的到位率,同时要制定政策,向非师范院校和社会按照高中教师资格要求公开招聘教师;也可以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还可以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普通高中返聘部分健康状况良好、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离、退休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的师资水平,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要采取措施,吸引研究生到普通高中任教。还要进一步开通现有普通高中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博士的渠道。普通高中师资建设主要是省一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规划,切实实施。

第五,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分工联系普通高中的制度。特别要关心和支持薄弱高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师生多做实事,指导办好学校。要注意引导示范性高中运用各种方式帮助附近的一般高中,尤其是薄弱高中的建设,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向高中师生做形势报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要把它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

最后,再强调一下党政领导带头转变教育观念的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普通高中实行多样化办学以后,要根据各类普通高中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不能以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标准衡量学校的好坏和教师的优劣,要帮助学校摆脱升学率的束缚,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形成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各级党政领导要引导普通高中进一步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办学方向和目标,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要指导和帮助一些办学条件较差、升学压力较重的学校,放下包袱,在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进程中选准自己学校的位置,确定改革的目标,克服各种困难,在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努力做出新的贡献。

改革和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形成结构合理的大教育体系,对于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在《教育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的指引下,锐意改革,扎实工作,为开创普通高中教育的新局面而努力!

(本文是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1995年5月10日在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标签:;  ;  ;  ;  ;  

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大力办普通高中教育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