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论文_孙桂云

高原地区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论文_孙桂云

孙桂云(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对症处理和改变透析模式等方法,预防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 :血透患者102 例,共 3860 例次透析,1407 例次发生低血压,737 例次发生肌肉痉挛, 918 例次发生症状性高血压,195 例次发生心律失常,436 例次失衡综合症,48 例次发冷发热,119 例次出现恶心呕吐,经过对症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

结论: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时预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 ;急性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48-02

随着肾功能衰竭患者日益增多,高原地区需要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疗法,是终末期肾患者最佳替代疗法之一,虽然透析疗法能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维持酸碱平衡,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透析过程中可发生各种样的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造成透析不充分甚至提早结束血液透析,有些可危及生命。因此,对有关并发症的防治颇为重要,现对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2012-2015 年共收治尿毒症患者102 例,男 68 例,女44 例;年龄18-72 岁,共行透析治疗3860 次。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病程2-6 年。慢性肾小球肾炎57 例,糖尿病肾病27 例,高血压肾病13 例 红斑狼疮肾病3 例,紫癜肾病2 例。

维持性血液透析1 周2-3 次、1 次3-4.5 小时。.2 方法:采用DBB-26 透析机,F6 或PHS1350 可复用透析器,血液通路为前臂动静脉内瘘为主,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留置导管 ,均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为200-280ml/min 诱导透析2.5-3h/次,根据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等采用无肝素透析或全身肝素化抗凝,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

结果3860 例次中发生急性并发症629 次,发生率16.3%。其中低血压1407 次(36.4% ),高血压918 次(23.8% ),肌肉痉挛737 次(19.1% ),心律失常193 次(5.1% ),失衡综合征436 次(11.3% ),发冷发热48 次(1.2% ),次出现恶心呕吐119 例(3.1% )。

1 低血压 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0%-40%[1]。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 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 以下[2]。临床表现为胸闷不适、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心率加快等。导致导致低血压原因:(1)血透间歇期体重增加过多,超滤过多过快,超滤量过多超过心血管的代偿,有效血容量不足;(2)透析中进食后,胃肠道血流量增加,导致大血管血容量下降;(3)透析前服用降压药;(4)透析液温度较高;(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护理方法:(1)限制水分摄入,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控制脱水速度,防止脱水过量,确定合适的干体重,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适当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2)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出现头晕、眼花、冷汗、便意等低血压表现时,应立即减慢血流量、暂停超滤,快速注射高渗葡萄糖或高渗盐水可纠正,无需中断治疗。精确计算超滤量,及时调整干体重;(3)对于进食后易出现低血压者,在进食中及进食后短时间内暂停超滤;(4)经常出现低血压者在透析后期随时检测血压、脉搏,发现有血压接近正常底线时及时停止超滤,避免低血压的发生;⑤营养不良者给予对症治疗,纠正营养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高血压 透析中血压升高多半出现于透析开始2~3 小时后。主要原因是由于透析中超滤脱水、血钠降低、肾素系统活性增加、交感神经活性的增高及血液透析过程中降压药的清除等因素有关。护理方法:通过健康教育,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低钠饮食,加强透析的充分性,及时补充降压类药物,经过规律性透析,如透析充分,干体重掌握精确,多数患者血压可降至正常。

3 肌肉痉挛 多出现在透析的中后期,下肢多见,症状为腓肠肌痉挛,剧烈疼痛。原因为超滤过多过快,透析后体重低于干体重,或使用低钠透析液,血浆钠浓度的急性下降致血管收缩组织缺氧等。

此时应暂停超滤,给予局部按摩热敷, 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或高渗盐水,若经常发生痉挛应注意重新评估干体重。

4 心律失常 以房性早搏最多,其次是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等;常见原因:①电解质紊乱:以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及钙、镁的异常多见;②心脏本身疾患或洋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护理方法: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疾病,严格控制出入量。对于心功能差低的患者,透析前应注意定期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以了解机体内环境情况,透析时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尿少患者严格控制钾的摄入,低钾者按医嘱补充钾,密切观察尿量,保持钾的平衡。必要时停止透析,按相应心律失常类型处理。

5 失衡综合征 常见于透析初期或因经济困难透析间期过长的患者,在透析中后期或结束后不久发生的与透析有关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大多数在透析结束后12h,最迟24h 内恢复正常。

产生的原因,可能由于透析时体液清除过快以及尿素氮的下降,从而引起血浆渗透浓度发生变化,血脑之间产生渗透浓度差,水进入脑脊液,体液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大脑出现脑水肿,导致颅内压。

6 发冷发热 血液透析中的发热主要是指由致热原反应导致而非实际发生感染。透析管道冲洗不净,透析器装置灭菌时间不足,复用的透析器和管道中残留血或消毒不充分,均可使细菌生长并产生内毒素,从而产生发热。表现为透析前无发热,透析开始后0.5-1h 出现畏寒、寒颤,体温可高达39-40℃,持续2-4h。处理:寒战时给予地塞米松5mg 静推如不能控制给予盐酸哌替啶50mg 肌肉注射,高热时对症处理。

7 恶心、呕吐:在透析中恶心、呕吐比较多见,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失衡综合征,往往首先表现恶心、呕吐; 低血压早期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致热反应、高血压、心力衰竭、酸碱失衡、透析水质不纯、胃肠疾病及某些药物等均可引起,应查找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讨 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不可避免发生一些急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除与治疗、护理方法不当有关外,还与患者个人体质等多种方面因素有关,血液透析中的急性并发症,轻者造成患者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生命[3]。因此护理人员因密切观察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制定合理的透析计划,并对于出现的每一个并发症都应积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极为重要。为确保血透的顺利进行,有力地提高透析质量,降低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应及时纠正和消除产生并发症可能的病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最大限度降低透析风险,保证透析顺利进行,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

参 考 文 献[1] 常振芹,秦红燕.循证护理在预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杂志 ,2006,22(11):22—23[2] 丁殊节,邹玉峰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O7,6(12):216—217[3] 刘惠娟,孙珍等.护理干预对降低小儿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2(10):117—118作者简介:孙桂云 女 1968.4 籍贯山东 血液透析室 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孙桂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高原地区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论文_孙桂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