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验案例选择与教学方法创新_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实验案例选择与教学方法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方法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学的学科属性要求审计学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很多高校建立了不同层面、适合不同学科及专业使用的重点实验室、模拟实验室等,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然而,经管类文科实验室建设虽在硬件环境上易实现,但实验教学的案例选择、数据资料的筛选、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培养及教学质量提高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笔者结合审计学科属性及我校审计学专业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审计理论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审计实验教学中如何选择实验案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实验方法。

一、实验案例的选择

目前,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实验教学的内容、项目与审计学科发展及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相结合的,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二级学院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实验。即便如此,要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其教学案例的选择、背景资料的筛选依然是难点。不少老师抱怨:计算机模拟审计软件里只有流程,没有数据,没有案例;很多收集来的案例只有结论没有过程,学生无法实验等。至此,审计实验似乎变成了计算机程序的学习与应用。笔者以为,此类问题可分层、分步骤解决。

1.利用好现有软件系统中的基础数据。计算机审计软件系统中一般都自带1~2套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大多为财务数据。在实验时,老师可让同学们在熟悉账理的基础上设问、提问,请同学们找出疑点,并在自我验证与审核的基础上,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政府审计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软件),也有一套自带的实验数据,并可通过SQL语句筛选、分析、找出疑点并自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此时实验老师的授课技巧值得研究。若简单地平铺直叙,或简单地让同学们点击计算机程序上的“自动生成”、“下一步”,则可能会使学生们曲解或不能深刻理解审计的内涵、工作方法,同时,审计实验极有可能演绎为计算机认知练习,失去了审计模拟实验的意义。

2.多方面选择实例。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的,其意为具体事例。案例、具体事例当然是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可用心收集一手资料。高校老师由于教学任务重等多方面原因,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审计项目获得一手资料,况且一手资料出于保密性、安全性等原则要求一般也不能直接用于教学。因此,为了解决实验教学的燃眉之急,在实践的同时,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多方面收集实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扩大了信息的获取渠道,丰富了信息的存在形式与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根据我校“大审计”教育教学理念、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现状,我校的审计学已不再是单纯地依托会计学,而是与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学科相融合,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三大方向,正如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在考察南京审计学院校后指出:“现代审计不仅仅是审会计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大审计”平台,实验案例就有了多层面、多方面的选择,如综合审计实验即可选择企业财务审计,也可选择财政资金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商业银行审计等多方面案例,或选择同学们较为熟悉的教育界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为实验背景资料。

3.精心改编具体事例为实验案例。审计署网站上公布的“虚开2.6亿元增值税发票大案查处始末”(以下简称“虚开2.6亿案”)等几十个审计案例或称“具体事例”,由于其侧重点不同,直接作为实验教学案例显然是不适合的。以“虚开2.6亿案”为例,具体事例与教学案例存在很多区别(见表1):

因此,应有组织地改编现有的媒体上公布的案例或具体事例,倒推出已隐去的而实验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资料,将案例变为模拟实验题,以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突显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

同时,从教学方法论来看,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变,需不断探索,更需老师们精心准备、尽心设计实验内容。有时,媒体中的一段看似不起眼的资料,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作为不错的实验或案例教学的资料。如《金融时报》上曾有如下一段宣传报道:“某商业银行截至200×年末,全行资产总额1248亿元,年均增长40%;各项存款余额859亿元,年均增长67%;各项贷款余额755亿元,年平均增长40%;累计实现利税超过66亿元。”这段资料看似简单却可以用于:①讲解分析性程序及指标判断在分析性程序中的应用;②讲解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的关系;③讲解贷款发放与收回的会计分录及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④讲解可比性原则。这样,不同角度的分析即可发现案例中不合规的地方、初步判断其疑点,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多视角分析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4.全面开发实验案例。实验教学是将实验的方法引入教学,以实验来引导学生的注意、观察和思考,并努力通过实验来诠释一些必要的概念和关键名词,说明或验证已有问题存在的真实性和可能性。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因此,实验教学案例从长远来看,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应以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基础,有体系,有重点,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掌握知识点并理解、提升、加以应用。

在基础实验、单元实验的基础上,变单项为综合,变单一为系统,边开发边应用,逐步形成综合实验体系,全面开发系统性审计实验教学案例。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教学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的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实验教学的意义、案例教学的多元功能已成为共识。但实验教学的方法上还存在欠缺,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应进一步探索实验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审计实验中的应用。实验是一个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再创造过程,实验必须让同学去练、去摸索。但在练之前及练的过程中是需要老师不断指导、辅导、提示、引导的,尤其是对刚接触审计、缺乏审计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如:给学生下列财政专项资金的账务资料(见表2),学生们会“视而不见”,不知问题在何处,到底有哪些问题,更不知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因为学生们常会陷于一般企业财务审计的思路而忽视财政审计的特点。这时老师需启发、提醒同学们上课时讲的知识点及财政审计时常见的问题与弊端等,引导同学们在资金使用、管理、拨付等方面进行思考。

启发式教学应因地制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如审计实验时做内部控制测试,同学们往往会机械地主观判断内部控制调查表各项目“是”、“否”或“不适用”,“观察—分析—思考—判断”的过程可能变成简单的鼠标点击。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必不可少地需要老师们讲解、提示、引导,如:内控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调查表项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全面?甚至可将控制与审计、管理学的关系提出来,让同学查阅从法约尔最初提出作为管理要素的“控制”到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中首次使用“内部控制”术语,再到COSO报告的“五要素”及全面风险管理的“八要素”,使理论与实验结合。

2.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审计实验中的应用。根据“主体性教育”理念,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潜能。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自学、练习、讨论、探究、研讨、归纳”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而且也使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政府审计流程的实验,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三个阶段,学生的认识仍是空白的。或者说,审计准备阶段我们须做审计方案,请同学们按照“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及分工安排”等几个要素去编写,那么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到底做到何种程度才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验中,我们采用“分组——实验——研讨——修正”的办法循序渐进。小组讨论写出审计方案后,小组长们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析思路,老师及其他同学点评、质疑、提出修改建议,再由各个组修改论证。如此尝试后的结果不仅促进同学们不断提高其写作的规范性,同时,在对审计重点、审计专题反复讨论、争论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其审计思路,实现了“审计当课题做”,培养了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3.仿真性教学模式在审计实验中的应用。仿真性教学是指借助实验环境的仿真性和实验资料的真实性,让同学们熟悉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阶段的主要操作程序和审计方法。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系统软件为仿真教学模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而且分组后,各小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且在计算机系统中也可以确认各自的角色与工作。他们除了运用审阅、复核、核对、分析等审计方法检查审计事项,做审计证明材料、工作底稿等常规工作以外,各自还有审计管理上的一系列程序。模拟角色进行审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与锻炼了他们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当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灵活的、综合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不在于用最复杂的方法,而在于用最适用的方法。”实验教学的方法亦如此,我们可以将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并将实验教学方法加以创新。

标签:;  ;  ;  ;  ;  ;  ;  ;  ;  

审计实验案例选择与教学方法创新_审计软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