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论文_孙桂权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1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61例患者行以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避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维护血管通路非常重要,因此针对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手术非常有必要,这也是血管通路的主要建立方式,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这将对临床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基于此,本文择取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持续治疗时间在3个月以上,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精神异常、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等。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1例患者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44岁,年龄均值为(60.8±6.9)岁,疾病类型:20例慢性肾炎、11例为糖尿病肾炎、13例为肾小球肾炎、9例为肾动脉硬化、8例为多囊肾;研究组61例患者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45岁,年龄均值为(60.7±6.8)岁,疾病类型:19例慢性肾炎、10例为糖尿病肾炎、14例为肾小球肾炎、9例为肾动脉硬化、9例为多囊肾;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针对血管通路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卫生、饮食等方面开展健康教育,对血管通路红肿热痛、震颤、出血、通路搏动等进行定时检查,穿刺点的正确按摩,说明透析间歇期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组患者行以早期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措施:①系统护理。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开展健康宣教工作,面向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并说明血透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强化患者治疗信心,主动与患者建立联系,维持良好护患关系。针对存在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患者,应引导其说出其心声,并耐心倾听其主诉,解决其疑惑和问题,使其负性情绪消除。②出血护理。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意外情况予以密切关注,做好出血防治工作,一旦发现出血现象,则应及时行止血和抗凝处理。③感染护理。穿刺之前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在皮肤破损部位穿刺,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现象。④内瘘护理。不可进行揉搓,避开内瘘侧,并对穿刺点进行按压,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应尽量一次性成功,使内瘘皮肤保持干燥、清洁状态,强化临床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操作方法。⑤血栓护理。需要强化内瘘口吻合检查,对内瘘进行严格护理,对导管部位进行检查,使其保持通畅状态,遵照医嘱用药。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生活质量量表(QOL-C30)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情绪职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角色功能,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19.67%,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40.98%,研究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讨论

在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治疗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恢复患者的代谢功能,还会稳定机体内环境,使患者生命得到延长。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血管通路非常重要,若血管通路中血流量比较低,则会对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产生影响[2]。由于血管造瘘介入治疗时间比较长,所以容易出现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如出血、血栓、血管狭窄、感染等,因此需要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出现[3]。

常规护理通常是在动静脉内瘘术前开展相关工作,一般为手术之前1-3天,因护理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在对动静脉内瘘维护方式、接受程度上明显存在一定不足,所以患者的临床依从性相对较低[4]。临床中,因造瘘前未充分保护血管壁而造成的血液透析无法顺利进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应引起重视[5]。早期护理干预通常是在内瘘术开始之前3-4个月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联系,通过全面、系统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熟悉并掌握疾病特殊性,并且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开展动静脉内瘘术的教育工作,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也让患者认识到内瘘术的重要性,提高其临床依从性,再利用出血护理、内瘘护理、感染护理、血栓护理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血液透析期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6]。

结语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避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霞.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0(14):214-215.

[2]付柏籽,周龙珍,赖细女.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11):44-47.

[3]詹云凤,吴绪红.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06(22):96-99.

[4]马丽影.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9(35):112-113.

[5]张彬彬,刘霞,丁育红,等.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23):173-174.

[6]范芳芹.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1(23):155-155.

论文作者:孙桂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论文_孙桂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