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加快资本市场成长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解决这大量长期资金需求,单单依靠国家财政和银行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依靠谁呢?依靠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通资金,是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对长期资金需求的出路。

国外发达的商品经济证明,资本市场是商品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我国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发展商品生产,要不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要不要通过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坚决地试”。我们这些年已经开始试了,试的结果怎样呢?我认为,是应该肯定的。

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在我国已成为现实

从1984年8月开始,我国有的国有企业正式发行股票,后来陆续有一部分国有企业也发行了股票,即少数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产权结构改革,改变了国家单一所有权结构,出现了国家控股的所有制。1986年出现了证券交易市场。这些年在一些地方先后出现的实物资产交易市场。

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培育资本市场。少数国有企业和有投资能力的少数城乡居民进入了资本市场,通过股票、债券和实物资产的形式,开始直接投资和融资。

这些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坎坎坷坷,有了可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股票、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扩大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全国证券交易市场体系。

2.上市公司(企业)由少到多,截止1996年底共有发行A股公司530家上市,吸收投资850亿元。发行B股企业86家,筹集外资30亿美元。境外上市企业26家,筹集外资49亿美元。

3.城乡居民和其他各类投资者,投资踊跃,使银行储蓄存款得以分流,增加社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数额,并可以充分使用这部分社会资金。

4.中介机构逐步建立,交易网点渐渐增多。

5.A、B、H股先后发行,国内外两个市场开始接轨。

6.目前,证券经营机构已有300家。资产评估机构115家。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105家,律师事务所324家。

7.证券市场法规走向健全。先后出台了《证券交易管理办法》、《关于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等。

8.管理机构不断健全,管理办法不断完善。

实践证明,资本市场是聚集长期建设资金的有力工具,对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量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观点,对资本市场同样适用。我们今天的资本市场,只是刚刚起步,还远远不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势在必行。

资本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本交易场所:客体包括证券发行和交易市场及实物资产交易市场;主体一方是长期资金的需求者,另一方是长期资金的投资者;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资金的需求者和投资者的中介人——中介机构。

资本市场客体、主体和中介机构,哪一个方面不健全不规范,资本交易都不会顺利进行,资本市场的功能都不会正常发挥。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形成若干规范化的有形无形资本市场客体。

一是要继续深入地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标准,抓住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大局稳定的机遇,大胆实践,开拓前进,务求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二是要拓宽现有的非规范的有形无形资本市场。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充数量注重质量,实现资本市场客体形式的多样化、规范化。以适应不同投资者和需求者的需要。

三是促进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以便于具有不同投资能力和水平的主体选择。

四是加强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在现有法规和管理规则的基础上,加快出台更完善的法规,如《证券法》等等法规,为加大监管力度和规范建设提供法制依据。

五是建立健全防范风险机制,完善交易、清算、技术等各环节基础设施。加强对投资和需求主体防风险教育和引导,提高风险意识。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塑造大批合格的多元投资主体。

1.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投入实物资产市场进行实物资产交易、买卖。

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将它们大量闲置而可用的技术设备或企业整体资产,通过实物资产市场进行产权交易转让,实现实物资产流动、转移。实物资产交易,可以是以物易物,可以是货币资金与实物资产交易;可在本地市场交易,也可到异地市场交易,国有企业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实物资产市场交易,就能为社会动员巨额可用资金,实现资产结构重组资源优化配置。

2.积极引导有投资能力的城乡居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

目前,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育,有投资能力的城乡居民,很少有人能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投资,有钱只能存入银行。也就是说,城乡居民还不能自由地在银行储蓄和证券、面对面对企业直接投资之间进行选择。据统计,1995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9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37.7%,而同时间的股票上市公司市价总值347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股份不到1000亿元,只相当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3%。要解决这种个人金融资产单样化、分布不合理的局面和这种大批资金可以用而没有用于长期投资的状况,只能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使金融资产多样化,使更多的有投资能力的城乡居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自主投资,从而,使更多的潜在投资主体变为现实的投资主体,从而使大批可用而没有用于长期投资的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大大增强社会长期资金供给能力。这也是贯彻自力更生精神的一种极为重要措施。我们在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与解决国内其他经济问题一样,尽可能动员国内资金力量解决问题。

3.积极引导社会各种基金机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

这些年,我国政府和社会逐步建立起各种日益增长的福利性基金,这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另一些潜在的投资源泉。通过资本市场,引导这种种基金进行直接投资,变潜在的投资源泉,为现实的投资源泉;变这种种基金机构,为资本市场另一些投资主体。

只要各种基金用于投资的比例恰当和投资决策无误,不仅不影响它们发挥现有的功能作用,而且会增添新的积累,增强后劲。这既有利于这些基金地发展壮大,又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

国外股市多以机构投资为主,我国虽然有一些机构入市,但有的来源不够正当,有的挪用银行贷款资金,有的向银行透支,有的挪用生产资金,发展下去势必影响生产的发展。因此,要正确引导各种基金有序地进入股市。

4.积极引导个体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

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引下,我国的个体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等发展很快,它们中的一些企业所赚的收益,除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循环周转外,还有相当多的富余。在资本市场不发育的情况下,它们往往把富余的货币资金,作为个人储蓄存入银行,收取利息。这是资本市场另一部分潜在地投资源泉。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把这部分资金吸引过来。

5.积极吸引国外投资者到国内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一大批国外资金,这些外资地引进,往往是以银行贷款和政府贷款的形式,虽然也有国外企业直接以独资和合资等形式进行投资,但比重较小,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今后,我国除了继续接受国外国际机构、政府和银行的贷款外,要积极欢迎国外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直接到国有企业参股,这可以加快改变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调整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之真正成为商品经济主体。通过股票市场形式引进外资,已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开始试行。先后在境外发行了B股、H股和N股,供国外投资者买卖交易。这是引进外资的一种重要举措,也是借鉴和吸收国外资本市场经验的重要尝试。这对我国股票市场地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我国A股市场对外资开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据说,一些国外投资者:券商、银行、机构投资者,对进入我国A股市场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国外投资者到我国A股市场投资,一定会推动我国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发行上市股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资本市场本身地培育和发展,尽快实现扩充数量和提高质量,逐步走向完善。吸引外资固然很重要,起决定作用的必须还是内资。

在培育和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同时,还要塑造大批能借会用资本市场资金的需求主体。它们必须以效益为中心,遵守资本市场各项法规,成为合格的资本市场需求主体。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健全若干服务效能高的中介机构。

资本市场上的中介人,中介机构,主要是投资银行和证券商。它们的服务功能有所不同。

投资银行,它既是直接长期投资主体和长期资金需求主体双方的搭桥人,又是直接长期投资者;它既是经纪人,又是自营商;它既能为企业改组、合并、兼并、收购和股份制,提供咨询、策划和参与组织工作,又参与企业创建,对企业直接参股或控股。因此说: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全能”机构。今后应视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若干服务效能高的投资银行。我国现有投资银行,不仅数量少,服务功能也不健全,需要着力解决。

证券商(证券公司),它是债券和上市股票等证券发行和交易的中介人,它在经纪业务中是纯粹的中介人;它在自营和承销业务中,又参与了投资,因此,它作用、地位也很重要。今后应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适时、相应地建立健全若干证券中介机构——证券公司。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证券商的监管,提高其服务效能。

对于商业银行,有的认为它是资本市场上的典型中介机构,名副其实中介机构。我认为,在我国,商业银行不是资本市场上的中介机构,而是名副其实的存放款市场的中介机构。因为:一是商业银行并不作直接投资的中介业务,它本身也不能直接投资;二是商业银行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企业、财政等存款和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它所发放的贷款,贷给谁、时间长短、利率高低并不代表任何一个存款者意愿,也就是说贷款决策权,不在存款者,而在银行(和政府)。这与资本市场决策者是投资本人,有本质的差别;三是商业银行对存款者来说,是债务人,对贷款者来说,是债权人,债务人和债权人于一身。这与资本市场上的债权和债务人分别是投资者和需求者,而不是中介人,也是有根本的不同。

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的中介作用是巨大的。它以存款付息形式聚集社会上千家万户零星和分散的货币资金,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源泉,并以贷款收息形式投放资金。这一存一贷,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国家经济建设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商业银行一肩担两职;债务人和债权人——存贷款市场上的中介人,它的这种作用也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所无法代替的。

虽然商业银行也做一些证券承销业务,只是代理业务工作。这不能使它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中介人。

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存放款市场是间接融资。因此,两种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就不可能是一样的。今后商业银行业务向着综合性发展,它将可能在资本市场上发挥中介作用。

标签:;  ;  ;  ;  ;  

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革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