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30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易志韧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30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易志韧

(武冈展辉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内镜下高频电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入组3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均成功切除,手术成功率100%。2例出现术后出血,分别为1例结肠息肉和1例胃息肉,内镜下止血均获满意效果,300患者均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均控制在35min以内。结论 对于消化道息肉患者,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方法的成功率高,创伤较小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镜;消化道息肉;高频电治疗

消化道息肉通常是指管腔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好发于胃、食管、小肠和结直肠等部位。随着息肉体积的增加,其癌变风险也相应增加[1]。病理分型有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而后者的癌变风险较大。因而尽早行手术治疗是预防癌变的主要手段。与外科剖腹手术相比,内镜下通过高频电治疗创伤更小,疗效更佳,减少了患者的创伤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开展了3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内镜下高频电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5例,女115例;年龄30-63岁,中位年龄41岁。入组的消化道息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或合并疼痛表现。与此同时300例患者中伴有便血98例、便秘125例、腹泻76例、腹泻便秘交替65例。消化内镜检查结果提示:胃息肉患者134例,食管息肉患者13例,十二直肠息肉患者33例,直肠息肉患者85例,结肠息肉患者35例;其中有蒂息肉24例,亚蒂息肉96例,无蒂息肉180例。息肉直径为0.8-2.0cm,平均1.16cm;48例患者息肉直径<0.5cm,148例患者息肉直径位于0.5-1cm之间,104例患者息肉直径>1cm。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具有明确手术指证;2、入组患者对研究目的及过程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4、合并精神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器械准备: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CF-Q180AI,GIF-Q180,ERBEICC-200高频电发生器,OLYMPUSSD-5U16U1圈套器,一次性内镜注射针,活检钳,三爪钳等。

1.3.2 手术准备:完善血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输血前常规乙肝两对半、HIV、梅毒和心电图等检查。术前1周前停用解热镇痛药和抗凝剂。食管息肉、胃息肉患者术前禁食8-12h,检查前10min口服二甲硅油散;十二指肠息肉、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患者检术前3d给予无渣饮食,术前1d给予半流食,当日禁食;术前注射阿托品或654-2注射液。

1.3.3 手术方法 首先去除患者体表一切金属物品,患者取侧卧位,麻醉后插入相应的消化道内镜,调整内镜使息肉充分暴露于视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一次性内镜注射针,行粘膜下注射“亚甲蓝+肾上腺素”(约1;10000)混合注射液,使病变组织充分隆起,再依病变大小行高频电凝或电切;如行电切,则送入圈套器,在抵达息肉底部或有蒂息肉的根部稍上方套住息肉,缓慢收紧钢丝圈,箍住息肉根部,先充分电凝再电切;对于无蒂息肉,由黏膜近端到黏膜远端采用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注射,直至息肉隆起。对于形态扁平且范围较大的息肉,经由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一般为2-5个点)注射灭菌注射用水,使扁平状息肉隆起呈半球形且与固有肌层分离;套扎后根据息肉大小和性质给予相应的电凝电切处理。对于直径<0.5cm的息肉,无蒂息肉采取电凝灼除;对于直径在0.5-1.0cm的带蒂息肉给予一次性切除;对于直径>1.0cm的息肉不宜一次性切除,应采用分次切除法,即先切除周边部分后切除中心部分,每次切除一小部分并充分电凝。对于部分粗蒂息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处理(RMR),将钛夹伸出并张开至最大,调整至最佳位置后,推进止血夹,止血夹尽量垂直接触病灶部位,再完全闭合钛夹,有效预防出血。当切除结肠息肉时,应增加换气频次,避免管腔气体积聚引起爆炸穿孔。息肉切除后立刻送病理检查。

1.3.4 术后恢复:术后至少卧床休息1d,进流食,密切观察有无腹痛、黑便及头晕等并发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消化道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同时给予补液抗炎,15天内不可使躯体用力或从事体力劳动。

2 结果

本研究中3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手术均成功,息肉成功切除,手术成功率100%。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分别为1例结肠息肉和1例胃息肉,内镜下止血均获满意效果,300患者均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均控制在35min以内。

3 讨论

消化道黏膜异常隆起并产生局限性增生,形成消化道息肉。其中腺瘤样息肉是癌变的危险因素。传统开腹切除能够根治息肉、防止癌变,然而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风险大,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对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恐惧感,依从性差,特别是对于直径<3cm的息肉,内镜下切除安全有效的。研究表明[2],当病变仅发生在黏膜层而未侵犯其他结构时,可运用高频电刀于内镜视野下完整剥离此处黏膜并彻底切除,特别是对于小息肉患者能够达到理想效果。与此同时内镜下高频电治疗创伤更小,出血风险更低,患者的依从性更高,有利于手术的开展和术后患者的康复。

若想获得理想的息肉摘除术效果离不开快速切割和彻底止血两个步骤。高频电切术是目前内镜下切除消化道病变组织较为常用和理想的手段。在手术中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规避风险。操作过程中先给予电凝处理,电凝要求功率高、时间短,再行电切处理。警惕因电凝时间过长、频次较高引起的过度灼烧,致使肌层损伤或穿孔;同时也需注意如果电凝时间过短,急于行电切处理则会大大增加出血风险。因而应严格控制电凝时间和电切时机,以减小电极对周围组织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对于较小广基的息肉宜采取电凝灼除,对于较大广基息肉应使用圈套器,放置圈套器时应注意放置在息肉根部稍上方,以保证附近正常组织不会进入圈套器。对于粗蒂患者,运用EMR术联合钛夹止血。作为内镜下手术对操作要求较高,操作者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学习新技术、不断加强操作熟练程度。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重点关注有无腹痛、腹泻、黑便、心慌等并发症出现[3]。

本研究中30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镜下高频电治疗均获成功,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今后的操作中尤其需注意的是应严格把握电凝时间和电切时机,避免出血等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鑫.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512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3):274-275.

[2]顾玉松.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45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15):284-284.

[3]赵军.无痛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72-2773.

论文作者:易志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30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易志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