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数测定方法的效果分析籍永霞论文_籍永霞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47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数测定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174份食品检测样品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TTC培养基及菌落总数测试片三种方法检测食品标本中的菌落总数,比较三种检测方法不同培养时间的菌落生长情况及样本检测合格率。结果:三种检测方法培养6h后均肉眼可见菌落生长,培养12h后菌落生长清晰可见,培养48h后各种检测方法的菌落生长均达峰值,其中平板菌落计数法在培养24h后菌落生长即达峰值,明显短于其他检测方法(P<0.05)。三种检测方法合格率分别为89.7%、85.9%及84.6%,三者检测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检测方法的样本检测合格率无差别,但不同检测方法菌落培养时间有所差别。

关键词: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菌落数测定

菌落数是指食品标本经一定条件培养后一定重量或体积内的含菌数量,含量数量越高说明食品受污染的机率越高,因此食品中菌落总数大小是判断食品安全和卫生情况的标准,食品中菌落总数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滤膜法、纸片法等,不同检测方法培养条件及时间有所差异,对检测合格率亦有一定影响,为此本文将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标本的检测中,现将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样品为食品企业中随机抽取的174份标本,平板培养基为广东东盛生物生产的PCA琼脂及0.05%的TTC,细菌总数测试片为美国3M公司生产,生化培养箱为江苏金坛大野设备公司生产的AHP-250型培养箱。

1.2样品处理 食品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初步水化,待水化完成后再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混匀,完全混匀后再用适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溶解,确保检测标本原液的PH值处于中性,标本处理完成后按照各种检测方法进行培养。

1.3方法 平板菌落计数检测法按照国标GI34789所述要求进行,检测标本按照1:10的比例配置,吸取20ml检测标本置于三角瓶中,加入225ml磷酸盐缓冲液,混匀待测,按照以上方法分别制备1:100及1:1000的待测样品,吸取样品时要选用无菌移液管,装取样品的三角瓶应事先放入适量玻璃球,确保能轻微震荡即可摇匀,不同浓度母液配置过程中使用的无菌移液管或枪头不能重复用,防止样品间污染[1],选取不同浓度梯度的样品于培养皿中,将琼脂培养基加入置有待测样品的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凝固后在37℃下培养48h。菌落总数测试片法需事先选择3个左右适宜的稀释度,具体食品样品稀释方法同平板菌落计数法,将菌落测试纸片平放后加入测试样品,盖上透明盖膜后等待培养基凝固,培养温度和时间同平板计数法。TTC测试法的样品配置方法及培养方法同上述两种方法,培养基选择0.05%的TTC琼脂培养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检测方法菌落培养时间比较 三种检测方法培养6h后均肉眼可见菌落生长,培养12h后菌落生长清晰可见,培养48h后各种检测方法的菌落生长均达峰值,其中平板菌落计数法在培养24h后菌落生长即达峰值,明显短于其他检测方法(P<0.05),见表1。

0

2.2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合格率比较 三种检测方法合格率分别为87.9%、85.6%及87.3%,三者检测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重视,市场对于食品安全卫生要求日益提高,快速、准确的食品卫生安全检测成为行业发展需要,也是预防食源性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2];菌落数作为食品卫生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食品微生物学主要的检查项目之一,菌落数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不同检测方法的菌落培养条件及时间有所差异,对检测合格率亦有一定影响[3],本文将常见的三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验中,研究结果显示,培养12h后菌落生长清晰可见,培养48h后各种检测方法的菌落生长均达峰值,其中平板菌落计数法在培养24h后菌落生长即达峰值,三种检测方法的合格率无显著差异,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廖茂彬,陈向标,赖明河.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国标法测定注意事项及微生物快速测试卡法检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7):16-18.

[2]王忠东,于建焕.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0):4285-4286.

[3]王秀芹,张敏,威萍.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6):77-79.

论文作者:籍永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数测定方法的效果分析籍永霞论文_籍永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