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转让的成功实践_技术转移论文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转让的成功实践_技术转移论文

美国卡内基#183;梅隆大学技术转让的成功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转让论文,美国论文,做法论文,卡内基论文,隆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匹兹堡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西部,原是一座以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属全美肺结核病高发地区之一,被人称为“黑乡”。80年代初起,匹兹堡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科技发展,彻底改变了昔日的“钢都”形象,逐步形成了若干个以高新技术和知识创新为主的支柱产业群,即信息技术、机器人、环境技术和特殊钢材。匹兹堡之所以从炼钢城市转变为美国高科技中心之一,卡内基·梅隆大学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卡内基·梅隆大学建于1900年,由著名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创建,旨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1976年与梅隆研究所合并后,学校人才济济,科研力量雄厚,以计算机软件开发、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强项专业而著称。多年来,该校凭借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研制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并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创办高技术公司,开发新产品,努力提升地方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据1998年匹兹堡《技术资本》杂志报道,卡内基·梅隆大学1993~1997年之间,在匹兹堡地区共创办了70多家高技术公司,涌现了不少闻名遐尔的大公司,如Carnegie Learning、Claritech、Lycon等。这些公司年度销售额共计13亿美元,纳税4.5亿美元,成为匹兹堡地区第26位大雇主,雇员达5000多人。目前,匹兹堡地区约有70%以上的计算机公司起源于该校的高新技术发明,对当地计算机软件产业崛起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Fore System软件公司创建于1990年,起初由该校3名教师组建而成,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匹兹堡地区拥有140多名雇员,还在南非、波兰、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开设了分公司,1997年总产值达4亿多美元。1997年,经验丰富的杰里德·科洪博士出任校长后,该校科技转让工作开创了更加崭新的局面,所得收入大幅度增长。如1998年,该校申请了82项技术发明专利(14项获得注册),签订了15项技术转让合同,所得收入逾3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26%(1330万美元),还创办了5家高技术公司。1999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全年科研经费仅为1.7亿美元,在全美大学科研经费排序中名列第39位,但是它的教师人均技术转让所得收入却名列第三,仅次于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它的成功做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得益于宽松的政策环境。1982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高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颁布了著名的“贝都法”(Bayh-Dole Act),即允许高等院校将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转让给私人企业,所得收入归学校所有,不再上缴联邦政府。此法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高等院校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当年,只有25所大学享有上述特权,现已扩展至250多所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也是受益者之一。

2、“技术转让”办公室(TTO)功不可没。1993年,卡内基 梅隆大学建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寻找新技术发明,评估其潜在市场价值;保护知识产权,为学校新技术发明申请专利,负责与私人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提供技术孵化站和部分启动经费;为创建的高技术公司寻找管理人员,组织产品开发与营销。该办公室现有8位工作人员,均具有大学科研与企业工作的丰富经验,有的还创办过私人公司,十分了解新技术的潜在市场。Mark Coticchia主任认为:大学技术转让的成功与失败,有70%以上的因素取决于从事技术转让人员的能力与工作热情。由于该室拥有一支精干的高素质队伍,近几年梅隆大学技术转让工作成绩斐然,被誉为全美大学科技转让中的佼佼者。据1998年统计,该办公室自1993年以来,共申请了113项高技术专利,与商家签订了75项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所得收入逾8300万美元,在全美大学技术转让所得收入排名中,被列为十佳大学之一。

3、鼓励学科交叉、渗透,技术发明不断涌现。该校计算机专业举国闻名,拥有很强的师资与科研力量,所以学校设立了专项经费,在教学与科研上鼓励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如,学校通过计算机与语言学交叉、渗透,研制了机器翻译技术;计算机学院通过计算机与机器人专业渗透,使用人工智能制造出著名的“流浪者”机器人,对南极岩石进行自动分辨。因该校积极鼓励学科渗透,近几年来科研技术发明数量逐年上升,每年约达100多项,其中80%技术专利直接转让给私人企业,20%高新技术用于创办高技术公司。

4、鼓励教师创办私人企业,重视技术发明人的经济利益。学校通过贷款或入股的方式,积极提供部分启动经费(5~50万美元不等),鼓励教职员工以“技术入股”方式创办私人公司。起步阶段,学校还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在头1~3年,创业人员可低价租用孵化站的设备与办公室,在社会福利方面与其他教职工一视同仁;在经济利益分配上,学校十分重视技术发明人的切身利益,将50%技术转让所得收入归于技术发明单位(系或院),另50%收入用于必要的技术转让日常开支,或用于改善教学与科研条件,以鼓励更多的技术发明。

5、提倡院校间科研合作,加速高技术研制。卡内基·梅隆大学与匹兹堡大学邻近,仅一街之隔。两校均拥有很强的科研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匹兹堡大学以生物医学技术著称,梅隆大学计算机与机器人专业闻名遐迩,因此两校通过科研合作,优势互补,联手创办了几个高技术公司。如,著名的“自动细胞技术”公司凭借两校人才优势,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人体器官或骨头移植手术。目前,匹兹堡“人体器官移植”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与其相关的就业人数达几千人。近期,他们还准备在意大利开设第一家海外“人体器官移植”中心,利用克隆技术为欧洲患者进行心脏、肝脏器官移植手术。

6、努力营造校园商业文化。与4、5年前相比,“经商”、“赚钱”不再被视为肮脏的词语,教师们谈论技术转让或创办私人公司已成为校园内司空见惯的现象。近几年,一个个创业成功的事例激励着不少青年教师纷纷“下海”,去创办私人公司。为了让广大教师尽快熟悉市场经济,学校设立了“企业家管理”中心,提供免费在职培训,介绍商业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艺术学院Aav.D.DeMarco女士还创办了“小地球”(Little-earth)公司,对拟研制的新产品征集可行性建议或想法。如某项建议被公司采纳,提议人可获得500美元的奖励。一旦此项建议变为产品,提议人还可得到一定比例的股权。

十几年来,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推进匹兹堡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技术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当地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该校通过高技术转让等活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同也促进了自身教学与科研的发展,造就了一支熟知高技术开发的科研队伍,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本文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供)

标签:;  ;  ;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转让的成功实践_技术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